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诗词聚贤庄·第254期 || 折翼:律绝(10首)

 WENxinHANmo 2017-09-08


律绝十首

文/ 折翼



七绝(1首)

秋风秋雨惹秋愁,秋陌秋山秋水幽。

秋野秋黄秋草乱,秋歌秋雁叫寒秋。


五律(6首)


伤秋(一)

瑟瑟一江秋,寒星伴月休。

衣单伤木落,影孑慕情投。

归鹜翔天际,离人滯水流。

常悲身是客,焉得驾飞舟? 

伤秋(二)

金风伤玉露,谁解一怀秋。

暗夜香闺寞,情天蜜语休。

寒星冷孤客,逆水滞兰舟。

绕指相思意,独怜儿女柔。

 



孤鸿家万里,落叶送云飞。

枫染千山醉,霞披一水绯。

着霜芳草谢,和露菊花肥。

对月怜寒影,秋风皱紫衣。


吟秋

芳华堕水流,暮色掩孤舟。

菊梦相思泪,莲心俗世囚。

怜霜凋发鬓,怨壑上眉头。

落笔书风月,低吟一纸秋。

浓秋

金阳铺野陌,细雨润风流。

架上葡萄笑,田中稻米收。

千溪螃蟹醉,万户木樨悠。

八月红枫染,情浓一叶秋。

酿秋

竹院绕牵牛,柴扉染菊幽。

晨风清笛弄,暮雨玉琴勾。

碧水青山醉,红枫瑞叶悠。

撷香和月煮,独酿一壶秋。

排律(1首)


天凉又一秋

山高碧水流,雅客上兰舟。

霞染千峰醉,风行万壑幽。

旅人悲落木,孤鹜悴荒沟。

蛙鼓清溪闹,蝉鸣古树悠。

东篱花带露,南圃桂含羞。

夜冷霜欺草,天凉又一秋。


五律(2首)


暑假生活

——昨夜棒分儿子与手机

消暑假期长,银屏游戏郎。

三更斗王者,正午睡骄阳。

慈母雷霆怒,痴儿荣耀殇。

人机分两处,抱枕话凄凉。

说扇

苇草生凉友,清风只手摇。

五明贤士纳,仪仗帝王昭。

怀袖留文墨,合欢赠美娇。

书香随扇展,雅句醉红绡。

 


理野评诗第254期

难得一见的既秀美又精美的一组作品。从字面上说,透着娟娟秀气;从形式上说,宛如溪流过竹,自成风景,仿佛天公作美。而从风格上说,又富一种静幽的朦胧之美。一气读下来,不由就想到了北岛的《钟声》:“钟声深入秋天的腹地,裙子纷纷落在树上,取悦着天空。”


《秋》:一首绝句,二十八个字,就用了十二个“秋”字。而读起来,却竟毫无重复感,相反,恰恰促成了句式的跌宕起伏的自然音韵美和节凑感。起句为化用秋瑾女士临就义前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得之。而“惹秋愁”三字,可以理解成秋本身愁,可以理解成人人近秋皆愁,或者兼而有之;而“惹”字,可以理解成触动了人之愁绪,可以理解成招引来了人之无限愁,可以理解成给人回避不了而统统染上了愁,等等,言有尽,而意无穷。承、转两句,一为远景,一为近貌,俱是秋的景象,而最后收合于秋天独有的愁绪飘扬的声音,呼应上去之“愁”。情景交融,声色并茂,脉络清晰,意象凝合。通篇读下来,竟宛如一曲秋歌之韵味悠扬,荡气回肠。


作者好像对“秋”尤为偏爱,情有独钟。《秋》《伤秋》之一、二;《浓秋》《酿秋》以及五言排律《天凉又一秋》六首诗,虽立意不同,然而写的都是“秋”,而且字面清晰,行云流水一般,同样为曲曲秋之歌,音律圆美,意象丰腴。像“撷香和月煮,独酿一壶秋”这类句子,堪称奇佳,谁也能从中品出味道,然而谁也无力穷其全味。令人扼腕击节!


五律·暑假生活》:这首诗内容不用解释,放假了,儿子玩手机着迷,慈母居然狠心地像棒打鸳鸯一样将儿子与手机给分开了。这说明了一个新时代确实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且极为严峻。记得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了这话题,如果你不允许孩子去玩耍,就应该想想自己孩子时代是不是喜欢去逛公园。另外央视前数年弄了几个女性在那里传授教化,言道大人不可过问孩子的隐私不要管孩子的私事等云云;而“孟母三迁”的典故也非常脍炙人口。如果不是孟母教子有方,孟轲依然是孟轲,估计很难成为孟子。作为大人,到底孩子是该放手?还是该管教?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棵小树不修理,会长歪的;大森林里的棵棵栋梁,哪一棵得益于人修理过?这就叫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鲁迅先生那样说,是有鉴于人生苦短而考虑的。孩童时代不让玩两天,那这一辈子还有开心的时候吗?至于那两位主播在那里夸夸其谈,其实将她弄到庄稼地里汗滴禾下土试试,立刻便就哑口无言。针对低下阶层而言,也即平民人群,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虽然考上大学也未必有什么出路;而上层领域的人群,则就不必说了,不是哈佛便是剑桥,总之都出国读去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现阶段至少还是真理。孩子没有甄别能力,孰轻孰重都不知道。所以我赞成作者这位母亲的做法,为新时代的孟母,喝彩!


《五律·说扇》;这首律诗彰显了作者的识源和诗之匠心。首先从形式上说,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布局上,起之于扇,收合于扇而雅情,中间对仗两联则借典故而寓意,前后呼应,层次错落有致。起句写扇子的质料,也就为何物所制作,苇草。凉友,语出陶谷【清异录】,闻陶君言:商山馆中窓颊上题有八句诗,诗曰:“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炎炎火云节,萧然一堂中。谁知鹿冠叟,心地如虚空。虚空亦莫问,睡起照青铜。”首联,应为摊破扩充“凉友招清风”之句而来。所以扇子又称凉友,怀袖雅物。颔联尽展舜纳贤所制五明扇之典故,故按字面而言,“五明”与“仪仗”未能做到对仗,而按“五明扇”名称而言,又为工对:《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仪仗,同样为扇子的借代。颈联之“怀袖”上边解释了。合欢,指团扇。怀袖留文墨,合欢赠美娇。——用典浑化无迹,句美情长,佳联。尾联则是皆古人题扇诗画之雅趣,抒发自我之雅致情怀。唐伯虎,纳兰性格,古代有此雅趣者数不胜数。这首五律,起之于扇,通篇都是扇,一“扇”到底,而又扇扇姿态各异,尽为诗用,令人称奇。


由所有作品看,作者在诗坛,可谓“非池中物”。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未能飞起来,故而笔名为:折翼。为折翼喝彩!



理野评诗

千古诗词聚贤庄第254期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