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新人活动计划书撰写指南

 快乐英平 2017-09-07

文/深圳市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 陈晓洁【整理编辑:时英平】

最近有新入行的同工问我怎么写计划书,在教同工的时候就想着不如整理出一份指南出来,看文字来学习比口头上教的好记忆,而且还可以反复翻出来看,另外,中心主任也不用头疼一个一个从零开始教。我做社工的时间不长,也是在督导一次次在我的计划书上批注之后慢慢修改后慢慢总结的经验,这里特此感谢我实习时候的督导陈鑫同志,耐心、专业的指导。以下是我的拙见,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多指教!

活动名称:与活动、服务单位等相关的标题,朗朗上口,有创意的更好

活动时间:X年X月X日00:00-00:00,活动开展的年月日和持续的时长;如果是小组工作可以写成X年X月X日-X年X月X日每周X 00:00-00:00

活动地点:具体活动开展的地点

节数:单次的活动写一节,小组工作按照实际预计开展的节数写。

活动对象:社区居民/青少年/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根据实际活动的服务人群,如果是面向所有人群的可以写社区居民或者对象不限。

负责社工/工作人员:有的机构的文书只要求写负责社工的名字,有的文书要求写负责社工的人数和协助的同工。根据需要写。

活动背景/理论/需求分析:这一部分是令大部分刚入门社工头疼的问题,同时这一部分也是整个计划书乃至活动的核心所在,一个社工的专业性就体现在这一部分的运用上。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的背景、适用的理论、背景与理论的结合产生的效果。

首先,背景。你可以联想成一张照片的背景,或者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背景包括了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对活动开展的这些方面的介绍即组成背景。举个例子,在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活动的背景就可以包括这些内容:时间就是正值学生上学的时期,在学生放学之后的时间到家长下班前(16:30-18:00);地点就是某社区的地理环境,社区里有没有学生放学后玩耍、学习、看书的地方,社区内有多少所学校,学生的人数大不大;人物就是社区学生有多少,居民大多数是什么职业(外来务工/白领),下班时间较晚,很多小朋友放学后家里没人照顾,文化水平较低,难以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事件就是简单阐述开展的四点半课堂活动的主要服务内容、作用、目的。这一部分的目的不需要写得那么仔细,因为后面会有单独需要列出目的和目标的部分。

其次,理论。对于刚入门的社工,我建议先学习一下社工常用的理论,可以通过网站搜索、书籍阅读的方法。网站搜索是最简单也最快的,大概了解这个理论是什么意思,但是要深入了解、运用得更加灵活的话就要仔细看书了。我们常用的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个用到快烂了)、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你大概知道了有什么理论,刚开始的时候不需要背下来,你只需要在你要写计划书的时候逐个去套,你这个活动适用什么理论,等你用熟练了,就能够看到一个活动脑子里就能想到你要用什么理论。理论的写法,我常用的写法就是在背景写完之后,最后加上一句,“本次活动采用的理论如下:”然后另起一行,“XXX的XXX理论:”,简单地阐述一下理论的内容,然后将理论与活动结合起来,活动是怎么体现这些理论的。有点类似高中政治题大题答题的套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理论是什么,为什么能够用在这个活动中,在这个活动中是怎么样起作用的。一个活动适用的理论少的话有一个,多的话可以写2-3个,看活动需要。具体套路如下:

通过本次活动,丰富家庭妇女的业余生活,学习到了一项手艺,实现自我价值。本次活动采用的理论如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社区妇女大多数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业余时间较多,本次活动能够促进家庭妇女之间的交流,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要,同时能够让他们学习到一项技能,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后,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这个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要开这个活动,居民为什么需要这个活动。其实这个和背景是一样的,只是不同机构用的套表不一样,命名不一样。在背景和需求分析上,还要强调一点,你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是地理要素这些官方的数据可以不用说明,假如是通过前几年的问卷调查或者是观察、访谈得出的结论,则要说明一下。

活动目的、活动目标:目的和目标放在一起比较着讲大家会更好区分。从概念上来说,目的是要达致的效果(结果),目标是要达到这个效果量化的指标。比如有人问你,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回答,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长见识、开眼界,学习的目标是考上清华北大。目的是活动需要达到的效果,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范的东西,比如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而目标,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达到的一个个的小目标,比如促进居民相互认识、增加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居民认可社工的服务、愿意到服务中心来。

评估方法/指标:评估方法是用来查看目标是否达到,指标就是要达到什么效果才算实现目标。评估你有没有达到目标,考上清华北大,评估方法就是看录取通知书或者高考成绩,高考成绩达到清华北大的分数线,这就属于指标。评估方法其实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名称,只要你认为是合适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估目标达致效果,都能用做评估方法。

像社工在年评估的时候,评估方法就是第三方机构评估,指标就是评估标准,这样类比,可能会好理解一点。评估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定性和定量方法,我们平常将这两种方法运用做研究方法,常用在需求分析的时候,你可以把评估当做一项研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方法下有许多不同的方法,细的方法根据自己活动需要运用。建议初学者可以先找书,认识研究方法,也便于社工做社区调研。

具体活动流程:这个就不细讲了,尽量考虑周全,活动流程计划得越细,开活动的时候你会更有把握。

预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预计出现的困难可以用背景的元素分析方法或者SWOT分析出将会面临的问题,然后结合自己机构有的资源和能力给出解决方案。也可以根据具体活动流程,对应每个环节会出现什么问题来分析。

活动日程安排:就是从活动计划到活动开展前的这一段时间准备工作的时间安排。

活动物资/经费预算:这个大家都懂,不多说。

资源整合:除了本机构本中心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免费提供给你开活动的时候用的,借的送的都可以写进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