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汉医学防己茯苓湯之注釋

 何处是他乡2 2017-09-07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和久田氏曰:「聶聶者,微動貌,即為肉貌也。」又曰:「防己茯苓湯,治皮水病,四肢腫、衝逆、肉膶者,是亦正氣不能達於皮膚而腫滿也。加以水氣衝逆,至於肉膶,故重用茯苓為主治,佐以防己、黃耆、桂枝、甘草,以宣正氣而降衝氣,可見是利水氣之意。」
尾臺氏曰:「聶聶而動與動略同,皆由水氣所成,故以茯苓為主治也。」
《小補韻會》曰:「聶,動貌。《素問‧平人氣象論》曰:『厭厭聶聶,如榆莢之落。』又《難經‧十五難》曰:『厭厭聶聶,如循榆葉。』」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黃耆、桂枝各7 克,茯苓14.5 克,甘草5 克。
上銼細,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先輩之論說治驗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四肢聶聶而動,水氣在皮膚而上衝者。」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主治皮水,然方意近於防己黃耆湯,但去朮加桂、苓者,專行於皮膚也。一人身體肥胖,運動不利,手足振掉。前醫投以桂苓朮甘湯、真武湯之類,或以為痰之所為,使服導痰化痰之藥,更無效者,服此方而愈。又下利久不治,服利水藥不愈者,有用此方而收意外之治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