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打工行不行?先看看这些去创业的人混得怎么样

 追梦detsg 2017-09-07



案例

Case

创业案例


我们采访了8个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创业者,他们身上憋着一股劲:不妥协。这群人在我们看来,是在跟这个世界进行一场豪赌,就赌他们能不能靠自己生存下去,定义活着的一个新法则。


正文



曾经我们写过一句话:

“当你想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可能会来阻拦你”大概就是这种感受。

一开始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想拍这个片子,当时我茫然回了一段话:

我们可能都不喜欢规则,我们可能对创业都有过幻想,也试图找到更多答案。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创业了,那么,在未来的日子,会经历什么?也许他们可以告诉我们。

其实这段话是当时凑合应付提问者的。

最近看到一句话:一个人坚持的,可能是所有人的梦想。我想应该是这样。

《那些去创业的人混得怎么样?》



1

“因为我喜欢吹牛,但我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资本去吹牛的人”

2012年,那时候微博才刚刚热起来,微商像病毒一样开始泛滥,也像病毒一样被大家所反感。

陈少达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做微商的,我们是大学同学,现在刚好毕业两年,做采访的前一天晚上,他微信问我“你们需要车吗?”

“买车啦”

“嗯啊,买一部方便,虽然自己不常开,但助理可以开”

“噢!”

回头刷一下他朋友圈,全额买的宝马。

见面的时候,他还是那样,话很多但是语调平稳,身高178,似乎比大学的时候帅了一点。

“做微商,有受到误解吗?”

“很多啊,很多人会说你是传销,会说你在骗人,骗人压货囤货什么的”

想起大学时候,他一个男生说要卖面膜,还卖得超贵的那种,我们表面沉默,其实背地里多多少少都有议论过,然后陈少达说“我不会做同学生意,也不做熟人生意”,确实如此,大学四年,我们都没有被他安利过他的产品,毕业时候他倒是送了我们一些面膜。“可能卖不出去吧”,当时还有人调侃了一句。

“你经历过最难受的事是什么”

“最难受的事可能想不起,不过最难受的时期就是创业初期,那时候你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从下单拿货寄货结账,助理培训、公司制度,都是你一个人的活,很累很累。有一段时间自己比较消沉,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自己有没有能力撑起一家公司,是不是应该放弃,现在放弃还来不来得及?”

“后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想我要带他们(合伙人)去赚钱。本身我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但是我希望自己会有一天,能让自己有吹牛的资本。对于那些不看好我的人,终有一天,我会用实力去给他们打脸的。”

这就是视频中出现的第一个受访者:陈少达。

他是一个微商,一个爱吹牛的人,一个全款买宝马和一套196平方碧桂园的90后。

2

“你要让自己的钱包塞满钱,买单的时候让妈妈看见你眼睛都不眨”

安楠,她来的时候我们都震惊了,她带了她外婆、女儿和弟弟,见面时候能感受到她的气场,我翻开关于她的介绍:80后,女,21岁大学期间写了一本二战的书一举成名后,在澳门从事媒体工作、做到了主编、也采访过澳门赌王,现在自己创业,以自己的名字成立文创公司,当然这过程有一堆苦逼的经历,挑战着现实和梦想。

我想这位气场十足的人,我们采访时候可能会hold不住。

然而安楠十分温和,甚至在采访中聊到妈妈时候,她哭了:当时我妈妈在东莞打工,为了供我读大学,她每个月只有两百块钱,我是后来才知道,我非常难过。

安楠读的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但她努力读书拿到奖学金,买火车票去北京找清华北大的同龄人要专业课程表和书单,大胆地给清华教授写电邮求学术指点;创业时为找灵感舍得花数千元去听只有十分钟价值的课程。

“我想好了就去做,是风一样的女汉纸”,她这样评价自己。

“后来我妈来珠海找我,她坐在我的车上,担心我不够钱花,当我告诉她我银行卡的余额时,她就放心了,我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要让妈妈放心的是,你也要对你的成功进行包装,你要让你的钱包里塞满钱,买单的时候让她看见你眼睛都不眨。

3

“我给我妈推荐过振动棒,但是她拒绝了”

lulu一来到就拿起书本,一边看书一边等待,她长得很美,笑起来时候像极了某位明星。如她的外貌,她本身的经历也给我们带来一种莫名其妙的吸引力。

“为什么你会想做解锁女性性魅力这件事?”

“因为我在亲密关系中受过伤啊”她是笑着讲这句话的,那种不把“受伤”这件事放在眼里的淡定,仿佛受伤是个褒义词。“我离过婚,我现在也享受单身,我也想谈恋爱,不知道你们觉不觉得,我觉得冬天最适合谈恋爱了”

“对,我也觉得,冬天最适合谈恋爱”lulu的这句话得到淡定姐的极力肯定,女人说风就是雨啊,lulu身上有我们羡慕的模样:人格独立,没有任何世俗的眼光或者标签,她就自带一种我就是我,我快乐着我的快乐的光芒。

她让我想起《东京女子图鉴》的女主角凌:生活的真相就是不完美,活着的真相就是改变世人对完美的定义。而我也知道,这一切都不容易。

4

每月公司的营收可能是正负60万,虽然年轻,但不以90后为理由去创业”

不以90后为理由去创业,很早听到的一句话,用在德佳身上最适合,目前他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老板,你看他一眼,完全不相信他是90后。

他是个相对典型的创业者,大学的期间就折腾过很多项目,未毕业就知道自己不会呆在企业当个安稳的员工,深思之后决定创办小跑科技。

“最难忘的是年会时候我们几个去喝酒,那是我第一次喝断片,醒来时候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记得自己哭了”他说初创的时候,整个公司的年会就4个人。

“只要走上了这条路,就很难回头,你再也没办法安安稳稳地回去企业上班,早九晚六是很轻松,不用考虑公司的营收状态,只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有收入,可是这点收入和成绩,没有办法满足自己”

“他经营一家公司,每月背负着正负60万的差距”这成了月收入只有几千元的我对他的总结。

他的上进心还让我悟出一个道理:不要觉得自己很努力,不要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其实,还比不上别人的一个屁。

5

“一个人坚持的,可能是所有人的梦想”

我们采访了8个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创业者,他们身上憋着一股劲:不妥协。这群人在我们看来,是在跟这个世界进行一场豪赌,就赌他们能不能靠自己生存下去,定义活着的一个新法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