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吉他名曲欣赏:索尔的《大独奏》《魔笛》《奏鸣曲》等作品

 紫金港闲云野鹤 2017-09-08

接上期:古典吉他名曲欣赏:卡路里的《A大调序曲》与几首奏鸣曲


梭尔

(Fernando Sor 1778-1838 西)


1813年(35岁)最初前往巴黎。当时除了梭尔外,在巴黎可举的著名吉他家还有朱利亚尼、卡路里和格拉纳尼等人。与阿括特的友情记念作《俩好友》,想必是自1824年阿括特行至巴黎以后的作品,而《俄罗斯的回忆》则应该也是自1823年以后,至俄国族行演奏后的作品。梭尔就其作品的紧密度与丰富的曲想,还有其作风的伟大性来整体言之,也是列入大作曲家行列而有“吉他的贝多芬”之誉。

  

·第二号幻想曲 Fantaisie, no.2, op.7

所谓的幻想曲,是指一种无固定曲式之自由形式的乐曲而言。梭尔本身似乎也很喜欢这种自由形式的幻想曲,在其题名为幻想曲的作品中,目前所知就有六首,而大部分也都是以徐缓乐章与变奏曲的两个乐章所组成。


不太慢的最缓板 (Largo ma non tanto)。第一部分是到反复记号的 8 小节,其中,以休止符来切分使每 2 小节成为一个乐句。最初的 2 小节是强而有力的八度同音。其次的 2 小节则在高音域做出密集的结合。第三的 2 小节,前半也是八度同音,后半则如第二的 2 小节一样,在高音域奏出丰富的和声。最后的 2 小节则成为广幅音域的终止形。此四个 2 小节的音型,几乎都是相同的形态,以审美的观点而言。是具足浪漫色彩的。演奏时,要注意如谱例一般的发音法(Articulation)。

 


第二部分是到第二个反复记号为止的10小节,可以分析为 2+4+1+1+2 的形态。其中两个 1 的地方,除了都是利用最初乐句之后半的小节动机外,大致也保持相同的音型。4 的前半, 2 小节出现了关系大调的降E大调,但马上又返回原调的c小调。此一10小节的构造,1+1 是多余的地方,但却提高了恬静的气氛。第三部分(第二反复记号后的 8 小节)的旋律停滞在高音,中声部保持伴奏的形态,相同的低音则保持在 7 小节间。第 8 小节(第26小节)上则转入降E大调。第26小节第 5 拍起,至第33小节为止的 7 小节是第四部分,而从第30小节开始的 4 小节间,则成为降B大调。这种不规则的小节数,是由于省略第 4 小节所产生。第34小节到第41小节第一拍为止的第五部分,就再度返回降E大调。此一 8 小节为2×2+4,在次中声部上,则有纤细动态而相续两次的副旋律,此一新配的变化和高音旋律的动态,则成微妙结合的起承转合型。第41小节第二拍到第49小节为止的第六部分,前平带有细腻动态的震音,这和后半丰富而温和的和音则成对比。第七部分是自第50小节到第60小节为止的11小节,其中2×2+1×2+2 后面的 3 小节是接续性的小节,自此开始又转回c小调。第61小节到第68小节第一拍为止的第八部分,则是逐渐着落进行的2+2+4。其后的结尾,则是 2+2+1+1+1 与泛音共同沉没在遥远的彼方。泛音的演奏,改正为八度奏法,可以容易的弹出音来。


行板(Andante)。具有稍长的最后乐章与结尾,虽然不是一首显眼的变奏曲,但却是以不附着主题又不离主题的巧妙技法展开。首先,从主题开始。

 


这是以各种被反复的两大乐节ab所组成。a的前半是半终止,后半则是上属调的完全终止。b返回C大调的前半一样是半终止,后半也是完全终止,但前半缠夹着a小调与d小调的和音,后半则缠夹着F大调和g小调的和音。这种和音的特性,如欲完整发挥,无论是任何的变奏曲,都必要有全神贯注的精神方可办到。


第一变奏,以三度复音(有时变为六度)的旋律和半音阶的夸张显示为其特征。


第二变奏,全体以16分符的三连音符连续。其中以绵延连接的分散和弦与经过音所成的强音为其特性。


第三变奏,中声部保持伴奏的音型(16分音符),其上面再重迭上 8 分音符与 4 分音符的慢行旋律。


第四变奏,以八度同音强而有力的部分和三度复音之音阶性进行的微弱部分之对比为其特性。


第五变奏,记有étouffez的六度平行旋律,伴有活力充沛的断音奏法。


第六变奏,主题的旋律是用32分音符的细分旋律来加以装饰接续。


第七变奏,是以和声为素材,在上声部简洁的弹出主题。对位性的低声部则以助奏为归结。此一变奏结束后,接续着就是终曲的连结。


终曲的最初是 2×2+4 起承转合的 8 小节所成。其次上声附有étouffez的 2×2+4 也是起承转合的 8 小节,此被反复两次。接续的是八度同音的32分音符所结成的半音阶旋律,它是经由c小调、g小调、F大调,还有a小调、d小调等复杂的和声所成立之完全终止的 8 小节。在突然弹响长长的属七和弦后,就逐渐的进入温和而消弱的结尾(7小节)。此一 7 小节是 4+1+2 的构造。


梭尔独特的挂留和弱拍所处理的变格终止(亦称女性终止),曲中随处可见。其旋律除了拥有柔和的魅力外,和声与半音阶的应用法,也极富大胆而刚毅的自然动力以及微妙的音色变化。


·莫札特《魔笛》主题与变奏

Variations sur l’Air de la Fl?te Enchantée, op.9

这是梭尔最为闻名的一首曲子,曲中的序奏大部分都被予省略。


缓慢的行板 (Andante Largo) 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序奏的导入。由 8 小节构成,是 2+2 的前乐节与 2+2 的后乐节之相称形。第二部分则是第二个 8 小节,前乐节是带脊三连音符之伴奏和音的2+2,后乐节是以最初带有幻想性的三连音符,做半音阶形式的顺次进行,不久,即停留在属和弦上。第三部分也是 8 小节所构成,前半是以泛音和三度复音的Ⅴ·Ⅰ或者Ⅰ·Ⅴ所交换的三连音符,属音则为伴奏。在后半里的此一伴奏三连音符,则缠夹着上下的转过音。在逐渐温和的进行中,为传唤出主题而着落在属和弦上。


中庸的行板 (Andante moderato)。主题是由各 8 小节的两个大乐节所组成,每 4 小节若加以分割,则又成a、b、c、b'的形态。本曲的发音法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先以谱例表示。

 


两个大乐节都是起承转合所构成,因此,必要在高尚与典雅的条件下,不急躁,不过快的来演奏。



第一变奏是由上下的补助音,细分成32分音符之轻快旋律线所描写的一种变奏。


第二变奏是相同的主小调(e小调),有着沉重的哀愁气氛和被压抑的性格。由转过音的导音所形成的和声变化,也有极浓厚的微妙情感。此段由abcd所构成。


第三变奏再度转回E大调。以分散和弦和半音阶还有全音阶的顺次进行来连接组成。这和主题的旋律是有相当分离性格的变奏。此跟第二变奏一样,是abcd的构成。


第四变奏的旋律性,非常接近主题。以分散和弦与两个低音的架构来展开变奏。结构和主题完全相同。


第五变奏是由华丽的三连音符所成的快速变奏,旋律和结构也都和主题相同。


终曲是由两个 8 小节的部分所连结而成。最初的 8 小节是 4+4,而两个小乐节除了旋律不同外,和声与结构都完全一样。后面 8 小节则是 2×2+4 的起承转合型。此后的连结部分则以 2×2+2 的形态来一气呵成的结束乐曲。


·大獨奏曲 Grand Solo, op.14

序奏与快板,本曲是以奏鸣曲形式的细长结尾加上序曲的形式所组成。


序奏·行板(Intrbduction Andante)。序奏是由平行小调的d小调所谱成,有三个大乐节(各 8 小节)与结尾分开。最初的 8 小节首先就是起承转合的结构,每 2 小节也都以休止符分开,但并没有形成高潮的地方。全体虽然缓弱,但必须注意第 4 和第 6 小节上的forte,必要有管弦乐之音色效果的表现。第 7 小节是增六的变化和音,第 8 小节的低音,则下降半音以弗里吉安(Phrygian)调式的终止来解决。这也是梭尔喜欢使用的一种技法。第二部分也是起承转合的结构,一样没有形成高潮的地方。第三部分的 4×2,是从第16小节的后半到第24小节第 5 拍为止的 8 小节。此后的结尾则是 2×2+2 的形态,并着落在属和弦上。


快板(Allegro)D大调。第一主题的第一群是至第20小节为止,这可以分析为 8 +12的形态。 8 的前半 4 小节是2+2,此 2 又互成对照。后半的 4 小节,每 1 小节皆构成起承转合的形态。第一群后半的12小节,因为是挤进了 4 小节,所以有扩张感。此一 4 小节就是第15小节到第18小节的部分,为 2×2 的形态。第21小节到第32小节为止的12小节是第一主题的第二群,也是进入第二主题的推移部分。这12小节是 8+4,其中的 8 是 2×2+4 的起承转合型,4 则是2×2,但为了终结又内加了两拍。第33小节(dolce)开始的第二主题,以A大调展开。到第52小节的20小节为第一群,此一20小节为 8+12,8 一样是起承转合型。12则挤进了第48小节到第51小节为止的 4 小节。第二主题的第二群,则是从第53小节到第77小节为止。这又分为三个大乐节,至第61小节第三拍和音为止的 8 小节为第一部分,为八度上下的 4×2,4 的每 1 小节又成为起承转合型。第二部分是到其次第69小节第一拍为止的 8 小节,为 2×2+4 的起承转合型。其次挟杂的接续句是此 8 小节的反复。第二主题的第三群,则是第77小节以下到第98小节为止。最初的 8 小节是 4×2,第85小节开始有 2 小节的反复 (自此开始进入结尾)。此后的10小节则以 2×2+1×4+1 来完整地结束。


第99小节开始到第130小节为止为发展部,除了最后的 4 小节以外,其它和前述的任何主题都没有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新变化所展开的中间部形态。最初10小节的分散和弦,是用完全自由的属和弦系与不协和音进行,其后又从A大调转入D小调。第109小节开始则以得意的戏剧性展开。此一部分是至第119小节为止的11小节所组成,形式为 2×2+2+2+3。第119小节第 4 拍开始,似乎和呈示部有所关连,但也是独立的新变化。此为 4×2,但仅以一个 4 做为总结。第127小节到第130小节的部分动机,不用说就是第一主题的开头部分。此一部分以弱而渐慢的方式处理。第131小节开始是本曲的再现部,返回原来的速度演奏。


再现部的第一主题,虽然也有部分变化,但大致上还是完全的再现。再现部第二主题的第二群则以原调出现。第二群以下除了结尾以外,几乎都是经由原型再现。自第200小节开始,是构造非常雄伟的结尾。最初以类似呈示部结尾的形式出现(至第204小节第一拍为止)。其后 4 小节(b小调),几乎完全的反复,但到第212小节的第一拍突然转入降B大调。第212、213小节也大致完全被反复,此外为了引出高潮又加入了 2 小节,自第219小节开始,则又连接了一个新的发展。第219小节开始的 4 小节,是完全被反复的 4 小节,这里和第200小节前面一样,休止 1 小节的时值。第228小节开始,则和200小节开始所进行的形式相同。这里是和呈示部相同的 9 小节再加上 1+1 所组成。


·奏鸣曲 Sonate, op.15, no.2


本曲为单乐章的奏鸣曲形式,中庸的快板(Allergo moderato),无序奏。第一主题的第一部分是至第16小节第三拍为止的16小节,由两个 8 小节组成。此一两个大乐节的各自前半 4 小节,都是完全相同的对应形式。后半的 4 小节,每一小节则构成起承转合的形态。开头的发音法,在演奏上想必要相当借重手指的运行,下面就以谱例表示。

 


第二部分是第16小节第 4 拍开始到第26小节第三拍前半 8 分音符为止的10小节。此为 2+2+6 的起承转合型,转的部分被增大 2 小节。第26小节第三拍后半起为第三部分(推移部分)的开始。到第32小节为止的 6 小节,则是 2×2+1×2的构成,再加上最后的二拍,则一样成为起承转合型,转结的部分被缩短为2小节。第33小节起的第二主题,以稍长的上属调 (G大调) 开始。至第52小节为止是第一部分,这是由两个大乐节连接一个 4 小节所组成。两个 8 小节虽稍有不同,但原都是同型。开头是以响亮的铜管乐器性之 5 度进行为始。由 2+2+4 所构成。第53小节起则接续着三连音符的演奏形态。此在第67小节第一拍结束,为第二主题的第二部分,拥有两个大乐节,而两个 8 小节也都是 2×2+4 的起承转合型。第67小节后半至第77小节为止是第三部分,最初以第71小节第一拍和音为止的 4 小节做为总结,其后的部分最好视为结尾,此一结尾是由 2×2+2 所构成。


第78小节起为发展部,被分为四个部分,至第85小节第三拍为止的为第一部分,以最初 2 小节的变化(类似呈示部第二主题第二部的最初部分)展开,从C大调转为d小调,再变为降B大调。第85小节第 4 拍至第97小节为止的的为第二部的12小节。这是由 4×2+4 所构成的新变化。第96小节是G大调 7 度上的增五六和弦。第98小节至第109小节第一拍为止的12小节是第三部分。此一高音旋律的变化是第二主题第二部分的形式。调式则浮游在c小调、f小调和g小调之间,最后则以大三和弦做为进入主调属和弦的准备。第109小节第 4 拍起的 4 小节,则是第一主题开头变化的反复发展。


再现部第一主题的第一部,几乎和呈示部一模一样出现,第二,第三部则被省略,而改换为从第129小节第三拍后半的 8 分音符至第137小节为止所进入的 8 小节。第129小节中间的部分动机,与呈示部第二部的最后及发展部最初具有的部分动机,则是相同的形态。此一 8 小节可以分析为 2×2+2×2 再加上最后的二拍。再现部第二主题的第一部是以主调写成,为 8+8 的形态,而省略了呈示部所连结的 4 小节。因此,马上就连接着第二部的后半。此一部分(第153小节第一拍三连音的第二音开始,至第159小节第一拍为止)不是8小节而是缩短为 2+4 的 6 小节。再现部第二主题的第三部,是以 4 小节的形式扩大为 8 小节。此大略是 4×2。结尾的后半也被延长成为 2×2+2×2+1 的形态。


·C大调大奏鸣曲 Grande sonate, C major, op.22

第一乐章,快板。虽然不是奏鸣曲形式的序奏,但第一主题第一部的 8小节,却分配了类似序奏的任务。此一 8 小节被分为 4+4,两个小乐节则有相称性的关系。此一两个 4,还可以再分为 2+2,两个乐句也是相对照的。谱例为细分的发音法。

 


第一主题第二部分是第 9 小节至第20小节第一拍为止的12小节,为 2×2+(1×2+2) 的形态。最后虽然有少许的不同,但每 2 小节还是起承转合的构造。第三部分是第21小节至第30小节──严格而言,应是第三拍前半的 8 分音符──为止的2×2+1+2×2+1的10小节形态。第28、29小节是挤进所扩大的 2 小节,其他的 8 小节一样是起承转合的构造。还有,在后半则转为G大调。第31小节里的上声是六连音符的颤音,下三声则以和音〈降E大调的主和弦)陪同加入。自此到第41小节第一拍为止,是第四部分的 6+2×2+1 的形态,6 小节的和声是Es:Ⅰ·Ⅴ2·Ⅰ·Ⅴ2·Ⅰ=d:N6·Ⅶ5·D:Ⅰ,降E大调的主和弦,若用d小调的拿波里六和弦改读,则就连接着7度上增五六的变化和弦,最后进入D大调的主和弦。这里是一个非常有技巧性的推移部分。第41小节第 4 拍开始为第二主题,以属调写成。第一部傍是至第61小节第一拍为止的20小节。首先,最初的 2 小节是导入第二主题的部分,第43小节后半至第51小节第三拍和音为止的 8 小节和其后的8小节,则在稍为不同的形式下被反复。后面的 8 小节则是前面的变奏型。这里又连接 2 小节。在此,我们把第一部分最初的 8 小节做一个详细的探讨。第43小节后半起的 2 小节,在其次的 2 小节一样以变奏形连接,后半则成为转结的构造。变奏的 8 小节在连接部分被转为D大调,第二部分是从第61小节第 4 拍至第74小节第一拍和音为止的13小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态。最初的 4 小节为 2+2 的起承,转的部分则是第66、67小节被反复的 4 小节,第70小节第二拍开始则使用着第64小节的变化,它和第72、73、74小节的第一和音则处理成完全终止。第三部分也相当复杂,是自第74小节第一拍和音至其次的第90小节为止的16小节所成,为 2×2+5×2+1×2 的形态,最后的 1×2 则是小结尾。


étouffez开始为发展部。最初的形态是小结尾,其后便进入降E大调。最初的 4 小节为独立的起承转合。第95小节开始的 4 小节也是独立的起承转合。第95小节开始的 4 小节被反复后,马上进入三连音符的分散和弦。这里从第102小节开始的 4 小节,则完全被反复,最后落在第114小节第一拍的G大调上。第115小节开始的 8 小节(游离在G大调与g小调之间),则是在属音的持续低音上写成,为一起承转合型。第122小节第一拍和音后的 8 分音符开始,是一个新动机的展开,这里是 2×2+1+1 的形态,其后连接着如终止形之快速音群的 3 小节。


再现部是从132小节开始。第一主题是第三和第四部分的变化。其中第三部分省略了后半,第四部分的颤音也缩短为 4 小节,其后再加上 3 小节。再现部的第二主题也省略了第一部分而以第二部分的主调出现。至第174小节为止则和呈示部相同,第175小节至第181小节之间是从第167小节起的七小节之反复。第182小节开始的结尾,则成为 2+2×2+2×2+2×2+1×2+1+1 的形态。

第二乐章、慢板、c小调。为一自由形式的徐缓乐章,第一部拥有两个大乐节。最初的 8 小节是每 4 小节相互对应。第二个 8 小节则是起承转合型。第17小节开始为降E大调(第二部)。这里是至第28小节第五拍为止的12小节。由 2+2 的小乐节和每 2 小节为起承转合的大乐节所组成。其次到第36小节第四拍为止的 8 小节是 4×2 的形态。其次到第46小节第五拍为止的10小节是 2×2 的起承与 4+2 的转结,转的地方被扩大了 2 小节。其次到第59小节为止的13小节,是两个2+2的相同动机加上 2×2+2×2+1 所成。第60小节起为第三部,调式则从f小调经由降b小调再进入c小调。最初的总结是到第69小节第五拍为止的10小节,而最初的 2 小节则是一个独立的乐句。其后的 8 小节则以同型进行。其次到第81小节第四拍为止的12小节,被分为 6+6 的形态,后面的 6 和前面的 6 是为同质。此后,到第95小节为止又接续着第二部的第二部分,其次又有相同的 4 小节是以C大调写成,最后则以 2+2+1+1 的形式来结束。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快板、C大调、复合三段曲式。第一段是ABA的三段曲式。A是 8 小节的起承转合型。B则是三段曲式。第一段前半的 4 小节是a小调,后半起的G大调为 2×2。第二段也是G大调的 2+2。第三段则是 2×2+1×2+1 的形式,在连接部被省略 1 小节。中段(Trio)也是三段曲式,各段也都是 8 小节构造的ABA。

第四乐章 轮旋曲、稍快板、C大调。主题是两个 8 小节的二段曲式,若分割每 4 小节则成a·a'·b·a''的形态。


第一插句的第一部是至第32小节第一拍为止的16小节,为 8+8 的形态,后面的 8 小节是 2×2+1×3+1 所成,前面的 8 (后半起成为G大调)则是盛上的连接。第二部是到第52小节第一拍为止的20小节,由 4×2 的 8 小节和 2×2+2×2+4 所成立。第三部(自此起转回C大调)是 4×2,此后为了接续主题便导入快速的音群。


第二插句(a小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两个对应的小乐节所构成的 8 小节,第二部分也是非常旺盛的 8 小节所组成。第三部分则是推移部分,是自第95小节第二拍后半开始到第113小节前半为止的18小节,这里是由 2+2+4 的起承转合之 8 小节和接续的 3+3+2×2 所威立。此后的 3 小节则为接续句。


结尾是由(2+2)×2 和 2×3+4 和相同的 2×3+3 及(2×2+2)×2 和 2+2+3 和 1×3+2+2 的形态所成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