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戈尔的生死妙喻

 老刘tdrhg 2017-09-07


泰戈尔的生死妙喻

  泰戈尔的《飞鸟集》举世闻名,中译本第82首小诗尤以郑振铎工整对仗的译文广为流传:“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使”相当于“让”,表示一种意愿,统领了一种美妙的生死之喻。那种对生的豪情万丈和对死的泰然安详,一经诵读品味,便直击心灵。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各有各的花卉品类和缤纷色相,呈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多姿多彩。春花烂漫,有浓有淡,总的偏于雅淡;秋花、冬花亦然。至少在总体上,只有夏花才可以用绚烂来形容:浓烈繁华、绚丽多采。大抵是因为夏日阳光充沛,气温偏高,光合作用剧烈的缘故,开出的花也就格外的艳丽饱满。如火红的石榴花,白居易谓“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山石榴》)。至于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无论色红或色白,在墨绿荷叶的映衬下一样的光彩夺目,都可以“浓艳”相称。


  泰戈尔不以其他季节的花而独以夏花来喻生,就出于他作为一位伟大哲人和浪漫诗人对于生命的热烈礼赞和期待。在他看来,在各种季节的花中,夏花的生命力最为旺盛。人生一世,也应如大自然中的夏花一样,迎着阳光纵情开放,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和美丽。他用夏花来类比人生,既是鼓励人们奋发有为,活出意义,也是要大家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他还曾这样说过:“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所以生命并非只是活着,而必须奉献给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有顺有逆,他说:“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他又说过,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你就不能不冲锋、跑步和大步行走。毫无疑问,泰戈尔所持有的是最积极有为的人生观:“永恒的献身是生命的真理”;“有生命力的理想是永恒不断地创造。”但泰戈尔不是苦行僧和禁欲主义者,在他的生命和诗歌中,爱占有了重要的位置:“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的生死妙喻

  泰戈尔的生命哲学自然包含了死亡,死亡是生命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有生有死,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这与中国哲学也是相通的。他用秋叶来比喻死亡也是别有意味的,因为秋叶已然凋零和枯萎,它停止了生长,甚至飘然落地。静止便是死亡,但秋叶的静止还是给人以美的感受。北宋范仲淹的《苏幕遮》词中就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样的名句,其中“黄叶地”表现的就是满地秋叶之静美。中国文学往往把落叶作为一种意象,表示一叶知秋的哲理或悲秋的情怀。泰戈尔的不同之处,是直接用“秋叶之静美”来象征死亡。死亡是生命向着自然回归,因此不必悲伤、痛苦和畏惧,大可坦然静穆地去面对。在他看来,生与死是一体的,如果做到生如夏花那样绚烂,那么死也就像秋叶一般静美了,这样的生命便是完满的,达到了生死归一的人生至境。用欧阳修的话来说,那就是“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了。鉴于泰戈尔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他曾在使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迦利》中,用了20首诗赞美死亡,让死亡充满了诗情画意。


  泰戈尔是促使东西方文化沟通的伟大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茅盾曾赞美他是“人格洁白的诗人”。对于他的伟大成就和人格,我们虽然难以企及,却可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借用泰戈尔的名言:“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或者用一句流行语来开解:“我未曾攀登珠峰,但心已触摸了它。”


  文:王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