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小刚:我来!

 疯魔阿力 2017-09-07

冯小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文艺青年的发家史。回顾冯小刚20多年职场生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艺痞子是如何善于抓住机会,一步步蜕变成熟,最终成长为国家级的艺术大腕的。

我来演

冯小刚当了美工后又想当电影导演,可在那时导演几乎都是由单位领导指派,冯小刚既非科班出身,又不是电影世家子弟,于是他决定“农村包围城市”。一次,有一个没姓名的越南军官的戏没人演,冯小刚就主动向导演毛遂自荐。导演答应了。此后,他看到没人演的“路人甲”都主动争取。有人讽刺他说:“瞅瞅其他演员长啥样,再瞅瞅你啥样,还想当演员。”但他却乐此不彼。后来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谋到一个老师的角色,要求他要表演面瘫,但他瘫而不呆,瘫而不木,瘫中有变,节奏拿捏得非常准确。他拿起一只鞋,多次敲桌子,但每次敲的力度并不一样,根据人物内心的愤怒程度而变化,他充分表现了一个猥琐怯懦,色厉内荏的老师嘴脸。这给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你不当演员真是可惜了。”

我们说机会难得,其实机会又无处不在,随处可得,关键就看你的态度、作风和准备。古人有云:“观千剑而识器。”多看、多读、多学、多参与,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涌来。所以,冯小刚没有甘于做美工,而是围绕自己的理想,当起了演员,这样他由后台进到了前台,多了出彩、露脸、展示的机会,同时又为自己积累了当导演的资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