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爱无疆----(恩师吴耀先先生溘然与世长辞)

 xxjjsdt 2017-09-08

 ◎倪士干

今年6月1日,恩师吴耀先先生溘然与世长辞,走完了人生的旅途,驾鹤西游。吴老师从教一生,似辛勤的园丁默默耕耘,把知识传授给莘莘学子,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生前的一言一行,在我的脑海中一幕一幕地回旋展现。

最难忘的是第一次班会,吴老师的亲和力给同学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1957年的秋天,初二学年开始了。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端坐着等待老师的到来。不一会,一位个头不算高的年轻老师走进了教室,同学们起立欢迎。老师带着浓重的水乡口音说:“同学们好!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文学和汉语课的老师。”说到这里,吴老师稍微停顿了一下,扫视全场,然后深情地说:“也是你们的兄长啊!”的确,当时我们班上不少同学比起吴老师也小不了几岁。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接着,吴老师作了自我介绍,宣布了班级干部和规章制度,提出要求与希望。最后老师抬高嗓门说:“祝同学们每天像今天的阳光一样灿烂,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吴老师的一席话,好似精彩的演讲,第一次班会,就让同学们感受到他的可敬可亲。

吴老师自谦“兄长”,其实爱生如子,更像是慈父一般。初二的第二学期,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一位年龄较大的同学提议,以“海”字每人各取一个名字,好似“桃园结义”。不几天,班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传闻:“三戊班有一个海派集团”,我们特别是那位发起的同学都不知所措。吴老师知道后,立即了解情况,召开班会说明事情的原委。他说:“我们不是要求大家团结友爱吗?这几位同学以‘海’字取名,大家来自各地,这不就是五湖四海呀!”然后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说:“不过,团结友爱不要搞小圈子,要搞‘五湖四海’。一个班就是一个家庭,全班同学都像兄弟姐妹一样那该多好啊!”寥寥数语,同学们茅塞顿开,一场风波就这样很快过去了。后来老师向学校领导不仅做了说明,还承担了责任。吴老师敢于担当的护犊精神,着实让人敬佩!如果不是这样,在那个年代,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很容易与政治挂上钩,搞成“扩大化”,将会影响一生,后果不堪设想!

吴老师治学严谨,教学有方,深得同学们的赞誉,对我来说更是受益匪浅。老师过继吴姓,本姓高,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高二适系其二叔,家学传承,可溯渊源。恩师常以笔名“高歌”写诗,常常在班上朗诵自己写的诗歌,并传授诗歌欣赏及创作的知识。在他的影响下,日后的工作之余我也喜欢阅读诗作。恩师教学古文和鲁迅的文章,感情特别投入,声情并茂。朗诵《木兰辞》近乎唱曲,娓娓动听,课文很快背熟且不易忘记,这也是独创的教学法,到现在我还记得曲调。恩师因人施教,我的作文经常得到面批。那时大炼钢铁,我们义务劳动常常到现场敲矿石,火热的场面十分感人。我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入夜,城北操场人声鼎沸,一字排开的小高炉火光冲天,映红了台城,直冲九霄云外。天庭太上老君正在炼丹,只见炼丹炉淹没在一片火光之中,慌忙低头眼望人间,再看看自己的炼丹炉,与之相比,连连惊呼:“吾弗如也!吾弗如也!”在面批时,这段文字被打上红色波浪线,并对我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太浪漫了,想像力很丰富,文字就像猪肚子那样丰满!”这篇作文在同年级比赛中获第二名,奖状至今还保留在身边。那时每年我都代表班级参加全校的演说竞赛,恩师就像教练一样,从讲稿、普通话正音到演说技巧,一遍又一遍地训练,每次都是冠军,有一次普通话比赛第二名,这一切都倾注了恩师的大量心血。在我几十年的工作中,特别是在新闻工作和地方史研究岗位上取得的成绩,无不得益于恩师的辛勤指点与悉心教诲!

吴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年时间,却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诸多往事历历在目。我在班上年纪最小,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家又在外地,星期假日不回家,恩师便组织同学每逢星期假日将我带到他(她)们家中,因此台城和郊区许多同学的家长我都认识。我意识到这是恩师的良苦用心,一是怕我孤单,二是怕我人小星期假日不放心,可谓师爱无疆、爱生如子啊!其实,我也是恩师家的常客。恩师家住茶城巷(原东台宾馆东边的巷子),推开两扇大门,里面是一个院子,坐北朝南三开间的瓦房,古朴幽静。恩师每年都要带我去好多次,春天吃春鱼,端午吃粽子,秋天吃老菱、螃蟹……师母热情有加,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问长问短,无微不至。我像在自己的家里,一点拘束也没有,每次在恩师的家里,就是我最快乐的一天。多年之后,师母还能一眼认出我并叫出名字,感人肺腑,难以忘怀!恩师还会给我吹一段竹箫,并说:“吹箫用气平缓,箫声悠悠徘徊,陶冶性情”,不久我也跟着学会了吹箫。

恩师师德高尚,同学们莫不交口称赞。1987年的一天,我与陈群等同学聚会,商量给恩师做六十大寿,同学们推派我到时堰与恩师联系。当我说明来意时,恩师抱拳作揖表示谢意,并对我说:“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说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我们的师生之情,不同样是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吗?同学们几十年来一直把我放在心中,这对我是莫大的欣慰……”我们的一片心意,恩师婉言谢绝,同学们无不为恩师的高尚风范所感动!前年我主编《盼月圆书法集》,恩师与其长子为人鼎力支持,次子为山欣然作序,孙女彦凝泼墨作画,毫厘不取,这何尝不是恩师美德与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光大啊!

天地运转,斯人已逝。恩师恩德,铭记心间。没有美酒敬献,谨以此文遥祭与缅怀恩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