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快乐朋友5028 2017-09-08

共享经济现在有多火?看看现在上街买菜的老奶奶都会骑小黄车就知道了。为了成为风口上起飞的猪,不少创新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往共享经济靠拢。

但是实际上,部分宣称“共享xx”的项目,都只是道貌岸然地穿着共享的马甲,实际上却是假的共享模式,这一点在公众号《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一文中也有提及。

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五个项目是如何用共享的“新瓶”装旧酒,装的是什么酒。

共享空调

我就是共享的 “风口”

8月8日,在广东顺德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空调正式被纳入为“共享家族”的一员。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广东美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率先同行,提出了“共享空调”的概念,推出挂机、柜机和移动空调三款共享产品1.0公测版。预计将于2017年10月1日投放,以广州作为首个试点。

共享空调的收费模式选取了“押金+按时收费“的形式,押金视空调匹数而定,在1000至3000不等,大致为购买价格的三分之一;按时收费暂定为每小时1元。如果按照每天6小时×每月20天×每年5个月的使用长度,大约5年能够收回一台空调的成本。其余用户关注的安装、调试、保养等费用均为免费,用户完全可以放心安装使用。

点评

关键词:旧瓶装新酒

这个项目是最典型的旧瓶装新酒式的套路:原本是最传统的租赁XX行业,摇身一变,成为共享XX,瞬间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两厢看对眼,于是乎大笔融资到手。

项目创始人可以说非常体谅每天疲于“抓住风口”的VC投资经理了,这个项目的尽职调查特别简单,为投资人省去了判断商业模式的苦恼——只需要抓起电话,问一问十几年前宿舍楼下租空调的老大爷,就可以知道模式能不能跑通了。

选择在10月份夏天刚过的时候上线共享空调,也印证了雷军的名言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不,只要站在风口,秋天也不愁把空调租出去了。

共享健身仓

共享健身仓,与众不同最时尚健身肯定棒

7月成立,半个月内立即获得来自经纬创投、猎鹰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共计数千万的两轮融资,估值飙升过亿。这家名为“觅跑“的共享健身仓,确实不简单。

觅跑共享健身仓单看外观,和流行的miniktv确实有点相似:四五平方米的玻璃房子里面放着跑步机等健身设施,配有空调、屏幕、空气净化器等,可供一到两人使用。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自助按时收费,日均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仓的单日收入可达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10月左右。共享健身仓选择切入社区场景,期望在年底投放到1000个北京的小区。

点评

关键词:潮汐效应、商业模式

觅跑以社区作为切入点,用户需求这一方面至少是不用愁的,若能投放至1000个北京的小区,辐射人口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这么大一块用户需求,实际上是不能完全吃到的。

社区场景的一个重点,就是明显的潮汐效应——高峰忙不来,低谷闲得慌。身着全套运动装备,却找不到空闲的健身仓,不得已悻悻而归的用户是否会放弃使用?我们不得而知。

望而兴叹,悻悻而归的用户是否会放弃使用?我们不得而知。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众所周知,传统健身房的盈利模式并非依赖健身器材的使用,而是依靠会员系统。也就是说传统健身房赚的是那些办了会员卡,却很少去健身的客户的钱。

共享健身仓能否打破传统健身房摸索多年而屹立不倒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赢利点,仍有待观察。

共享雨伞

共享雨伞有桩了

春笋共享晴雨伞在8月12日获得1200万天使投资,领投方为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是共享雨伞领域金额最高的一笔投资。

此前,春笋雨伞还获得过一笔500万的天使投资。目前,春笋雨伞面前已经覆盖了上海的杨浦区,计划半年内覆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并率先同行走出国外。

与其他共享雨伞品牌对比,春笋晴雨伞在配置上显得更为高端:采用了实用的反向收合设计以及专业防晒涂层,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以及晴雨兼用的使用场景扩充。

说到共享雨伞,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是想起这个段子。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在这个段子背后,是大众对于共享雨伞这类小物件的一个关键性顾虑:如何防止“共享”变“私有”?地铁或者商场借用的雨伞,也常见丢失的情况。拿来“共享”的雨伞,又如何避免这个问题?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春笋雨伞采取了有桩式设计,将雨伞归还桩机时才结束按时收费,长期不还将会带来较高的费用。春笋雨伞声称这中设计可以有效规避共享雨伞常被诟病的“不付费取用、用完不还”的风险。

点评

共享雨伞的需求是否成立?

关键词:频次低、广告价值

首先,共享雨伞的确是真实的需求,这从之前共享雨伞一天之内被一扫而空的盛况中可见一斑。

而雨伞本身又是极易于规范管理的标准化产品,读过我《哪种商业模式能搔到投资人的G点》这篇文章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样的产品从管理与运维的角度考虑是适合共享模式的。

然而,农民伯伯又说:“自从有了共享雨伞,终于有比我更靠天吃饭的人了。”在上海年降雨天数为125—136天的城市里,共享雨伞一年中有2/3的时间没有用武之地。

看来投资了共享雨伞的天使投资人得在桌上摆张萧敬腾的照片,日夜祈雨了。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相比而言,共享雨伞的广告价值兴许要比其所谓“共享价值”更为显著,如果一把不到10块成本的伞被100个人看到,一个PV1毛钱,这样的雨伞广告印可要比投放在数据行情造假的互联网媒体上要靠谱多了。

共享充电宝

完成五个“小目标”,坐等王思聪吃翔?

本月,共享充电宝品牌充充获得唯猎资本、龙帆传媒集团等银行信托机构及政府引导基金的A轮融资,总额超5亿元。这是共享充电宝领域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记录。

共享充电宝市场虽然还在早期,但是竞争已经相当激烈。这个王思聪不看好的生意,现在已经有腾讯、蚂蚁金服、小米等等入局,盛况空前。

共享充电宝主要有固定式和机柜式两种使用模式,使用场景不同。固定式多见于餐厅、咖啡厅等场所,固定在桌上不能带走,因此只能在店内使用;机柜式在店铺或街道两种不同场景都适用,用户使用后归还同品牌机柜即可。

充充目前已研发两代产品,第一代产品为小型机柜式,在北京已开拓500多个线下点位;第二代产品为固定式,意图广泛布局于各种场景。

充电宝押金为68元,使用一天只需要2元,使用时长超过48小时则视为购买,确保了归还率与流通率。同时,为了防止盗损,充充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实名验证或芝麻信用对接。

点评

充电宝背后的男人 — 朱啸虎

关键词:特殊场景、保护费

朱啸虎在今年8月与36Kr的访谈《对话王刚朱啸虎:共享单车格局已定,下一个风口已投,3个月后见|36氪独家》中曾经表示:“首先,依赖于特殊场景的项目会很危险,比如说共享雨伞一个重要场景是放在地铁口,篮球必须在球场边,他们不让你做了或者坐地起价你怎么办?很有可能沦为更给他们打工。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等等,“依赖于特殊场景的项目”说的不正是被他奉为“风口”的共享充电宝吗?

不论是依赖于餐厅、酒吧的小场景机柜型,还是依赖于医院、高铁站、景点的大场景机柜,在抢占市场的大战打起之时,充电宝们都将面临被收“场景保护费”的危险。

使用场景就那么多,为了在铺设范围上赢过对手,充电宝必将忍受地主们的坐地起价,哪怕真有盈利空间,又是否能承受得住场景所有者的倾轧呢?

莫非朱啸虎这是在打自己的脸?

共享马扎

马扎如何共享?贴上二维码。

8月初,在北京众多公交站点,共享马扎惊艳登场。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那么共享马扎就是解决等公交车最后十分钟的休息问题,直击用户痛点,马扎也和其他共享家族的成员称兄道弟了。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马扎如何进行共享的?

这些色彩缤纷的共享马扎,与普通马扎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与上面硕大的二维码。无需押金,无需注册,只需要扫码就可以使用,进入微巴公司的微信公众号查看共享马扎以及其他共享项目的介绍。用完交给下一个人,就完成了共享的工作。

简单方便的使用,不需投入任何成本,共享马扎给市民带来了便利,给共享领域带来了革新。

点评

不过,好像有点不太对

盈利模式在哪里呢?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没有任何定位、计费设施,随手取用,甚至连“扫码即用”都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任何技术元素的共享马扎,几乎都可以被称为公益马扎了。

共享马扎身上几乎没有共享的血液存在,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这却是运营方的绝妙安排:为微巴的接送机共享巴士造势。我们来这样算:500个马扎如果只做普通的广告,也许传播范围也就上千人;但是贴上了共享的标签,瞬间爆红变成网络热点,轻松达到上亿曝光量,同时还让公司骨子里的“共享”精神深入人心,为共享巴士进行热点营销。这一波经典的营销操作性价比之高,简直是四两拨千斤,让人直喊666。

如何用共享概念哄骗投资人?

看来,似乎只要贴上共享标签就能达到如此轰动的效应。“共享”的魔力如此强大,还用愁得不到投资吗?

当然,这里我说的是策划这起营销的PR公司啦。

看了一圈,这五个共享商业模式空有共享概念,却没有共享价值,依然没有发挥「开发冗余价值」的作用,遑论「重塑产业链」了。

共享一词似乎有无限的魔力,似乎任何产品被共享包装一下就能瞬间高大上起来。

而“共享“一词的滥用,则揭示了如今创业圈只有新故事,没有新产品的乱象。这种蹭概念卖旧货的小聪明,真的是中国实业前进所需要的创新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