分享

汤因比

 L茵 2017-09-07
时间年龄生平事件1889年4月14日0出生于英国伦敦1902年13进入当时英国最有名的公立学校圣玛丽学院(College of Saint Mary),接受古典语文教育,能以希腊文与拉丁文从事诗作。1907年18复进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Balliol College),专攻古代史,奠定他对古代文明深入研究的基础。1911年22牛津大学毕业后,汤因比加入雅典考古学院成为研究生,并前往希腊进行考古工作。回国后,留校担任研究员,并兼任学生导师,专门研究以及教授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史。1912年23成为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上古史教师及研究员1913年9月24与罗莎琳德·默里(Rosalind,Murray)结婚1914年2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汤因比感触良深,成为激发他后来写作《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这部巨著的动机。1915年26他因,痢疾,未愈,得免,兵役,但徵调英国,外交部,政治情报司工作,前后将近五年1919年30一战后的巴黎和平会议,他以英国代表团中东地区专家的身分出席。会议结束,受聘为伦敦大学现代希腊研究讲座教授。而《历史研究》一书的构思逐渐形成。1920年31在牛津大学举行了开创性的演讲“希腊的悲剧(The tragedy of Greece)”。1921年32任《曼彻斯特卫报》(Manchester Guardian)记者,直到1922年。同年1月~9月游历希腊与土耳其两国。1922年33发表于希土战争期间写成的《希腊与土耳其的西方问题》1925年36接受伦敦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教授之聘,并担任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1920年成立,属民间机构)研究部之主持人,负责国际事务综览(Surve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之编辑工作。年出一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1926年37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一直任职到1953年为止1927年38正式开始《历史研究》的写作1929年40维罗妮卡·玛乔丽·博尔特(Veronica Marjorie Boulter)成为汤因比的助理秘书。同年11月途经当时日本殖民时期的朝鲜,第一次来到中国访问,先后于北京、上海等地停留。1934年45发表《历史研究》中的三篇关于“文明的起源”的内容1936年47时任,德国,总理,的,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授予汤因比“帝国总理勋章”1939年50继续发表《历史研究》中的三篇“文明的成长”、“文明的衰落”及“文明的解体”的内容。1942年53与前妻罗莎琳德·默里分居1943年54再次于英国外交部任职,任期三年1946年57以英国代表身份,再度参加二战善后的巴黎和平会议。同年8月与前妻离异,9月28日与其助理秘书维罗妮卡·玛乔丽·博尔特(Veronica Marjorie Boulter)结合。1947年3月17日58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1948年59其学术思想遭到了,历史学专业,其他,学者,的,抨击1954年65发表《历史研究》中六篇“大一统国家”、“大一统教会”、“英雄时代”、“文明在空间中的接触”、“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为什么研究历史”。1955年66退休,辞去伦敦大学教职,专心致力写作。由于他对国家的贡献,曾受封为荣誉侍从(C. H.);并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F.B.A.),以推崇他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1959年70发表《历史研究》中的“历史大事件年表”与“地图集”1961年72发表《历史研究》中的最后一册“历史的反思”1965年76发表《汉尼拔的遗产》(Hannibal's,Legacy)1967年78维罗妮卡陪伴汤因比第二次访问中国,曾参观香港某住宅区,期间对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以及中国文化有极高评价。1973年84发表《康斯坦丁·普菲洛杰尼图斯与他的世界》(ConstantinePorphyrogenitus and his World)。1974年85在英国约克郡与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会面,十日谈话内容被整理成《展望21世纪》一书。1975年10月22日86于约克郡普里·卡斯特疗养院去世,享年86岁。遗体安葬在英格兰北约克郡的特林顿墓园,其妻维罗妮卡去世后与之合墓一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