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之师

 华韵F哲思 2017-09-07

 又是一个教师节来临,说到为人师者,很多教育家或普通教师受人尊重,受人铭记,有一名师者,更应让我们记住。

理应铭记

   我知道并深深记住叶企孙先生的名字,缘于一次普通的翻阅。一篇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文章,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先生的名字。很感激那位不知名的作者,让我记住了先生的名字。

   也许你和几年前的我一样,对于先生的名字是如此陌生,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他的伟迹,不知他的精神。

   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王淦昌,周光召,赵九章,黄昆,李正道,杨正宁,王大珩,这些名字,相信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吧,也许很多人在小学中学的命题作文中还用他们举过例,列举过他们的故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先生是他们的老师!

   一生培育了79名院士,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3位“两弹一星”科学家中有13位与先生有师承关系,9名是先生的弟子。

   叶企孙,大师之师,理应铭记。

以爱育人

   华罗庚成名前文凭还是初中,先生看到他的数学论文后,力排众议,让原来在店里只能算帐的会计当上了算学系的助理研员。后来提起恩师,华罗庚深情而感激,说“他对我的爱是说不尽的”。先生终生未娶,视学生为亲人,经常邀请贫寒学生到家里做客,仔细观察,精心点拔。

读于清华数学系的陈省身,同样受益于他的谆谆教诲,日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现代微分几何之父

因材施教

   王大珩评价先生说“在思路上,叶老师往往讲出我们看书不易体会的要点,他所有的学生大概没有不推崇他的”。钱伟长当时历史国学满分,数理化和英语合计才25分,最终被先生慧眼识材,破格录取到清华,而成为物理大师。钱学森在上海交大学的是铁道工程,出国留学准备学航空工程,叶先生考虑差异太大,要钱学森在清华补修一年航空专业,可谓考虑周全,关心细致。

只问耕耘

   作为清华大学理学院与物理系的创始人,先生一直遵循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求道精神。创建之初,学物理的学生少之又少,他从一年到四年级的课程包揽。对于行政职务,一向无欲无求。1934年,他引荐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物理系主任一职。四年后,他力主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理学院院长一职,那时他正当盛年。他对他的学生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但我有一点我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的先生个都比我强”。

无限感概

   文革来临,先生也无幸免,身心倍受摧残,所受苦楚,是民族之痛,不忍再述。然而令我辈深思的是,在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需要达到历史新的高度的时代,对科技的依赖,达到无以复加的时代,我们,应怎样去缅怀一位培育了这么多科学大师的大师。

   引用知乎上李科熠的话作为本文的结语

100年前你不顾一切

拯救这个愚昧落后的民族

我们却因历史的步伐太快

差点就把你遗忘

但愿不久的将来

盛世能如你所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