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国工作福利太好 新总统想改改不动

 春在堂书苑 2017-09-07

文|刘璐

“法国一直因为难以治理而臭名昭著。”——印度媒体The Wire。

在最近一次前往罗马尼亚时,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抱怨称,法国并不是一个可以改革的国家,许多人想尝试,都失败了。这话正是在他决心对积弊已久的劳工市场进行“一场真正的改革时”说的,这位年轻的总统因此遭致猛烈反对。

他试图将更多自主权下放给雇主,结果招来工会、民众等各方的抵制,个人支持率也从64%下跌至30%。

而就在几个月前,法国人还为他胜选的事实欢欣不已,他们甚至将“太阳王再世”的名号冠在他头上,言辞中全是赞美之情。

懒、经济停滞、努力工作会被骂

“我觉得法国的经济就是很没救,”寇伊蕙边敲打着键盘边跟“知世”通话。这位年轻的中国女孩如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谋得一份工作,为期一年,十月结束后就将回国。通话中,她不止一次提及法国人的懒与不爱工作——并且以一种与事实同样平平无奇的腔调。

“之前我听新闻说,有当地人联合起来抗议中国超市周日开门,到现在,休息日开门的商场还是少的厉害。”至于原因,伊蕙吐了一口气,“他们觉得你在破坏秩序呗,在这边,这样努力是会被骂的。”

作为欧洲第三大经济体,法国经济已经在数个年头中停滞不前。增长乏力、失业率高企、预算赤字高昂,而德国和英国等邻国已经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获得复苏。据统计,法国目前的失业率为9.5%,几乎是德国的两倍,其中,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在25岁以下的时候没有收入。

——十个人中就有约一个人失业,从比例上讲,这样的数据如何都是刺目的。但与此同时,一些分析家会善意的提醒我们,对数据的解构易如反掌,其关键在于,人们总是倾向将自己划归为那九个幸运儿,且无需理由。然而即便是这样,法国的困境在欧洲大陆上依旧显著,凯投宏观的执行主席罗格·布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过去几十年间,法国经济几乎可以与德国经济相匹配。但如今好景不再,大约十年前,法国在几乎所有重要的经济指标中开始落后于德国。

这种经济上的停滞恰巧与伊蕙的经验不谋而合。这个时常醉心于巴黎暮色的女孩在提及这座城市时依旧抱怨不迭。比如巴黎基建设施的落后,道路的陈旧,“这里的居住环境从不翻新,环城高速公路上堵的厉害。”她说,“他们说的一点儿没错,巴黎就是个博物馆,没有改变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假期、正式雇员、与无所依的临时工

爱丽舍宫似乎在尝试打破这种不变。日前,法国政府公布法国劳动法改革法令,被外界认为是总统马克龙就任后主导的第一次改革闯关。

劳工市场的僵化被认为一直是法国经济停滞的重要推手。一个备受争议的事实是,法国的劳动法是一份长达3324页的严苛条文,对雇主和雇员的各项权利做了事无巨细的规范。尽管工会认为这份劳动法提供的保护不可侵犯,但雇主们却抱怨其死板,称这使得雇佣新人和解雇员工变得异常困难。

受限于严格的劳动法,法国的雇主们如今在与雇员签订永久合同时显得极为吝惜。因为一旦成为正式雇员,公司就得为其各项福利提供保障,并承担高昂的解雇成本。这就催生了法国劳动力市场如今的“双重结构”——临时合同和永久合同共存,尽管这种相处并不愉悦。

伊蕙所在的教科文组织向我们呈现了这样的图景。她们部门一共九人,其中三人是正式员工,余下的都是有合同期限的临时工和实习生。她告诉我们,正式员工的待遇十分优厚,作为国际公务员,工资无需缴税,子女上学有保障,全球医保,另外最诱人的是,绝不会有辞退的风险。“正式员工还有30天带薪年假,额外的病假以及探亲假,”她说,“很多人看上去根本没有在上班,光病假就能请很久。”

和这种情形相反,临时工被排除在一切福利之外。拥有这种身份的大多是年轻人。在伊蕙看来,他们比正式员工做的要多得多,积极性也高,但工资低,没有劳工保障。在最长11个月的临时合同终止后,许多人能否续签仍是个未知数。

“这边工会的力量太强大了,”伊蕙解释道,“之前,他们就试图把一个统一的工资协议施加在所有企业头上,完全不顾及地方情况。更糟糕的是,他们还反对让永久合同更加灵活的改革,结果怎么样呢?”她这样沉吟了一会,“雇主就只能给新员工提供不靠谱的临时合同。”

低效、不公平、劳动力成本高、流动性不足,这些问题助推了法国如今较高的失业率。马克龙此次改革,就意在将法国的劳动市场变得更加弹性,并将掌握在国家手中的集体谈判权下放到企业层面,使企业更容易就工作条件和薪酬达成内部协议。政府还试图限制解雇的最高赔偿金额,以便于企业吐故纳新。

改革闯关:马克龙与法国新气象

一个令人沮丧的前兆在于,2016年,法国前总统奥朗德执政时也曾发起劳动法改革,但由于操之过急、沟通不足,引发数十万民众多次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被认为是法国左派政党执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社会危机。

图:2016年5月17日,在法国巴黎,人们参加反对劳动法修改草案的抗议游行

而马克龙的这次改革计划显然也引起了不少法国企业、工会和政党的反对。就在近日,法国工会CGT与Solidaires明确表示,号召成员在9月12日举行全国性罢工。马克龙的支持率每况愈下,在上一次因为高昂的化妆费付出民意代价后,他的支持率如今已触及30%的新低。“我们的人仇恨改革,”他在某次演讲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法国人受够了停滞,却视改革如大敌,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尤其是在很可能触及各方面利益集团奶酪的劳工问题上。

但法国人真的宁愿放任不改,也不愿看到国内经济的起色吗?当然不是,伊蕙很肯定的告诉我们。她周围那些随性、散漫的法国人确实板起脸来思考过这些问题。

“亚洲人勤劳,挣钱多,他们当然羡慕的很。”她说,“他们会反思自己的制度,觉得是该努力一点儿了。但法国人心态又很矛盾,他们会说,法兰西共和国的基础是什么,是大家都要自由、博爱,压迫劳工是不可饶恕的,而且他们不知道马克龙要在多大程度上解放雇主权力,新劳工法会给很多民众带来不安全感。”

但不论如何,马克龙如今誓言要解决这些问题。他初上任时与民众的蜜月期在当下的现实面前打了不小的折扣,但依然被寄予厚望。“他向来是直截了当,坚决地表明自己全盘的意图。”《金融时报》一篇社评这样描述他;而另一位经济学家在他最近的法国之行中甚至嗅到了当地的一点新气象。从地产、高铁、到企业家的投资热情,他带着一种对新生儿的赞叹记录马克龙治下巴黎的细微变化,他拜访法国雷诺公司,发现在其周边原本空旷的厂房之处,改建了各种高档住宅,“这显示了当前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他写道,“六月以来法国的诸多经济经期数据大幅提高,相比于对金融行业并不友好的法国前总统奥朗德而言,马克龙在减税、劳动力改革、基建方面的表现有明显的改观,甚至出现了180度的态度转变。”

上任之初,马克龙就说过,绝不让任何障碍阻挡住脚步。他那时候壮志凌云,带领着一个极为年轻的“前进党”头一次坐进了爱丽舍宫。但时过境迁,那些耸动人心的造势和誓言在大选后逐一落入日常政治的语境。“我对马克龙的改革还是很期待的,但真的有太多需要克服的问题。”伊蕙最后跟我们说。正如在所有改革地区都要面临挑战那样,法国未来如何排除障碍,将改革切实落地,才是人们需要屏息观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