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两省原本是一家,名字都来自省内2个城市,如今经济差距巨大

 仓汉码头 2017-09-07

说起元朝,确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马上定天下,然而后代治国却像放羊,一塌糊涂。待元被朱元璋所灭后,唯一得以延续至今的却只有一样东西:行省制度。今天,夫子要讲的就是这行省制度下,衍生出的两省分家带来的变化。

在元朝之前,中国各朝代多延续汉唐旧制度体系中的州、郡、县。后元朝入主中原,将全国划分为13大行省。所谓行省,全称应为“行中书省”,意思是在地方行使中书省的权力,原意是中央机构派驻地方的代表,相当于一级地方政府。

到了明清两代,行省这一制度得以继续沿用。夫子开篇所讲的这两个省,原本属于一个行省,而且分家后,都以省内两个城市名字来命名,如今两省经济差距悬殊,一贫一富。这就是江南省,在元代叫江南中书省,在明代为江南布政使司,清代则称为江南省。

说到江南省可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赋税占全国三分之一,有“江南熟,天下足”的美名。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这件事从好的方面理解,确实非常给力。但是从坏的方面来看,着实能把统治者吓一跳。到了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吴氏等三藩势力,凤阳府是明朝根据地,如此看来,确实让皇帝寝食难安。

再加上满清皇室内部派系矛盾尖锐,争斗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重要了。

所以,这样一个巨无霸的富省存在,确实是皇帝的一块心病,谁去管理皇帝都不会放心。因此,顺治时期就开始要分解这个巨无霸。把江南省竖着一分为二,叫江南右布政使司和江南左布政使司。

关于江南省为何是竖着分,而不是横着分,顺治心中自有小算盘:由于南本差异,本省内的发展也不均衡。这样竖着一分,本省内部各板块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矛盾重重。如此,更加有利于满清的统治。

后来到了康熙时期,直接把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省,取自“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把江南右布政使司改为江苏省,取自“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不过,安徽得名的徽州府现在改名叫黄山,而江苏得名的江宁府现在叫南京!

到此时,曾经庞大的江南省,正式分家,而且,这次分家可以说,无论从国土面积,人口,还是经济,基本上做到了势均力敌,差不多。这样就达成了,清政府分割削弱江南省的目的。

江南省虽在清初即被肢解,但在很长的时间内,“江南”、“江苏”、“安徽”三个称谓同时并存。直到清朝中后期,“江南省”的称谓才渐渐消失。

但谁也没想到,时隔二百多年后,江南省一分二的安徽省和江苏省,发展差别有天壤之别。江苏省因为地理位置更为优越,现在GDP接近8万亿,而安徽省因靠近内陆,GDP只有2万亿。

如今的两省,可谓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以前的兄弟想要平起平坐,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