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诚实和极致的美,是世间的亮光

 物道 2017-09-08


有人说,活在当下的人,从出生开始,身体里就被刻下了机械还未诞生时的记忆。


因为对我们的祖先而言,打磨石头、揉捏泥土、切削木块的生活场景再平常不过。看着匠人工作的姿态,以及触摸手作之物时内心洋溢起的温暖与满足感,正是自己DNA上被印刻着的记忆有了反应。


为了探寻这个记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四处拜访手艺人,从黔东南的布和锦,到景德镇的陶与瓷,再到苏杭的绣品,越发觉得人的一双手是神奇的。可在躁动和功利驱使的社会下,手艺价值暧昧,山寨伺机而起,一切似乎都在碰撞,也都似是而非。


究竟什么是美好的造物?带着这个问题,在找回中国人精致生活的道路上,我们遇见了那么多对美极致追求的人们,他们用最诚实的作品和态度告诉我们,物有悦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


▲ 图片来源于「柏文」摄


· 诚实的手艺,能让非遗新生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刻板、古旧。直到我们遇见一群用生命来信仰美好的人。譬如制作香云纱的莨染手艺人,他们活在深山、世代相传了1700多年。当我们对莨染的技艺陨落哀叹时,他们却说:“人们总觉得非遗很土,我们就改良它,让手艺新生。”


  图片来源于「德玺见萩」授权提供


是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总有一些美好会以消失的方式提醒着它的存在,但如果有更多的美好能被创新和活化,就能重新为大家所喜爱。留住手艺,怜悯的不是工匠,而是我们自己。



  图片来源于「德玺见萩」授权提供


· 诚实的心,是对美的态度 ·


如今已然泛滥的“匠人”,听上去不再诗意。当我们正彷徨如何辨别中国式匠人时,董全斌先生从北京搬到了景德镇深山,独自一人研制茶器,像一种古老的修行。一盏茶器的诞生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可这样难得的作品,被砸掉的还是比保存的多得多,纵使他名声在外一器难求。

  图片来源于「董全斌」微博


他诚恳地说:“一旦进入了手工的世界,你认可的标准就不太容易再低下来。”用手造出来的美是直观的,而对极致的追求得和汗水、时间成正比。



  图片来源于「董全斌」微博


· 诚实的物,给予了人美好的日常 ·


还有一对很有意思的手艺人夫妻王杉和贾江宏。若非我亲眼所见,恐怕你根本不会相信原本乏味、厚实的黄铜,竟能敲打出中国诗词的意境,松雪冷寂、暮秋黄叶、夏日晚霞……那些凝固了转瞬即逝的自然之美正不断提醒着我们,美好就在日常。



  图片来源于「五玄土」授权提供


不曾想,一个以文化为灵魂的器物,能让我们收获经得住生活磨砺的欢愉。人与物的美好关系,其实早就深刻在我们对中国文化之美的感受中。


  图片来源于「五玄土」授权提供


· 走遍中国,寻找最诚实的手艺人 ·


过去2年,我们走遍大半个中国,采访报道了超过1000个手艺人,可是你不知道的,是背后还有10000种美正在消逝。


剧变的中国,诚实手艺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残酷的竞争让很多美好的造物被迫藏进深山,鲜为人知。


因为诚实的手艺人从不盲从,他们要造的,是可以传家的好物;他们要懂的,是造物不为标榜自己,因为能被使用,才是对物最好的归属。他们始终相信,好物不只是良品,对美的极致追求,才是它的灵魂。

  图片来源于「陈英泽」授权提供


手艺人造物,不仅受限于材料、天时,他们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注定产量太少。所以你必须等,等一把银壶,用30天慢慢打磨成形;等一袭香云纱,变成今天的新美学;等一年的茉莉花开,经过几十道复杂的工序制成一杯清香的茶.......


这世间最极致的美物,饱含着诚实手艺人的心意,它拥有机械所无法表现的素朴之味。

➊ 图片来源于「陈英泽」授权提供


· 造物中国,再造世间极致的美物 ·


在所有平台都追求产量和销量的今天,我们想反过来,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筹备了半年,又等待了半年,终于可以为那些超稀缺、更精致、最用心的匠人和产品,开设一个特别的栏目【造物中国 · 诚实的手艺】。


从今天开始,每周五和我们一期一会,遇见这个时代最优秀匠人的最用心之作,不仅如此,所有这些美好的造物,48小时可限量抢购。


唯有诚实和极致的美,是这世间的亮光,它指引着我们为造物中国的理想,寻一份美好。


▲ 图片来源于「柏文」摄



· 物道品质栏目 ·

【 造物中国 · 诚实的手艺 】

让美好回归日常,让生活重拾精致

每周五,48小时抢购最优秀的匠人之作

今天推送的二条,是第001期

点击【阅读原文】,且看非遗老布

如何变成精致新美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