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是投降派——古诗新读

 昵称22998329 2017-09-07

上个月,六神磊磊的新书《六神磊磊读唐诗》出版,把高大上的唐诗,又重新交还到人民群众手中。让我们这些普通群众读唐诗的腰杆硬了。


听说有专业人士说《六神磊磊读唐诗》是垃圾,不看、不看、就是不看。我听到这个论调十分生气,充满无产阶级义愤,这是无产阶级之怒。我要题词:

 

接地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作品——老干部赠

 

但是也有坏处,花露水这本书出来以后,以这种三贴近的风格解读唐诗,其他人再写,就很难出头了。

 

我这个帖子,是对古诗的另外一种读法。

 

诗歌篇幅短、语句优美,朗朗上口,便于传颂,所以诗歌的力量极大,往往一首诗就决定了一个历史人物几千年的形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整个南宋领导班子是再也抬不起头了。

 

用我们常用的话:一首好诗,能把一个人甚至一群人钉死在历史耻辱柱上。

 

例如,温庭筠的《过五丈原》就把谯周顶上去了,不,钉上去了。

 

温庭筠和李商隐齐名,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唐代豪放女鱼玄机有诗赠温老师: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作为看热闹的群众,总是希望他们之间能有什么故事、瓜葛,供我们八卦。其实他们俩年纪相差挺大的。

 

把跑了题拉回来。虽然温庭筠被奉为花间词的鼻祖级人物,但他的咏史诗写得非常好,独树一帜。

 

温庭筠的《苏武庙》、《过陈琳墓》都是咏史名作,不过,最有名的还要数《过五丈原》。这首诗几乎可与老杜的《蜀相》相提并论。

 


过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从明天起,新版语文教材就和大家见面了。据报道,这次语文课本全面改版,加入了大量古文和古诗。如果这首诗也入选了新教材(绝对够格),并且出现在语文考卷上。关于这首诗中心思想的标准答案应该是这样:

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和鞠躬尽瘁的敬仰,同时也对谯周和刘禅的投降误国作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鞭挞。

 

中原得鹿不由人,让我想起:运去英雄不自由(这首诗里也有:两朝冠剑恨谯周)。风格沉郁,气势雄浑。怎么也想不到,这和懒起画峨眉……过尽千帆皆不是……出自同一个诗人。


从此谯周是老臣,如果我写可能写成:竟然谯周是老臣。这个老臣和“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老臣只有字面相同,其背后的含义和情感,截然相反——谯周这走资派竟然都混进中顾委了?

 

温庭筠用“从此”不用“竟然”,更含蓄,更无奈、却更有力,骂得更狠。这就是汉语的魅力,也是诗歌的魅力。

 

谯周从此成了历史上的丑角。丑到什么程度?谯周是西充人。西充县竟然有群众反对把他列入本县名人录。

 

那这个谯周是小人?道德品质很差?我读过这首诗后,一直这样以为。

 

直到我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对于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看法。

 

今人在看待历史的时候,方法论会比古人更高明,视角也会多样。

 

谯周,不是小人,他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还收了一个好弟子陈寿。谯周的背后是西蜀政权中的本土派力量。

 

刘备入川后,西蜀政权主要由三种力量组成。易中天先生做了一个很清晰的划分。掌权的一派是刘备带来的人马(荆州集团),还有原来刘璋的部下(东州集团),最受打压的是本土派(益州集团)。

 

谯周正好就是益州集团的代表。

 

诸葛亮六出祁山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诸葛亮的政治理想。第二,是以攻为守,维持蜀汉政权的统治。


留给诸葛亮的时间不多了,如果再不北伐,怀抱复兴汉室理想的老一辈从政治舞台上消亡,新人对汉朝毫无感情,则汉室复兴永无指望。其后的历史行程也是如此。


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六出祁山缺少了当年隆中对里设置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一是要天下有变,二是要荆州同时出兵北伐。诸葛亮能把自己作的隆中对忘了吗?在条件根本不成熟的情况下坚持北伐,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政治信念的执着坚守。

 

但是战争毕竟是要付出人命和财富的,刘备率荆州集团占领益州后,益州人的日子过得不如从前,益州氏族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反而降低了,怀有巨大不满。诸葛亮治蜀,法度严谨,公开公正,赏罚分明,尚能控制局面、稳定人心,但后诸葛亮时代呢?姜维、蒋琬的威望才智远远不及诸葛亮,还奉行北伐政策,能继续把控益州的局势?

 

奉曹魏为正统,是益州集团的一种政治选择。因为曹魏政权不是地方政权,如果曹魏攻下益州,并不会像刘备一样占据不走,而会重新起用本土势力,回到“蜀人治蜀”的理想状态。

 

所以当邓艾偷渡阴平,兵临城下时,谯周和他所代表的益州集团都力主投降曹魏。

 

谯周的投降不是其个人品质的问题,而是政治立场和背后益州集团的利益决定的。我想这才是脱离了道德评价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刘禅投降后,司马昭果然把原属刘备集团和原刘璋集团的重要人物全部调离了蜀地,依靠本地氏族治蜀。这和谯周的判断一致。谯周的选择达到了他的目的。


如果谯周知道后人对他的评价,读到温庭筠的诗,即使躺在病床上会不会也用力大声喊道:我是忠于益州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