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一个神秘的族群

 天和图书馆21tc 2017-09-07

客家人,一个神秘的名称。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那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那么,到底何谓客家人呢?它的源头又在何处呢?

单单一个“客家”的称谓,迄今为止,就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考证、研究,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古老的说法是,说客家即是夏家,“客”与“夏”是谐音,几千年说来,“夏”则成了“客”。所以客家的祖先或先民,就是发祥于我国中原的华夏民族。

最遥远的说法是,客家即“Hakka”,这个称谓来自俄罗斯的历史文献中。据记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西北接壤处,曾有一个被称为Hakka的部族,它很可能就是后来中国客家人的先民,因为时至今日,国外仍沿用Hakka这一名称,它读成中文便是客家。

最权威的说法来自著名的客家学专家、文化大师罗香林,他在客家研究奠基之作《客家源流考》中称:至于客家的名称的由来,则在五胡乱华,中原人民辗转南迁的时候,已有‘给客制度’……可知客家的‘客’字,是沿袭晋元帝诏书所定的。其后到了唐代,政府簿籍乃有‘客户’的专称。而客家一词,则为民间的通则。”众所周知,晋室南渡,是在南方“侨置”了不少原来北方才有的县市,而北方中原汉人,也就成了“侨客”。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千古皆然。罗香林的说法一直被视为权威。

自罗香林之后,也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自五代、两宋以至明初,闽粤赣三省交界、今日被称为“客家大本营”的地方并没有自唐宋以来就自称为客家的移民,也不存在客家方言,更没有名为客家的民系。因此,权威罗香林的说法只是一种臆断,而“客家”的称谓,则是因为明中叶至清初时,专门对三省交界处大批外来的移民而起的。更有来自国外的学者,如美国学者康斯坦堡认为,“客家”是广府人对清初由粤东迁来三角洲新移民的称谓,起初并无恶意,后来两个族群由于争夺土地,互相仇视,客家人便和自称“本地人”的广府人对立,最后以方言为识别,形成一个以“客家”为名的民系。

一个“客”字竟引发如此多的争论,但有一条是毋庸置疑的:客家人是炎黄子孙,并经历了千年的大迁徙,在迁徙中谋生存,在生存中谋发展。


客家精英手机报综合

《台湾的客家人》、百度图片等

转载请注明

|  本文转自客家精英手机报Hakkanews  |




新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