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王公世系图谱之(12)成吉思汗的“四杰”之木华黎后裔

 金色年华554 2017-09-07

蒙古王公世系图谱之(12)成吉思汗的“四杰”之木华黎后裔

蒙古“四杰”之一的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甚为倚重的猛将,成吉思汗曾下谕说:“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将南下征金的交给了木华黎。成吉思汗还赐以九斿大旗,谕告诸将:“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也。”

木华黎出身迭列列斤蒙古札剌亦儿部落,这个部落早年被阿阑豁阿“圣洁之腰”的尼鲁温蒙古征服,成为成吉思汗家族世代奴婢。自木华黎的爷爷帖列枯秃开始,到他的父亲孔温窟哇和两个叔叔赤刺温孩亦赤和者卜客都曾效力成吉思汗家族。

孔温窟洼带着木华黎和其弟不合,对成吉思汗说:“可令此二子为汝守国之奴。若其逃离汝门,则可割其踵,刃其肝而弃之!”从此,木华黎和不合作为臣仆就留在太祖身边。

孔温窟哇当年为保护成吉思汗被乱兵杀害,后被追封为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宣。

在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的战争中,木华黎已经战功卓著。

铁木真有一次与塔塔儿部对阵失利,适逢大雪,木华黎与博尔术站在雪中整夜张毡遮蔽铁木真。又有一次,铁木真等三十余骑行经溪谷,遇寇突袭,箭下如雨,木华黎引弓,三发射中三人,并解马鞍屏卫,终于将寇击退。

为声援克烈部王罕。铁木真派木华黎等与乃蛮部战,获胜。

1203年,铁木真与王罕分裂,双方大战,铁木真先败后胜,反击时,木华黎奉命选精骑夜袭王罕营盘,王罕败逃,后被乃蛮部人杀死。

1206年,铁木真建大蒙古国,称成吉思汗,分封木华黎为国王,并为左手万户,即管辖东边直至哈剌温只都山(今大兴安岭)地方的万户。

1211年,木华黎随成吉思汗攻金。野狐岭北策马横戈,大声呼喊,首当其冲攻入敌阵。成吉思汗麾军齐进,大败金兵。

第二年,木华黎率军克宣德州(今河北宣化)、并进攻德兴府(今河北涿鹿)。

1214年十月,木华黎奉命征辽西和辽东。

先将张鲸捕杀。其弟张致遂叛据锦州,占有平、滦、瑞、利、义、懿、广宁等州。木华黎率领蒙古不花、兀叶儿等出军讨伐,逐一收复。七月,红罗山寨主杜秀降,木华黎奏任他为锦州节度使。八月,木华黎遣史进道等攻克广宁府(治今辽宁北镇)。 1216年春,张致攻占兴中府(今朝阳)。木华黎设计在神木县(兴中府以南偏西约百里)东进行夹击,大败敌军,斩杀张东,遂由开义县(在锦州东北)进围锦州。木华黎诛杀张致,接着,又杀广宁降将刘琰、懿州降将田和尚。木华黎说:“此叛寇存之无以惩后。”对这些叛寇所占城市的居民,除工匠优伶外,也一概屠杀。

进而又攻拔海州(即澄州,今辽宁海城)、复州(今辽宁盖县西南)和苏州(即金州,今辽宁金县),斩金将完颜众家奴。咸平宣抚蒲鲜万奴等率众十余万遁入海岛。

之后,一路攻占山东、山西、陕西。

1223年三月,木华黎渡河还师,至闻喜县,病笃,召其弟带孙说:“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音huàn,穿的意思)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言毕而卒。至治元年(1321),诏封木华黎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武。

蒙古王公世系图谱之(12)成吉思汗的“四杰”之木华黎后裔

孛鲁(1197---1228),木华黎去世后,他的儿子孛鲁袭位为国王,率领大军继续用兵山东。孛鲁,性情沉毅,宽厚爱人,通诸国语言,身材魁梧,善骑射,乃一员虎将。

木华黎死后,蒙古在山东的形势一度急骤转下,非常被动。李全率其军攻陷益都,俘获张林。作为山东重镇的益都被攻占,使蒙古军队处于不利局面。红袄军首领彭义斌归服南宋,声势大振,率大批农民军坚持反金抗蒙斗争,一举攻下山东西部重镇东平府,东平府臣严实被迫投降。获悉这些,孛鲁平定河北后,立即移师山东。他果断地进兵,与金兵经过激烈战斗,金大败,城中老幼闻孛鲁军秋毫无犯而开城迎接。当年九月班师回朝,行至燕地,孛鲁围猎于昌平,老百姓用肥羊美酒献给大军,孛鲁令一一谢绝,不许动老百姓一草一木,此时噩耗传来,太祖征西夏病逝于六盘山,孛鲁急于奔丧,又十分悲恸不幸染病,久治不愈戊子年(1228年)五月病逝,享年三十二岁。至治元年诏封为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大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定。

他有七个儿子,依此为:塔思,速浑察,霸都鲁,伯亦难,野蔑干,野不干,阿里乞失。

霸都鲁(?---1261年)霸都鲁伟岸旷达,英勇善战。元太宗窝阔台在位时他与元世祖忽必烈对外征伐,并封为先锋元帅,屡立战功。

1259年的秋天,霸都鲁率大军由蔡伐宋,与忽必烈分兵向南推进围攻南京,五战皆捷。此时蒙哥被阻击在合州城外半年不幸去世,霸都鲁极力谏言忽必烈:“现国家正遭大丧,社稷无主,宗族里的诸王谁不觊觎着大汗的位置。如果有人先发制人,抗阻大王,那么大王定会腹背受敌。现不如暂和南宋议和,尽快回朝,派人迎回先帝灵枢,收回帝玺,召集诸王会丧,议定嗣位,那时大王应天顺人,自然就登上了大汗宝座。”忽必烈依计,留霸都鲁任总兵驻守以待命令,自己星夜赶回开平,成为大汗,颁告天下,定为中统元年。忽必烈即位后常对群臣说:“朕居此以临天下,都是霸都鲁的努力。”

中统二年(1261年),霸都鲁班师回朝,不幸病故于军营中。大德八年(1304年)追赠为推诚宣力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谥武靖。

霸都鲁有五个儿子,依次为安童、定童、霸都虎台,另有爱姬生的儿子和童,袭国王位,传记不祥。五子铁古而忠。

铁古而忠,是霸都鲁的第五子,至元十六年(1279年)世祖平定天下,选拔蒙古勋臣子弟去监督各路州府,官名为达鲁花赤,就是治理百姓的地方官吏,铁古而忠被任命为南恩州(今广东阳江)达鲁花赤。当时战乱刚停,百姓们极待休养生息,铁古而忠到任后顺应人心,废除苛刻的各种禁令,用宽厚的政策抚慰百姓,外逃的乡民闻讯纷纷返回故里,人口成倍增加,于是他晋升为奉训大夫。去世后,当地有的百姓为纪念他的功德,把“奉训”作为姓氏。

子名帖思。

帖思,继承父志,官袭南恩州达鲁花赤赤职,政绩突出,迁升江西信州万户府。他常念先世忠烈,自当为国效命,在任期间守职尽忠,军民安定和睦,皇帝大为嘉赏,又晋升为怀远大将军,并赐金虎符,以示褒奖。

他的夫人王氏,封万户夫人。子咬儿。

咬儿(1315——1366)生来高大魁伟,骁勇健壮,多谋略,善骑射,崇尚儒学,使其儿子弃武从文,以科举名世。其五子中可才,可良,可礼,均于至正二十二(1362年)年以后相继登进士第。并以其学识品行,举荐为官。

咬儿继承其父之职,调任松江万户府,达鲁花赤并晋升为武德将军。张士诚起义,占领松江,咬儿去官隐居上海松江集贤乡之仁厚里,买下义士的房屋居住,悄然融合于百姓之中。闭门不出,老年冷落萧条。

卒于1366年,享年七十二岁。魂葬于松江西林塔院之左。今上海松江西林古寺,左边不远处之清教寺内,有元朝万户达鲁花赤之碑可能就是洛阳蒙裔李氏七世祖武德将军咬儿魂葬之地。

他的夫人尹氏、官山氏、赵氏,儿子可才、可良、可能、可用、可礼。咬儿之子可礼和他的几个兄长于元末取“黎”的谐音改汉姓为“李”,“李”字从木从子,以志本原,隐寓木华黎后嗣之意,兄弟五人始以李为姓。

可用,咬儿第四子,河南洛阳李氏之始祖。善骑射,雄健杰出,明军取松江时,以其“胜国勋裔,且坐款附意缓”(被战胜国勋臣的后裔,且归顺明军态度消极,迁延迟缓)为由,谪戍洛阳南关,充军戍卫守边,在职所为人忠厚,积功至五十夫长,成为卫所首长的属员,指挥使以下官吏都很器重他。在任职期间,舍身相救,汉族老汉之女得救后,老人随于可用结拜为好友,后汉族人们利用中秋佳节这个传统节曰,晚上统一行动起来杀掉蒙古人。可用公因相救的老汉通风报信,托人送可用公月饼,内夹纸条写明“速带家眷出西门”领着妻小北逃之西徒沟,从此创家立业,生存下来。

子二,英、茂。

可用兄弟五人受于鲁道源先生,可才、可良、可能、可礼放弃将军世家传统的用兵攻守谋略,转而学习儒家治国经典。弃武从文,以科举名世。其五子中可才,可良,可礼,均于至正二十二年以后相继登进士第。并以其学识品行,举荐为官。

可礼,端庄秀丽,聪明颖慧,是上海松江蒙裔李氏之八世祖,世居洞泾西仁厚里。可礼幼学《春秋》,十六岁中进士。元亡,易姓李。初主华亭(今上海)儒学,后主陈留(河南)儒学,并受聘主持河南省试,为国选拔俊才。三年届满,任江西安源县令,升文林郎,赐嘉政中士称号。后赴京述职,在京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生子萱,著,葵。萱为举人。萱生年,年于明正统六年(1441)撰修《李氏族谱》。其后人称为华亭李氏。

文秀,可用公长子文秀字彬甫,号英。南阳半坡李氏始祖,明洪武八年(1375),黄河在开封大黄寺决口,河南周边受灾,流寇猖獗,因家中贫寒无力养活众家人,文秀公肩负两担迁南阳郡唐县北四十里半坡村(今社旗县李店镇半坡村)。被惠氏收留,得以繁衍。

元配王氏,庶配王氏。子四,万、茂、瑛、芳。

可用公次子茂居洛阳, 后世迁城西北二十五里之李家营。数百年繁衍生息,至今三十世,分居西陡沟上寨,柏树沟,水泉,常袋等二十村。

木华黎后裔旁枝世祖列传

(一)带孙郡王世系状况

蒙古王公世系图谱之(12)成吉思汗的“四杰”之木华黎后裔

二世祖木华黎弟兄五人:长、次两兄弟失名,无传记;木华黎排行第三;四第不合;五弟带孙。

二世祖不合,随兄木华黎征战,木华黎以不合为先锋攻克了河北的卫、怀、孟三州、又占领了济南。以佐命功封千户。无传记。

二世祖带孙,被封为东阿郡王,一直跟随兄木华黎,四处征战,为开拓元朝的疆域立下汗马功劳,封东阿郡王。子三:秃马曰、秃合台、忙哥。带孙卒后长子秃马曰嗣门。卒后弟秃合台嗣,秃马台二子:札尔忽,忽图鲁。

四世祖忽图鲁(1244——1307),从宪宗伐蜀,攻嘉定诸城,降之,赐金符。再统蒙古军五部,共万人。至元五年(1268),召还。四世札尔忽以征南万户从丞相伯颜伐宋,战没。伯颜奏以忽图鲁袭万户,定未下州郡,镇扬州。十五年(1280),以昭勇大将军兼扬州路达鲁花赤,降浙东贼杨震龙,监真定、河南二路上万户府。兄子舒温直长,以兄爵让还之。江南行合荐其行义,除(除:古语任命、受职之意)福建田海道肃政廉访使。

元贞初,八番蛮叛,以忽图鲁为宣慰使都元帅,进镇国上将军。建议立宣抚司,以招徕之。戈布、喇台、乞即、落东等番,恃险不服,讨之。部落降者三千户。未几,平连思、娄浴、暮梅、求那诸蛮,皆降。明年,八番蛮酋罗陈、罗何、罗廉部五千户降,忽图鲁率以入觐。成宗大悦,赐金织衣。

大德五年(1302),迁广西两江道宣慰使都元帅,诛叛酋易奚晚、高仙道等,遂深入左右江溪洞。明年(1303),地州酋罗光殿、天州酋罗仲宪各率所部降,得三万四千户。七年(1304),移浙东道,为政宽简,吏民爱之。八年(1305),丁母忧归。十年(1307),卒,年六十四。子四,长子:佛宝,宁国路总管;次子:按坛不花;三子:安僧,历八番、淮东、福建三道宣慰使,告归养母,天历初起为淮东宣慰使;四子:博罗,兵部尚书。

二世祖带孙三子忙哥

三世祖忙哥,跟随宪宗征伐,屡立战功。忙哥子塔塔儿台

四世祖塔塔儿台,从宪宗入蜀,攻合州。宪宗崩,塔塔儿台护丧北归。适逢阿里不哥僭(音jiàn, 字义: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立,留不遣,乘间脱去,追骑执以北还,将杀之。亲王阿速歹、玉龙答失曰:“塔塔儿台乃太师国王之亲族,不可杀也。”遂免。至元元年,从阿速歹入朝,授怀远大将军,佩金虎符,世袭东平达鲁花赤。命宿卫士四十人,给驿送之官。为政镇静不扰,郓人安之。卒年四十有二。子四(五世):只必、秃不申,其余两人不详。

五世祖只必(1256——1306)至元十四年袭职,阶少中大夫。曾经家藏书二千余卷,置东平庙学,使学徙讲肄。寻进嘉议大夫、江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改浙西。大德八年(1305年)入觐。1306年春,卒,年五十有一。有三个儿子皆早亡。

五世祖秃不申:只必卒后除(被授予的意思)按察使,弟秃不申袭东平达鲁花赤。秃不申了解民间疾苦,性格淳清知民情,善于处理民间事物,旱时他能祈雨,饥馑时他能请朝廷发放赈粮岁饥。加太中大夫。士民刻石,纪其政绩。卒,年五十有一。子五(六世):不老赤、塔实脱因、阿鲁灰、完者不花、留住马。皆依次袭职。

以上世系由孔温窟哇起算至第六代人。

(二)四世祖诸弟兄世系状况

蒙古王公世系图谱之(12)成吉思汗的“四杰”之木华黎后裔

四世祖霸都鲁弟兄七人,除他之外,依次为:塔思,速浑察,伯亦难,野蔑干,野不干,阿里乞失。

(1)四世祖塔思(1212——1239), 一名查剌温。自幼就与一般儿童不同,英才大略,有其祖父木华黎的风度,木华黎常说:“此儿必能实现我的志愿。”塔思长大之后,常以忠孝为先,曾说“:大丈夫受天子厚恩,当誓死报国,怎能委靡苟且于目前,而毁祖先之大业!”十八岁承继鲁国王爵位,至云中。

太宗二年九月,叛将武仙围潞州,太宗命塔思援救,武仙闻塔思将至,退军十余里。蒙古大军至潞州之前,塔思亲率十余骑来察看形势。仙恐有伏兵,不敢出战。塔思对部将说:“天色已晚,等明早进击。”是夜五更,金将移剌蒲瓦来袭,蒙军战不利,退守沁南。叛军攻陷潞州城,主将任存战死。十月,太宗亲征,遣万户因只吉台与塔思再取潞州。

武仙夜间逃遁,途中遭伏击,死七千余人,其余降,由任存之侄代领其众。十一月,太宗攻凤翔,命塔思守潼关以御金兵。河中自石天应死,复为金军占领。三年,太宗亲领军攻克,金元帅完颜火燎逃走,塔思追斩之。

太宗四年春,睿宗与金兵相持于汝、汉之间,金军步骑共二十万。

太宗命塔思与亲王按赤台、口温不花合军渡河先进,以为声援。行至三峰山,与睿宗合兵一处。时逢大雪,金军分兵四路出击,塔思冒矢挫败敌锋,诸军继进,大败金兵,生擒敌将移剌蒲瓦,完颜合达单骑奔钧州,蒙军追斩之,攻克钧州。三月,太宗北还,诏令塔思与忽都虎统兵进占河南。河南诸郡皆降,惟汴京、归德、蔡州未下。塔思遣使上书太宗曰:“臣之祖父,辅佐太祖兴建伟业,功勋卓著。臣袭世爵,曾无尺寸之功。去岁又于上党失利,罪当万死,愿分攻汴城一隅,以报陛下。”太宗十分赞赏塔思这豪言壮语,但卜卦说出兵不利,故未能使他实现其征战大志。

太宗五年九月,塔思随太子定宗贵由东征,擒金威平宣抚完颜万奴于辽东。万奴自金宣宗贞..三年,即元太祖十年(1215),率众占据东海,直到此时才被蒙古军平定。

太宗六年七月,太宗召诸王大会,对塔思道“:先皇帝开创大业,于今四十年。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皆已平定,称臣纳贡,惟东南一隅尚在化外,阻我大军。朕欲御驾亲征,卿等以为如何?”群臣未回答,惟有塔思表示:“臣家世受皇上恩典,图报万一正在今日。

臣虽愚钝,愿依仗皇上天威,扫清淮、浙,用不着皇上御驾亲临那不测之地!”太宗甚喜,对众人称赞道“:塔思虽少,却英姿飒爽,朕心中有数,他日后必能完成我家大事。”赐黄金甲、玻璃带及良弓二十,命与王子曲出领兵南征。七年冬,蒙军攻占枣阳,曲出进军襄、邓,塔思攻郢。郢滨汉江,城坚兵精,且多战舰。塔思命造木筏,遣汶上达鲁花赤刘拔都儿率敢死队五百人,乘筏进击。塔思引骑兵沿岸迎射,大破敌军,溺死者过半,其余皆退入郢城。城坚不能破,蒙古军俘获人口、马牛数万 而还。八年十月,复攻邓州,兵至蕲州、黄州。蕲州守将遣使献金帛、牛酒以犒蒙军,并称:“宋一小国,多年来一直向大朝进贡,希王以生灵为念。”塔思遂不攻城,而攻克符镇及六安之焦家寨。

太宗九年九月,塔思率军由八柳渡黄河,直入汴京。金守臣刘甫置酒宴于大庆殿。塔思说“:此殿是故金主所居之地,我乃人臣,不可于此处宴饮。”于是改宴于刘甫家中。十月,与口温不花攻光州,宋主将黄舜卿开门投降。口温不花进军黄州,塔思攻大苏山,斩首数千级,俘获人口、牛马数以千计。十年正月,蒙军至安庆府,官民逃往江东。

蒙军至北峡关,宋汪统制率兵三千投降,塔思将他迁于尉氏。九月,太宗在行宫大宴群臣,塔思大醉。太宗对侍臣说“:塔思的精神恍惚,恐不久于人世!”是年十二月,塔思还归云中。十一年三月逝世,年二十八岁。子硕笃儿年幼,由其弟速浑察袭爵位。

子一:硕笃儿(五世)

五世祖硕笃儿,塔思死后,硕笃儿尚幼,塔思弟速浑察袭国王。硕笃儿长大后帝赐三千食邑。得建国王旗帜,降(音jiàng,降低。就是比应该世袭的国王职位低)正品印一、七品印二,置官属如王府。硕笃儿子忽都华(六世祖);忽都华子忽都帖木儿(1286——1318,七世祖);忽都帖木儿子宝哥(八世祖);宝哥子道童(九世祖)。依次袭职。

由孔温窟哇始传至九代。

(2) 四世祖速浑察,速浑察为孛鲁次子,禀性严厉,赏罚分明。与兄塔思随太宗攻凤翔有功。曾领兵至潼关,与金军屡战屡捷。灭金之后,又随皇子阔出攻宋枣阳,占领郢城。塔思死,速浑察袭鲁国王爵位后,于上京之西阿儿查秃置营,总领中都行省之蒙古军和汉军。凡其他行省监镇事,必先报告速浑察,定其可否,然后奏陈皇帝。太宗曾遣使至速浑察处,见其威容凛然,军纪整肃,还朝如实报告皇帝,帝曰“:真木华黎的子孙也。”蒙古皇帝所封各王国,其使者每见皇帝皆仓皇失措,连话也不敢说,必经一番慰抚之后,才得尽言其所欲言。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皇帝威严使人畏惧,建议皇帝对他们“稍加宽恕以待之”。速浑察说:“你的话是正确的,但须因时而异,宽猛各有所宜。天下初定,民心未定,万一守臣放纵不羁,事变突然发生,那时悔之晚矣。”不久,速浑察去世。

延佑三年(1316),赠宣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东平郡王,谥“忠宣”。

子四,依次忽林池,乃燕,相威,撒蛮。后边三子及后世子孙都杰出有为。

五世祖乃燕,速浑察之子,性谦和,好学,以贤能著称。速浑察死后,宪宗命乃燕承袭爵位。乃燕极力推辞说:“臣有兄忽林池,应由他承袭。”宪宗说:“朕知道,但忽林池软弱,不能胜任。”忽林池也坚持推让,乃燕仍力辞不受,对宪宗说道:“王爵是不敢受的,但愿代臣兄行军国之事。”终于由忽林池袭为国王,然事无大小,都必须与乃燕商议而后行。

乃燕对政事处理精当及时,无所积压。世祖在即皇位之前,常与乃燕讨论国事,乃燕熟悉典章制度,诸事应如何办理,均详加说明,世祖对左右侍臣道:“乃燕日后必有大用。”因称他为“薛禅”,汉语为“大贤”的意思。乃燕虽地位显要,但小心谨慎,常教育子弟说“:我们先世随太祖在枪林箭雨中东征西讨,披坚执锐,斩将夺旗,勤劳四十余年,功勋卓著,名扬天下,全家厚蒙圣恩,可谓至极。尔等切勿骄惰,破坏先王的名声,要铭记在心。”不久病卒。世祖闻耗,为之悲痛。至正八年(1348),赠中奉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鲁郡公。

子二,长子硕德,次子伯颜察儿。

六世祖硕德,乃燕之子,聪敏能干。世祖即位,硕德为宫中警卫,负责朝廷礼仪事宜,后任同知通政院事。有人提出,辽东之斡拙、吉烈灭二部族多次为寇,应该派皇帝侍臣去安抚。世祖一时难找人选,大家都举荐硕德,认为他是元勋后代,非他莫属。世祖问硕德如何,硕德说:“臣先王从太祖平定天下,不辞艰险,建功立业。陛下若不嫌臣年少愚钝,请让臣去。”世祖大喜,赐御衣,设宴饯行。硕德至辽东后,先召集诸万户屯兵险要地方,然后查究为寇之事,将为首者诛杀,于是胁从者皆降。世祖大喜,予以奖赏。其后硕德又从征乃颜及出使西域,屡建殊勋。死后赠推忠宣惠宁远功臣,谥“忠敏”,加赠资善大夫、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追封鲁郡公。

硕德一个儿子叫别理哥帖木儿(七世祖)。

别理哥帖木儿的儿子叫朵尔直班。

八世祖朵尔直班,字惟中,木华黎七世孙。朵尔直班出生不过百日父亲就去世了,由叔祖父抚育。叔父拜住奏请仁宗降诏书以保护其家。朵尔直班好读书,十四岁拜见文宗。文宗将御驾上都,亲自视察其御衣,命登于册,但左右没有能写汉字的人,朵尔直班则秉笔书写,文宗大喜曰:“世臣之家只有你能知道学习,真是难得。”任命他为尚衣奉御,不久授工部郎中。

元统元年(1333),提升为监察御史。首先上疏请皇帝亲自祭祀宗庙,并提出赦令不应多发。又陈述时政五事:其一,“太史说(明年)三月十五有月蚀,四月初一有日蚀。皇上应整顿朝纲,改进政治和刑法,疏远奸邪小人,专任忠良,这样就可望化灾难为吉祥”。其二,“皇上亲祭天地和宗庙”。其三,“请端庄正直之人来辅导勋臣故吏的子弟,使他们不好玩耍,不听街巷鄙俗之言,专心学习,则圣贤之道可以发扬光大”。其四,“机要之臣固然应该尊敬爱护,但必须赏罚公平,这样才使民心悦服”。其五“,消除盗贼,赈救饥民”。届时真有日月蚀,烈风大作,河北、山东发生旱灾和蝗灾。朵尔直班乘机再条陈九事:一曰“近来侥幸之门渐开,刑罚渐渐松弛,无功者企望赏赐,有罪者侥幸求免。这样下去,恐刑法渐毁,纲纪渐乱,为国效力之臣如何得到鼓励,奸臣无所警惕畏惧”。二曰“天子之财皆来自人民,人民竭其力来供官府,而官府还感到费用不足,恐官民抱怨之气会影响阴阳之调和,水旱灾害会由此而生。应专命中书省派官员二人去督责户部详细拟定减免赋税办法,停止不急需的工役,不进行无名的赏赐”。三曰“宫中常做佛事,应暂时停止”。四曰“官府官吏日增,官吏考选之法日益破坏,应该减少冗员”。五曰“均公田”。六曰“铸钱币。”七曰“废除山东田赋总管府”。八曰“免除河南自报的田粮。”九曰“禁止在海外取妾纳姬”。

正月初一,在大明殿朝贺皇帝,朵尔直班负责纠正官员们列队次序和向皇帝朝拜的顺序,奏请:“百官逾越次序者,应同违反礼节论罪,以惩戒不敬。”以前,管理宫廷乐队的官,其位置排在百官之后,御史大夫撒迪传旨,把他们列入正班,朵尔直班坚持不可。撒迪说“:御史不服从皇上诏令吗?”朵尔直班说“:事情不能这样办,大夫应该再去请示皇上的好。”西域僧侣在内廷做佛事,酒醉失火,朵尔直班弹劾僧侣不守戒律,延烧宫殿,震惊天子,应治罪。撒迪传旨免该僧侣之罪,朵尔直班又坚持不可,一天内传旨八次,这才遵命不治僧侣之罪。

丞相伯颜和御使大夫唐其势的两家家奴,仗势害民,朵尔直班巡视到氵郭州,将这些家奴一律逮捕法办,百姓拍手称快。回朝后,唐其势大发雷霆:“御史对我太不礼貌,侮辱我家人,我有何面目去见别人。”回答说:“我朵尔直班只知奉法,不知其他。”唐其势的侄子马马沙为钦察亲军指挥使,横行霸道,目无法纪,朵尔直班进行弹劾。马马沙纠集一帮无赖之徒欲加害朵尔直班,正在此时唐其势被诛,马马沙的暗害未能得逞。朵尔直班调入太府监,后改任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又升为承制学士,都兼为经筵官。再升为侍读学士、同知经筵事。这时,朵尔直班刚二十岁,又是世家子弟,能独以儒家学说侍奉皇帝,人们传为佳话。

至正元年(1341),废学士院,任朵尔直班为翰林学士,官阶升为资善大夫。于是经筵由翰林负责,仍命朵尔直班为同知经筵事。这时康里以翰林学士承旨也在经筵,向皇帝讲解经义,朵尔直班任翻译,讲得透彻,多有开诚忠告之处,但这是宫内的事,秘不外传。不久,调朵尔直班任大宗正府也可扎鲁火赤,在审理诉讼时,援引律令,无有不当。有同僚年老者称赞道“:我做这方面的官已四十年了,今见公论事完全如神人一般。”宗王中有杀其祖母的,朵尔直班与同僚拔实极力请朝廷依法治罪,使宰相感到为难。朝廷任命他为淮东肃政廉访使,又调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尚未启程又调任江西行省左丞,因病没有赴任。北还,在黄..山疗养。后起任资正院使。至正五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领导宣文阁。当时正纂集《至正条格》,朵尔直班认为该书上有祖宗制诰,怎能独以今日之年号命名;又指出条格只不过是律令中一种,怎可单独为书名。当时宰相不接受他的意见,只是把其中的制诰去掉。有个善于音乐的人得到皇帝宠爱,诏令此人任崇文监丞。朵尔直班另荐举一人为崇文监丞,顺帝大怒说:“选拔人才完全由中书省来决定吗?”朵尔直班忙顿首回答说“:陛下用自己宠幸的人居如此高雅职位,臣恐后有议论。今选他人,是臣一人之罪,与中书省其他臣僚无关。”听他这样一说,帝才高兴。升朵尔直班为右丞,不久拜为御史中丞。监察御史弹劾别儿怯不花,奏章刚上,便贬御史大夫懿怜真班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朵尔直班认为“:像这样则御史台的纲纪何在。”便再上章劾奏,并请留懿怜真班为御史大夫,不允,台臣们都交印辞职。帝对朵尔直班说“:你不能辞职。”回答说:“纲纪破坏,臣怎能独留。”帝不禁落泪。朵尔直班辞职回家,杜门谢客。

不久,出任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官阶荣禄大夫。到任后询问民间疾苦,知该地的米粟、羊豕、薪炭诸货,都是依靠乡民送到城里贩卖,而贵室的僮仆、官府的隶卒,强行购买,仅付半价。又知本地习俗,编柳条为斗,大小不一,豪商和狡猾的市侩从中操纵,人民受害。朵尔直班令地方官府严防并禁豪商猾侩操纵市场,统一度量衡。又抚恤孤老,整顿官吏的任免,淘汰多余的胥吏,如此等等。犯 罪者,虽是勋臣故吏都不宽恕。王府及各衙门官吏,无不惧怕。朝廷召为太常礼仪院使,不久任命为中政使,又转为资正使。

河南人民起义反元,顺帝为之忧虑。拜朵尔直班为中书平章政事,官阶光禄大夫。他首先提出“治国之道纲常伦理为重”,因此应该旌表在反人民起义斗争中为忠于朝廷而死难的前西台御史张桓,以此来劝诫后来人;认为应守住荆襄、湖广以绝后患。指出倡乱反元的只是少数人,不能把中华百姓都视为叛逆。他这番议论与丞相脱脱的意见不合。当时脱脱信赖左司郎中汝中柏和员外郎伯帖木儿,此二人专权独断,而朵尔直班为人正直,在朝廷不依附于任何人。这时陕州危急,朝廷任命朵尔直班为陕西行台御史大夫去加强防御。行至中途闻商州陷落,武关不守,便立即昼夜赶到奉元,人民起义军已到鸿门。奉元官吏提出要择吉日办理公务,朵尔直班不准,令他们立即入衙办事。他自己督各军收复商州,修筑奉元城堡,募民为兵,将府库所存白银作为对有战功的人奖赏。

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在河南为起义军所败,西台御史蒙古鲁海牙、范文等十二人上章弹劾,朵尔直班也在奏章上署名,签名后对左右说:“我将去为湖广平章。”不久,朝廷果下令调他为湖广平章政事。因为也先帖木儿是丞相脱脱之弟,奏章上后,脱脱大怒,故把朵尔直班调去湖广,其他十二御史也被贬官。朵尔直班临行时关中人含泪送别,依依不舍。到重庆时,闻江陵失守,道路不通,有人劝稍留等待,他不肯,务必按期到任。

湖广行省的省会当时暂在澧州,朵尔直班到任后严肃军纪,献粟者授以官,人心一致。丞相脱脱命朵尔直班专门供给军粮。当时官仓储粮所剩无几,朵尔直班宴请本州有粮财主,亲自敬酒,劝他们贷粮给官府,将来朝廷颁发钱钞则按值还钱,这些人都答应了。他还派人到河南、四川去买粮。右丞伯颜不花总领军队,他遵照脱脱的暗示,多次侮辱朵尔直班,而朵尔直班不为所动。官军收复武昌,进军蕲、黄。伯颜不花无休止地向他索取军粮,虽无不给予,但还指责他供给失期。达剌罕军帅王不花愤愤不平地说“:平章是国家贵臣,如今他睡不好,吃不好,为我们军队粮食操劳。要什么就立即办理,还要诬陷他,真无人性,我们各自还乡去吧。”脱脱遣国子助教完者到军中来害他。完者到来后,见他为国事操劳,反而敬重他。朵尔直班素有风湿病,在军中受雾露之寒气,病情加重,卒于黄州兰溪驿,年四十岁。

朵尔直班在朝中以提倡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己任,荐拔人才不从私恩出发。他留心经学,凡程颐、程颢之书,总是手不释卷。爱好五言诗,尤精于字画。他深深佩服翰林学士承旨临川危素关于“学以安国家、利社稷”的主张。在经筵为皇帝讲学,多陈述大义。空闲时收集古代圣贤遗言,编纂成书四卷,一曰《学本》,二曰《君道》,三曰《臣职》,四曰《国政》。顺帝看了这书认为很好,赐名为《治原通训》,藏于宣文阁。这本书现在已经失传。

据福建出姓家谱记载,他们是纳哈出之后,纳哈出为朵儿直班之后,朵儿直班幼年丧父,由祖母养大,为拜住从子,后拜住被害又从朵儿只(六世祖脱脱之子)。由于出姓的家谱世系混乱无法和元史等有关史料吻合,无法理清他们那一支的世系问题。

朵儿直班有二子,长子,铁固思帖木尔(九世祖),次子,笃坚帖木尔(九世祖)。这一支脉至此传至九世。

五世祖相威(1241---1284年),国王速浑察第三子,禀性厚道稳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好与士大夫往来,听他们讲经论史及古今治乱,听到直臣尽忠,良将取胜,必拍手称善。故每逢重大事情,其议论都恰当精深。

至元十一年(1274),世祖命相威随大军伐宋。相威由正阳取安丰,夺庐州,克和州,攻司空山,平定野人原,经安庆渡江东下,与伯颜会师于润州。元军分三路,相威率左军,参政董文炳为副将, 江阴、华亭、澉浦(音Gǎnpǔ,在中国浙江省海盐市)、上海相继归降。伯颜驻军临安,相威至瓜洲与阿术合兵一处。围攻扬州时,宋都统姜才率兵二万攻扬子桥,相威率诸将击退。十三年夏,相威应召回朝,授金虎符、征西都元帅,命领兵镇守西土。

至元十四年,召回朝拜江南诸道行台御史大夫。相威奏陈并行省、削冗官、招流民复业、公田召佃、仍减租税等十五事,世祖皆采纳。十六年,相威奉旨与知枢密院博罗审理平章阿合马诸违法事。十七年,奉旨检核阿里海牙及忽都帖木儿等所俘三万二千余人,均释放为民。十八年,右丞范文虎、参政李庭统兵十万航海征日本,无功,世祖大怒,又命行省左丞相阿塔海发兵再征,无人敢谏阻,相威冒死遣使入奏道“:倭不纳贡,可讨伐而不可饶恕,但出兵可缓而不可急。以前出师太急,战船不坚,前车已覆,后可为鉴。为今之计,应是预修战船,训练士卒,耀武扬威,使彼闻之而自做防御,然后我迟迟不出兵,等到彼国疲怠之时,我们出其不意,乘风速往,可一举而下,此是万全之策。”世祖听后才停止征讨日本。又陈请皇太子以中书令领抚军监国,选正人端士在皇太子左右进行保卫。世祖都同意了。十九年,有人奏报阿里海牙自恃有功,强占降民一千八百户为奴,御史滕鲁瞻弹劾,阿里海牙辩护。朝廷派人去行御史台审问滕鲁瞻的罪。相威说“:为臣子的敢于欺君吗,滕御史弹劾阿里海牙有何罪?”派赴行台的人只得回朝。

二十年,因病回朝拜见皇帝,进呈蒙语《资治通鉴》,世祖赐给太子经筵讲读。同年,拜江淮行省左丞相。二十一年启程,四月卒于蠡州,终年四十四岁。世祖哀悼不已。

他的儿子阿老瓦丁(六世)袭了南行台御史大夫,孙子脱欢(七世)为集贤大学士。这一支脉到脱欢为第七代。

五世祖撒蛮(1275——1291), 速浑察第四子,自幼聪颖。婴儿时,世祖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抚育。南征还带在身边,世祖怕有闪失将其系在皇帝的御床上。撒蛮长大后,侍奉世祖于左右。世祖对他说:“男女各行其道,这是古制,皇宫嫔妃所居住地方,尤当如此。此礼必须严格执行,由你来负责。”有天,近臣孛罗奉命出宫,未按规定行走。撒蛮斥责他违礼,并把他囚禁起来。世祖久等撒蛮不至,询问原因,命撤蛮释放。撒蛮进言曰:“男女各行其道,这是陛下的命令。今陛下自己违背规定,将何以责臣下遵行?”世祖说“:卿言极是。”本拟重用他,但不久病卒,年仅十七岁。

子叫脱脱。

六世祖脱脱(1264---1307年),速浑察之孙,继承其祖父爵位。禀性深沉,有智略,曾奉命征讨,战无不克。脱脱自幼丧父,母亲孛罗海孜孜不倦地教养。稍大,为宫中禁卫,世祖亲自教诲,特别不准嗜酒。二十岁,仪表堂堂。好与儒士们谈论,每闻一善言善行,如获至宝,终身牢记不忘。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征乃颜。世祖屯兵于山巅,旌旗蔽野。探马报告敌人乘隙而入,脱脱立即披甲率家奴数十人快马出击,敌人望风溃逃。世祖大加叹赏,遣使慰劳,召还对他说“:卿勿轻进,此寇易擒。”见脱脱的刀已折断,马已中箭,对左右近臣道:“撒蛮不幸早死,脱脱年幼,朕抚育教诲,常恐他不能成材,今能如此,撒蛮可谓有子矣。”将自己所挂佩刀和乘马赐与脱脱。

从此以后,脱脱受到重用,参预机要大事。哈丹又作乱,太子成宗督师征讨。脱脱率部首先跃马出击,敌人大溃。脱脱马陷入泥淖中,哈丹回兵挑战,幸脱脱弟阿老瓦丁奋戈冲杀,哈丹军大败。

成宗即位,脱脱倍受宠信,常侍奉皇帝于宫中,而出入谨慎,对家人说“:过去我承蒙先帝的教训,严禁我嗜酒,但我未能戒绝。为人岂能知过而不改吗!自今以后,家人有送酒来者,即痛惩不贷。”成宗闻言喜曰“:札剌儿台像脱脱者没有几人。他今能决心戒酒,真可大用。”拜脱脱为资德大夫、上都留守、通政院使、虎贲卫亲军都指挥使。他政令严肃,忠于职守。

大德三年(1299),朝臣们认为,江浙行省地大人众,非有重望之世臣不足以镇慑。于是进拜脱脱为荣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他一到任就严令左右不准干预公事,告诫其所属官员:“仆从有以私事嘱托者,切不可听;若系军民诸事,有关于利害者,你们报告与我。当讲不讲,这是你们失职;若我不听,那是我的过错。”当时,朱清、张蠧在负责海运,官至参知政事。二人恃其权势地位,干了些违法的事,又恐朝廷发觉,以黄金五十两,珠三袋去贿赂脱脱,请求他包庇其罪行。脱脱大怒,把他们囚禁起来,遣使上报皇帝。成宗大喜曰“:脱脱是我皇家老臣之子孙,其德行应当与常人不同。”赐内府黄金五十两。有豪绅白昼杀人,脱脱立即命官府按法处以死刑。

从此以后,奸猾豪绅不敢嚣张,人民得以安宁无事。浙江人民相安已久,成宗打算召脱脱还京。但未及召还,于大德十一年(1307)去世,享年四十四岁。

儿子朵儿只。

七世祖朵儿只(1304---1355)朵儿只一岁时父亲去世,稍长入宿卫官。喜欢读书,孝顺母亲。至正二年授于中奉大夫,集贤学士,后任江浙行省左丞相,亲政爱民,社会泰平晏然。杭州老百姓为念其先祖的功勋和他给地方带来的福祉,积极筹款为其修祠堂记念,他坚决地谢绝了。南坡之变堂兄拜住遇难,贼臣想杀朵儿只,不料消息走漏,朵儿只躲藏起来才免于难。至正七年授封为御史大夫,当年秋任中书左丞相,冬季升为右丞相。朵儿只身为丞相顾大局识大体。天下太平后趋炎附势的人很多,他避而远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甚至国外使者都认为朵儿只是一位贤明的丞相。至正十五(1355年)年六月朵儿只在领兵镇守扬州时病死于军中,享年五十二岁。

他有二子,长子朵蛮帖木儿,翰林学士;次子俺木哥失里,袭国王职,这一支脉至此传为第八世。

(3)四世祖阿里乞失之后

四世祖阿里乞失(行七)追封为莒王,谥忠惠。儿子忽速忽尔(五世祖),追封为蓟王。忽速忽尔的儿子乃蛮台。

六世祖乃蛮台,身长七尺,挚静有威,性格干脆善断,善于骑射。大德五年征讨海都有功封为荣禄大夫,大德七年为甘肃行省右丞,天历二年调为陕西省平章政事,至顺元年调上都为留守,安边睦邻,友好西域。至正二年调辽阳行省左丞相。六十六岁逝于家中,被封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王,谥忠穆。

子二(七世),长子野仙溥化(七世祖),官至中书右丞;次子晃忽而不花(七世祖)。这一支脉至此传为第七世。

(三)四世祖霸都鲁长子安童(五世祖)之后,大荔拜家村

五世祖安童(公元1248—1293年),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之长子。中统初年(1260),世祖追录元勋时,召安童入宫掌管宿卫军,这时才十三岁,而爵位在百官之上。母姓弘吉剌氏,世祖昭睿皇后之姊。中统四年(1263年),朝廷将惩处阿里不哥党徒千余人,太祖问安童:“朕欲把他们处以死刑,你以为如何?”安童回答说:“人各为其主,陛下刚平定大难,立即以个人恩怨而杀人,将何以使未归附者臣服。”世祖闻言大惊:“卿年少,为何说话如此老成,这话正合朕意。”因此对安童十分器重。至元二年(1265)八月,拜为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加供其赋税的民户至四千户。安童辞谢道:“今三方虽然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臣年少负此重任,恐四方会轻视朝廷。”太祖不禁有些激动,过了一会儿才说:“朕已考虑成熟,再没有别人有过于你的了。”是年冬,召许衡入中书省议事,衡托病推辞,安童立即亲到许衡在京下榻的馆驿去拜访,与许衡谈了很久,回来数日还念念不忘。

三年(1266年),世祖告谕许衡:“安童尚幼,阅历不深,你要好好辅导。你有良策,可先奏与朕,朕再选择施行。”衡回禀道:“安童聪敏,有定见,对他讲古贤人的话,都能领会,臣不敢不尽心辅导。但怕有人从中离间,还怕外面强行把人安置于中书省内,如果这样,事情就不好办。臣入中书省时间不久,所见如此。”

四年(1267年)三月,安童奏“:内外官员须用老成人,应令儒臣姚枢入省议事。”世祖道:“此人虽然赋闲,还应好好奉养,可令他入省议事。”

五年(1268年),朝中有些大臣秘密商议要建立尚书省,而且以阿合马为首,奏请让安童位列三公。这件事令诸儒臣讨论。商挺首先表示异议,他说:“安童是国家的柱石,若为三公,在名义上是尊崇他,实际上是夺他的权,完全不可。”大家都以为然,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七年四月(1269年),安童奏道:“臣近来说过,‘尚书省、枢密 院照常各奏其事,但大政方针,必须与臣等议定后再上奏。’皇上已批准这样做。今尚书省一切直接上奏,不与臣等商议,这似乎有违以前的规定。”世祖说“:莫不是阿合马见朕颇信任他,因此专权?不与卿商议,是不对的。”诏令按以前规定办事。

八年(1270年),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议,近来因闹饥荒,盗贼横行,若不公开处决一二就不足以惩戒其他人。安童奏道“:强盗与窃贼都处以死刑,恐怕是不恰当的,凡处以死刑者,应该按原规上报待批。”皇帝采纳这个意见。

十年三月(1272年),安童奏请以玉册玉宝上皇后弘吉剌氏,以玉册金宝立燕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兼管枢密院事。十月,世祖谕安童和伯颜等:“近来史天泽、姚枢编纂一部《新格》,朕已亲自审阅过,是一部可行的法典,你们也应该一一留心参考,看有没有可增减一二者。”令各自讨论施行。当时,全国判死罪奏报待批的有五十人,安童奏明其中十三人是因斗殴杀人,不应判处死刑。于是诏准所奏这十三人免死,改为充军。

十一年(1273年),安童奏报阿合马害国殃民数事;又奏报各部与大都路的官员大多是不称职,请予裁撤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世祖同意。

十二年七月(1274年),诏令安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官职随太子北平王去镇守边疆。安童在边疆十年,至二十一年三月才随北平王回到朝廷。太祖召见他并加慰劳。安童叩谢道:“臣奉使边疆,未能做出成绩,有损皇上圣德。”太祖把他留在寝殿,谈到四更才出来。十一月,复拜为中书右丞相,加金紫光禄大夫。

二十二年(1284年),右丞卢世荣倒台,朝廷诏令安童将卢世荣所任用的人罢职,所行有害于民的事一律停办。二十三年夏,中书省奏陈所拟漕运司诸官姓名。世祖说“: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自选择,其余卿等决定,这是你们的职责。”安童奏道“:近闻皇上意图依赖左右近臣为耳目。臣本无才,勉强担任现职,所作所为若有违法,听从举奏,罪之轻重,由陛下裁处。如今近侍臣僚乘机援引些不称职人,并说某人应居某官某职,将名单交付中书省执行。臣认为选任官吏本有一定制度,凡不符合制度者,臣不执行。但恐这些人在陛下前说我的不是,望陛下详察。”世祖说:“卿言正确,今后若再有像近臣那样徇情枉法者,拒不执行;有胡言乱语的,立即奏报。”

二十四年(1296),宗王乃颜反叛朝廷,世祖亲征讨平。有些受到牵连的宗室,命安童审问,大多数得以平反。这些得到平反的人,在安童退朝回府时,争相前去致谢,安童并不理会。有人向皇帝离间说:“诸王虽有罪,但都是皇室近亲,丞相虽然位尊,毕竟还是臣子,怎敢如此傲慢。”太祖沉吟了许久才说:“你们这些小人,怎能理解安童所为,他是故意傲慢以使他们改过。”这年,复立尚书省,安童恳切劝谏道“:臣无回天之力,不能阻止,只是恳求不要用桑哥,用贤者为相,还可能不至于害民误国。”世祖不听。

安童见天下大权尽归尚书省,于至元二十五年多次辞职,朝廷不准。二十八年才罢去相位,仍旧管理宿卫事。至元三十年(1293)正月,病逝于京师乐安里,年四十六岁。世祖十分哀痛,诏令大臣监理丧事。

大德七年(1303), 赠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忠宪王。为之树碑,曰《开国元勋命世大臣之碑》。

子兀都带,袭掌怯薛。

六世祖兀都带(1272---1302),气度宏远,元世祖时官袭宿卫长。父亲安童由于为官清廉,匡扶正义,深受官民的爱戴,去世时元世祖令隆重举行葬礼,大家送来无数珍贵的礼品以表追思和对清官家庭的抚恤,而兀都带感谢大家的情义,礼品全都谢绝收受,以极为简朴的白车素马,将先父的英灵归葬于前各世祖的安息处——芝兰秃先茔坟地。

他对母亲孝顺贤悌,成为当时人们相互传颂的楷模。元成宗皇帝即位封为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并领太常寺之职。他常奉命到皇帝办公的掖庭宫商议策划国家大政,皇帝及宫中亲属们都把他当作自己家人那样亲切,以礼相待。不幸的是成宗帝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正月,兀都带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一岁。武宗帝至大二年制赠输诚保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谥忠简。

他的儿子拜住。

七世祖拜住(公元1298——1323年),五岁时父亲兀都带不幸英年早逝,母亲怯烈氏夫人年仅二十二岁,她立志寡居守节和婆婆弘吉刺氏夫人一起承担抚养拜住长大成人的义务。婆母俩对拜住要求非常严格,发现一点不合礼仪的地方都要训导教育。从小拜住就博学强记,贯穿经史,功课根深而底厚,为人谦躬而审慎,熟谙朝中掌故,表现出宏远端亮的祖风。稍微长大几岁,他就咨访一些有名望的儒士,听取古今礼乐刑政,治乱得失的大事,终日不倦。他常对人说:“在任为官应以自己的职务认真做事,并学习其它可学的知识,把学到的本事用于事业,这才能体现出儒士们的水平,宰相的天资。”

拜住二十岁时任太常礼仪院使,下属来家请他审阅文书,而他此时正在后园看群蝶戏花,母亲严厉呵斥道:“官事不治,象你这样怎么能做更大的事呢?”又一次英宗设宴,明知拜住不喝酒,却强以劝酒而饮。回家后母亲又训斥:“天子以酒故意试验你的品性,你应当说自己不会喝酒,谢绝皇帝的御酒才是。大家对你好,都是看在皇帝的威灵和你先辈祖宗的功德上,你应谦虚谨慎。”拜住悉听母亲的教诲,知错而改,立志作出一番事业。

元武宗皇帝时拜住袭为宿卫长。仁宗皇帝即位,延佑二年封为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延佑四年晋升为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晋升为紫金光禄大夫,六年在原爵位上增加了开府仪同三司,一年一大台阶,稳步上升。每当与同僚们议论国家大事,他都以法度为准则,正确与否的标准看符和不符和国家的法典和规定。同僚中有人问拜住,你为什么总拿国家法典来说话论事?”拜住微笑着说:“你们想想,国家处理问题都不依法典而靠人任意支配,岂不乱套了吗?”由此,同僚们都敬佩拜住懂法知法、秉公执法,不因情而废法。仁宗皇帝时英宗在东宫为皇太子,听到拜住响亮的名声,很想见见,派人去召见。拜住却说:“这事关嫌疑,君子应该审慎!我掌管天子的宿卫,却私自与东宫来往,这样我固然有罪,对皇太子也不好,还请我向皇太子好好解释。”使臣把此话报告了英宗,英宗连连赞叹。

元成宗皇帝去世后其兄顺宗的儿子海山继承了王位,庙号武宗,母亲答己妃子一跃为皇太后。武宗去世后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为仁宗,因为是同母,太后位不变。顺宗二十九岁时去世,太后青年守寡,孤帐凄清,韶光东流,她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兴圣宫与同族亲人帖木迭儿私通来往,成为元朝史上尴尬的一页。帖木迭儿善于巧言令色,投其所好,深受太后的宠爱。仁宗想把中书右丞相之职封给才智过人,克己奉公的李孟,而太后下懿旨把此职封给帖木迭儿。从此帖木迭儿如虎添翼,势焰熏天,只要有人稍不如意,就会大祸临身,朝野之人侧目以视,而屏息敛迹,无可奈何。平章政事张圭为官耿直,嫉恶如仇,向仁宗上奏帖木迭儿的罪状,仁宗不便违悖母命,未加罪帖木迭儿。趁仁宗去上都之际帖木迭儿令失列门用棍子把张圭打得皮开肉绽,不忍目睹,仁宗回来后大臣们联名上书弹劾帖木迭儿贪婪残暴,蒙上罔下,损政害民,淫威朝野。仁宗震怒,下诏捉拿帖木迭儿,此人仓皇逃到皇太后那里被藏了起来。延佑七年元月,仁宗驾崩,英宗即位,马上任拜住为平章政事,召集全部诸王贵戚,元勋重辅于大明殿,宣读祖上的金匮宝训,威仪整暇,语言清晰明畅,大家注目竦听,决心以社稷为重,除旧布新,兴国治邦。而得以潜伏下来的帖木迭儿看到大势已去,恼羞成怒,靠着皇太后的大树,勾结一些奸臣,企图弑杀英宗皇帝。然而天理昭彰,报应不爽,平章政事拜住早已察觉了一伙奸人的行踪,报告了英宗,英宗与拜住在宫中商量对策,拜住说:“象这样的奸人篡权谋变的时间长了,早应除掉,幸亏天不容这些奸党恶徒,使其阴谋暴露,不乘此翦除还等何时?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万一奸党疑心,兴兵作乱,都门之内就会鲜血成河。”英宗听了这话,说:“朕主意已定,卿为我效力,把那些奸党捉拿起来!”拜住领皇帝命,当即召集了一千名卫士,四处擒拿,不到一天,已经把黑驴、失列门、哈克、脱忒哈、亦列失八等捉拿起来,五花大绑,直推国门外斩首伏法,一场弑君大案顿时雾尽烟消。而老奸巨猾的帖木迭儿在弑君谋变时虽点火策划,却表面上置身其外,坐观成败。这次未被查处又隐藏下来,后话再叙。

英宗即位改年号为至治,按照拜住的安排,冬季身穿衮冕亲去太庙祭祀先祖,斋戒三天。祭祀完成后启驾回宫,一路上锣鼓喧天,百姓们夹道欢迎,都来瞻仰当今天子的风采和龙颜。回宫后拜住率百官于大明殿朝贺,盛典非常。英宗对拜住说:“朕按卿的话举行大典,事情办得这样好,卿也应共同高兴。”拜住说:“陛下以帝王之道化成天下,不光是臣一人之兴,而是四海苍生共同庆贺的事情。”英宗说:“朕想天下这么大,事这么多,不是朕一个人可以考虑过来的,你是朕的股肱之臣,不要忘记时刻规谏进言,以帮助朕不合适的作法。”拜住顿首叩谢说:“古代尧、舜为君,每遇大事向群臣询问,听从正确的意见,抛弃自己不正确的作法,国家太平,万世称圣。而桀、纣为君,自以为贤明,拒绝纳谏,人臣为了取悦而阿谀奉承,身边都是一些势利小人,结果国灭而身不保,至今人民称为无道之君主。臣等敬仰陛下的洪恩,怎么敢不竭尽忠心报效呢!然而事情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却难,惟望陛下身体力行,臣等如果不能进忠言,就是臣子的罪过。”英宗听后很受感动。

元霄节临近,英宗想在宫中张灯结彩,用彩灯叠成鳌山,热闹一番。礼部尚书张养浩写了奏书亲到左丞相拜住府中,拜住展开一看:“世祖在位三十多年,每逢元霄节在城里都禁止灯火,何况宫禁之间更应审慎小心!陛下想要造构灯山,臣认为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可关系重大,这不一定能得到更多人的欢乐,隐患却很深,愿陛下能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那么这就是国家之幸事,也是臣民的幸事。”拜住边看边说:“说得痛切!”张养浩说:“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今天张灯,明天酣歌,于是色荒酒荒就不期而至了。先生身为大臣,又得到皇帝的亲信,所以特来托付于你,如果皇帝能够采纳,这就是防微杜渐的关键。”拜住说:“这样好的事我当然愿意帮忙,现在我就进宫去奏于陛下。”英宗听说拜住求见,就特别召见了他。拜住递上奏章,英宗看完却勃然大怒,说:“朕还以为什么要事,原来区区一桩张灯结彩的事也来劝阻,难道当皇帝的每天都得忧虑军国大事,连一天的消遣都得不到吗?”拜住听了摘下帽子叩头说:“孔子说得好,为君最难。因为皇帝的一举一动史官都写在史册上,所以宁善毋恶,宁得毋失。象这样张灯虽是小事,但陛下为这一夜的消遣却使这件事千载流传,如果后世的皇帝以此为借口,以致纵欲妄为,败坏国家法度,那么陛下岂不成了始作俑者,而使后人讥笑了吗?还求陛下明察。”英宗听了改怒为喜,说:“这事不是张养浩没人敢说,不是你没人敢谏,朕就让你们停办吧。”

没过多久,英宗下令改建上都行宫,拜住进宫劝谏说:“北方气候冷,入夏后才开始种地。陛下刚登皇位,还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利益,就要先劳百姓,恐怕还会妨碍农务,以致使百姓们失望。不如再等几年,然后再兴工。”英宗听了点头同意,命令停止了工役。

拜住执法对于弱势平民非常宽容,而对那些贪暴不法的官吏却非常严厉。他认为官是水的源头,源污浊而求下游水清等于根腐败而求木茂一样,是不可能的。英宗深知拜住的刚正,常对手下的官吏说:“你们必须遵纪守法谨慎做事,如果违犯国法,即使我有心赦免,拜住也不会枉法饶恕的。”

再说深受皇太后荫护的帖木迭儿这时看到拜住刚直方正,又深受皇帝的信任,愈加怀恨在心,他极力推荐张思明为右丞相,作为自己的臂膀,伺机陷害拜住。有人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拜住,让他提防。拜住慨然地说:“我的祖宗是国家元勋,世代忠直已有一百多年了。我现在还年轻,却蒙圣上恩宠,担当重任,无非是皇上看在我祖先的功劳份上。我常想,国家最重要的莫过于大臣之间的和谐融洽,共同辅佐朝廷。现如果因右丞相对我有仇恨而想着报复,就会形成大臣之间水火不容的局面,这不但是两个人的不幸,也对国家造成危害。我只知道尽我的心力,上不负君父,下不负士民,此外的一切恩怨都不放在心上。死生有命,福祸在于天,请你不要再说了。”帖木迭儿、张思明见无隙可击,又去攻击平章政事王毅和右丞高昉。英宗私下问拜住这二人该不该杀,拜住吃惊地问:“为什么要杀掉这两个人呢?”英宗说:“据奏,京城粮仓里的粮食亏空了不少,王毅和高昉负责清理,他们负恩溺职,罪在不赦。”拜住说:“平章和右丞是宰臣的付手,宰相应该论道经邦,不应让他们掌管钱粮这些小事,况且王毅和高昉都是由右相推举的,莫非嫌他二人不会逢迎,因此仇视,否则怎么会出尔反尔,当时推荐,现在又要杀掉呢?”英宗想了想说:“你说得对。”王毅和高昉免于一场冤狱之灾。

自古贤奸不相容,帖木迭儿很久称病不能上朝,听说拜住去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立先祖忠宪王安童墓碑,急忙入朝说有事要奏。可是还未等他开口,英宗就知道他又要恶意中伤,因此先声夺人,说:“卿已年老,应自爱,先回去休息,待来年再来吧!”帖木迭儿自讨没趣,既羞恼,又失望,任他百般串通一批奸佞之臣谋害拜住,而英宗与拜住君臣二人如胶似漆,言听计从,奸臣们总不能得逞,于是帖木迭儿神志恍惚,怏怏不乐,一场大病竟卧床不起。屋漏偏遇连阴雨,帖木迭儿的心腹张思明因结党营私被拜住参了一本,打了几十棍子,赶回原籍。司徒刘夔夔买地几千亩,贿赂了宣政使八刺吉思,假称为僧寺购买,从国库套出六百五十万贯钱,帖木迭儿从中也得了贿银,此事被拜住捅开。术士蔡道泰与良家妇女通奸,并因奸杀人,按律当斩,而蔡贿赂帖木迭儿后改为缓刑。帖木迭儿被这铁的事实证得入地无门,惊愧不已,病情加重,竞害人不死自己先魂归地府了。

帖木迭儿死后,皇太后眼睁睁一个个贴肉的幸臣离她而去,这个干预朝政将近十年的老妇人一枕凄凉,形如槁木死灰,万般苦楚而说不出,郁闷心头恹恹一病,流着眼泪自言道:“他们都辜负了我啊!”不到二十天也一命呜乎了。

冬祭过后,英宗特地任命拜住为右丞相,兼监修国史。拜住推辞不敢受此重任,英宗说:“你辅佐朕三年,不避权贵,任劳任怨,朕看满朝的王公没有能比得上你,我还想授予你太师公爵呢,好酬谢你的辛劳,至于右丞相这一职务除了你还有谁能担当呢?”拜住叩头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把右丞相交给臣来担当,臣不敢不遵命,至于三公爵位那是用来崇德报恩的,臣无功德,怎么能担当得起呢?”英宗说:“朕之所以委卿以重任,是因为卿的祖宗木华黎跟着太祖开拓疆域,安童丞相帮助世祖兴国治邦,天下太平,而卿总是心怀先祖的功德,尽心为国,朕怎么能不以重任委之?”拜住叩谢说:“陛下委臣以大任,臣惟恐有三,一是恐怕干不好有辱祖先。二是恐怕天下事大,自己知识不够。三是恐怕年纪很轻,涉事不足,不能承受这付重担,有负圣恩,望陛下常常训导。”(江苏泰州拜官村族人曾因此“三怕”在村中立有“三畏堂”祠庙,以纪先祖圣德)第二天英宗就正式任命拜住为右丞相,诏告天下。而左丞相的职务一直空缺,意思不使别人掣肘,一切由拜住作主。拜住更加感激图报,他启用被奸臣所害的张圭,翰林学士吴澄等一批贤明人士,共同治理国家。

一次,英宗去五台山,拜住同行,拜住说:“自古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其天下。钱和谷物都是人民的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英宗说:“朕常想民为重,君为轻,没有民朕给谁去当君?理民之事卿应当仔细考虑而慎行。”拜住以民为本的意识早植根心中。延佑年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骆驼尽皆冻死,人民流散,卖儿卖女,路有饿殍。拜住立请赈灾,开仓放粮,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至治三年夏六月,拜住看到由海运把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到京城,京城粮充满而江南民力困极,奏请皇帝减江南皇粮二十万担,并将原帖木迭儿所增加的江淮地区粮食全部免去。

元朝信佛教,英宗为了追荐先祖命人写金字藏经,令吴澄为之写序。吴澄说:“陛下如果为了给百姓来祈褔这原是好事,但如果是为了追荐,臣就不理解了。佛教的教意是因果轮回,善人死去可到天堂,与日月同辉,恶人死去,却到地狱,像小虫卑贱。想我朝列祖列宗都是功德盖世,不须追荐自然是与日月同辉。自立国以来,写经追荐已经不知多少次了,如果认为没效果就是对佛的不敬,如果有效果又辱没了祖宗,所以这是两难之事,让臣怎样下笔呢?即是遵旨写了,也是一时欺人,却不能以昭后世。英宗正为吴澄的抗旨发怒,拜住在旁边说:“吴学士说得很有道理,自古以来帝王得天下,总是对人民施德布仁,如果一味地索求虚无,于实际无所补益。”英宗说:“近来有人说佛教可以治天下,难道这话不对吗?”拜住说:“佛教主张清静寂灭,这样只能自治。如果要治天下,除了仁义道德之外,没有别的办法。陛下想想,佛教的宗旨是无君臣,无父子,无兄弟夫妇,天下照这样通行,连人都要灭绝了,还有什么纲常呢?”一席话说得英宗云开雾散,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诚恳地说:“唐太宗时有个魏征,不愧为忠心的铁面谏臣,你可算我朝的一个魏征了!”拜住说:“盘子是圆的,里边装的水也是圆的,盂是方的,里面装的水一定是方的。所以说,有纳谏的唐太宗,才有敢于谏言的魏征。陛下能够从谏如流,三公大臣中不乏忠臣,何止臣一个人呢!”英宗说:“你说得很好,朕就听你的。所有的政务,都愿你能熟虑慎行。”

拜住忧国忘家,肝胆相照。一次家中失盗,家僮慌忙来报告盗贼猖狂妄为,手拿兵刃持凶破门抢劫,结果被家人一齐动手将其拿下,等待拜住发落。正在忙于公务的拜住似乎什么也没有听见,既不惊恐又不高兴,孜孜不倦地干他的公事,家人悄悄地走开了。自从延佑年来,全国水旱交夹,民不聊生,而从拜住任丞相一来,振纪立纲,兴利除弊,裁减可缓行的事务,杜绝可侥幸的门路,把一切好事都让给人民和军务,轻徭薄敛,君臣相辅相成,励精图治,天下太平,国富民足。周围一些多少年已无来往的附属国和部族看到日益强盛的中央政权而络绎远道朝贡来了。皇帝看到这一繁荣的太平盛世,下诏,敕赐平江最肥沃的良田一万亩给拜住。拜住恳切地说:“陛下命臣负责国家政务之事,如果先接受良田,人们该怎么评论呢?”皇帝说:“卿是世代元勋的子孙,而且非常廉洁清正,大家都会例外的看待。如果有人问及,朕自有说法。”

再说帖木迭儿死后,监察御史盖继元、宋翼上奏帖木迭儿奸贪负国,活着时逃脱刑法,而死有余辜,应追夺他的官爵,抄没家产,皇帝准奏,拜住按旨令其执行。结果抄出金珠玉帛上万。帖木迭儿的余党吓得寝食不安,他们对皇帝和拜住恨之入骨,伺机报复。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帖木迭儿死后,他的干儿子铁失,儿子锁南,铁失的弟弟索诺木,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云南平章政事完者,枢密院副使阿散及卫士秃满,还有诸王按梯不花,曲吕不花,兀鲁思不花等人联合起来,朋比为奸,形成一股暗流,一场骇人听闻的阴谋在蔓延滋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善良的英宗皇帝和拜住丞相的基座下数条毒蛇在攻动,惊心动魄,他们却全然不知。

英宗要到上都去祭祖,拜住伴驾同行。奸党认为时机已到,他们密谋策划安排一些人跟去,一些人留家,形成上下串通,里应外合的局面。首先奸党派西僧去英宗行宫念经,说是国家将遇危难,必须把罪犯放出去才能禳灾徼福。拜住斥责道:“你们这些人以作佛事谋取金帛,还可原谅,可恶的是要放出罪犯,违背了朝廷治理万民的规矩。放出一个犯人,会贻害几百人,全都放出去,会酿成多大的祸患!如果神佛有灵,也一定会先降罪于你们。只要我辅佐朝政一天,你们的阴谋就休想得逞!”西僧们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走了。奸党们更加仇恨拜住和英宗皇帝。当祭祖完毕返回燕京时,铁失召集奸党说:“昏君要回燕京了,阿克苏卫兵由我管理,让他们围住车驾,在路上下手,不怕这两个人不死在我手里!”大家都听铁失的安排。离开上都走出一百多里地后,车驾在南坡要住一夜。这天星光惨淡,夜风凄凄,几只南归的大雁哀鸣着掠过这苍凉的夜空,奔向远方。幽深的林子深处似有鸟兽在窃窃私语,除此,一切都显得冷冷清清,唯有拜住的帐房里还亮着灯光,闪烁的灯光把拜住批阅文卷的清影投影到被风吹得飒飒作响的帐房上。铁失秘密命阿克苏卫兵守住英宗住的地方,他率领奸党持刀冲进拜住帐内。拜住正要掩卷就寝,忽然听到外面有喧嚷声,就拿着蜡烛出来查看,只见铁失的弟弟索诺木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利刀已经冲了上来,拜住厉声喝道:“什么人?你们想干什么?”话音未落,索诺木已抢上一步,一刀把拜住端蜡烛的右臂剁落在地,其它人蜂涌而至,乱刀砍杀,拜住倒在了血泊中。接着铁失带领逆党闯进英宗的寝室。英宗这时已经躺下,听到声音不对又起来,正要披衣下床,逆党已经破门而入,英宗急忙喊卫兵护驾,那知卫士们一个个不知去向,铁失居然走到英宗的榻前,把刀一挥,英宗死于非命。这位天资聪明,雄才大略的皇帝年仅二十一岁,在位也只有三年,还没有可以继嗣的皇子哩!

奸党们杀了拜住,弑了英宗皇帝后,推举也先铁木儿和按梯不花带着玺绶去迎接镇守北疆的晋王也孙铁木儿。晋王是英宗的堂叔,他看事已至此,暂不好追究逆党,就在龙河边设了黄幄,接受了玉玺,先即皇帝位,布告天下,这就是元朝的泰定帝。当天,泰定皇帝任命了铁失,也先铁木儿,完者,赤斤铁木儿等逆党为新朝高官,择日起程,进发京城。

在陪同英宗和拜住返回燕京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买奴的王爷,途中发生如此逆天大案,他气愤填膺,却孤掌难鸣,于是急忙奔投到北疆的晋王也孙铁木儿府中。买奴因晋王当时急于嗣位,把讨贼之事暂放下,在府上只作整理文书一类事情。在回京路上买奴认为时机已到,对皇帝说:“陛下嗣位是顺天应人的事。可怎么能用也先铁木儿为右丞相呢?”新皇说:“他有奉玉玺来接朕的功劳,所以命他为右相。”买奴说:“他如果可以自立皇帝,早就黄袍加身了,还肯把玉玺给陛下吗?他和奸贼一起合谋图逆,杀了拜住,弑了英帝,陛下应该将他们正法才算名正言顺。逆贼先杀先皇,哪有真心奉陛下,只是因陛下远在漠北,恐怕发兵征讨他们,使他们没有活路,所以奉玉玺请陛下进京。如果大权落在他们手中,陛下以后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牵制,而陛下却在天下人民心目中留下恶名,后代人反会怀疑是陛下生心篡图呢!”新皇惊愕地说:“照你这样说是朕替他们承担罪名,朕得马上除掉他们才是。”买奴说:“现在陛下前后左右都是逆贼的心腹。要除掉逆贼事不宜迟,就在今天夜里动手。”当下皇帝写了诏书交于买奴。买奴领晋王府中卫兵捉拿也先铁木儿等人。而也先铁木儿正在饮酒作乐,从容自在。买奴冲了进来说:“我奉旨揖拿逆贼!”也先铁木儿还要辩论,卫士们不容分说把也先铁木儿、完者、锁南、秃满等人捆绑结实,推倒在事先摆好先帝英宗的御案前,买奴高声宣读诏书:

也先铁木儿、完者、锁南、秃满等人合谋篡逆杀死了先皇,人神共愤,朕令买奴带领卫士于当天晚上捉拿逆贼。逆贼罪恶昭彰,不能饶恕,捉住后立即斩首,以谢天下,不须再审。

一声炮响,刽子手的大刀随声起落,逆贼身分两段。皇帝趁此机会任命宣政院使旭迈杰为中书右丞相进京搜捕在京逆党。旭迈杰连夜赶先进京城通知铁失、赤斤铁木儿、脱火赤、章台等京中奸党出城迎接新皇进京。这些人不知底细,自以为有功,坦然出城跪列大路两旁等候新皇到来,不料旭迈杰早安排卫士将其一个个看守,不许动弹,然后宣读诏书:

先皇在位三年并未有失德之事,而铁失、也先铁木儿等人竟敢阴谋叛逆,在南坡杀死先皇与丞相,如不除掉奸恶之人,不能使先帝英灵得到安息,不能泄天下人之愤慨,于是特命中书右丞相旭迈杰将其拿下正法,其余逆党爪牙继续擒拿,除恶务尽,不许漏网。

铁失等人早已面如土色,身如筛糠,魂飞天外想挣脱逃跑,早被两边武士脱掉衣帽,一声炮响,人头落地。中国历史上一场举世惊目的逆案肃清了。

接着中书右丞相旭迈杰上奏皇帝:先世丞相拜住尽忠守节而命殒群凶,请皇帝嘉奖以光后世。泰定帝下诏以隆重的仪仗队开导,朝中百官随从,在大灵车上镶着拜住的巨幅画像去海云寺大作佛事,超度亡灵。京城以内人民听此消息,纷纷走出家门,以无比敬仰和叹惜的心情沉痛追悼这位年仅二十六岁的英年贤明的丞相。泰定帝追赠拜住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东平王,谥忠献。至正初年称为清忠一德佐运功臣。

拜住的夫人妥妥徽氏,是前丞相不花的女儿,追封为郓王夫人。拜住有两个儿子(八世),长子答儿麻硕理为宗仁(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元朝第九代皇帝,庙号仁宗)卫亲军都指挥使,次子笃麟铁木尔,胆识宏大深远,擅诗词,喜交贤士,为元朝“司农”官职,专管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事。

福建木华黎后裔纳哈出之后

纳哈出——木华黎九世孙,至正十五年(1355),以万户守太平(今安徽当涂),被朱元璋俘,未几放归,官至行省丞相、太尉。元亡,拥兵据辽阳金山(今大兴安岭),明太祖屡诏不从,数侵扰辽东。洪武二十年(1387),明将冯胜、傅友德、蓝玉等率师攻辽阳,他出降,明封为海西侯。次年病死于武昌。

子二:察罕因、佛家奴

纳哈出的长子察罕因因“蓝玉党叛逆案”被处死,次子佛家奴(亦称福家奴)当时正在福州中街屯田御倭,闻长兄被诛,担心受株连祸及九族,便弃职归田,隐居在惠安县的荒郊野岭,取父亲纳哈出的名字之最后一字取汉字谐音“出”为姓氏,以“燕山”为郡号,以示永世不忘先祖是骠悍威猛的蒙古族英雄。本文源于木家后人家谱(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