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庆昌|教师的应知应会

 锄豆望苗长 2017-09-07



这个公众号

2017年下半年杂志开始征订啦!您可前往所在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2 - 74

《新作文·初中版》:22 -124

《新作文·高中版》:22 -63

(其他订阅方式见文末

作者简介

刘庆昌,教育学博士,山西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山西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特约顾问;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和教学理论。出版学术专著6部,其中,《教育知识论》为国内第一部教育知识哲学论著,《教育思维论》建构了教育思维理论体系,《教育工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教师的应知应会 

教师应知应会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在岗教师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准备踏入教师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就不一定不是问题了。在几天前省教育厅召开的一个教师资格证考试命题的座谈会上,我做了如下的说明,与会者一致认可,记于此,以备忘。


一、教师应知的


1. 教育之于社会的意义。


教师应该知道社会为什么要办教育的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教师就容易把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容易产生使命感。


2. 教育之于个人的意义。


教师应该知道个人为什么要受教育的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教师就容易把自己的工作与学生个人的未来联系起来,容易产生责任感。


3. 教育之于家庭的意义。


教师应该知道每一个家庭,具体地讲,每一个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教师就容易把自己的工作与每一个家庭的利益联系起来。


4. 学校之于教育的意义。


教师应该知道学校在教育事业中特殊功能,知道了这一点,学校就不只是教师个人谋生的场所,还是教师个人服务于社会的中介、桥梁。


5. 教师之于学生的意义。


教师应该知道自己对于学生意味着什么,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就是教者,相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就是育者。知道了这一点,教师的生活就容易丰富起来、崇高起来。


二、教师应会的


1. 解释各种相关的教育现象。


教育是一个大系统。教师至少要能够对发生在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有了解释,说明有了认识,教师工作就有了境界。


2. 分析和处理各种相关的教育问题。


对于自己或他人遇到的教育问题,教师要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要能够沉着地设想出处理方案。如此,教师就不是匍匐于教育过程,而是有了操纵者的气魄。


3. 分解教育目的。


教师要能够把教育目的进行认识和操作上的分解,以使自己的工作方向明确。


4. 设计服务于教育目的的教学过程。


教师要能够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对教育过程进行构思和设计,这是复杂的过程,但又属于教师的基本功,“备课”,若做专业了,就是一种对未来教学过程的构思和设计。


5. 对知识的教育学处理。


教师教书育人。就教书而言,对知识进行教育学处理是重要的能力,实际一点说,教师传授的是他人的创造,只有对知识做了教育学处理,才能够摆脱“照本宣科”。


6. 实际运行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构思和设计是一种“想”,在想的基础上,教师要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操作。有想法,会操作,就近乎良师了。


7. 发起、控制教育过程中的互动。


教育是源于交往的,最好也在交往中进行的。教师要能够发起教育中的交往,并有能力控制教育中的交往。这是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


8. 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学得如何,综合表现如何,教师要能够科学地评价,现代教师,仅凭感觉印象对学生下结论是不够的。


9. 反思自己的教育经验。


反思是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


10.理解和欣赏教育思想文献。


凡教师,必先有所授科目之知识能力的修养,凡欲成为卓越教师的人,还必须有教育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的修养。而理解和欣赏教育思想文献,就是具备相关知识能力修养的捷径。


三、教师资格证试题的结构


基于以上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应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 考察基本知识的部分。

2. 考察思维品质的部分。

3. 考察操作潜力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