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针挑“羊毛疔”的诊疗思路与操作指南,眼看、手摸、刮疔

 水木年华138 2017-09-08


羊毛疔,又叫羊毛痧、羊毛疔瘤,病名出自王肯堂《证治准绳》,以头痛、全身寒热、于胸前区及后背部发现疹形红点为主症,多于春末秋初夏季气温较高时发病,为七情郁火、复感疫毒时邪所致。

中医针挑“羊毛疔”的诊疗思路与操作指南,眼看、手摸、刮疔

本病特点是持续高热,前胸后背多发皮疹,且用针挑拨时有羊毛丝样物被挑出,又因疹形坚硬似钉,故以“羊毛疔”名之。南方民间又称“猪毛疔”。

《证治准绳·外科·卷二·疗疮门》载濮阳传云:“万历子亥,金台有妇人遍以羊毛鬻干市,忽不见……瘤内包有羊毛,后一道人传方,用黑豆、荞麦为粉,涂擦之,毛落而愈。”《说铃谈往》云:“崇祯癸未,京师时疫,病起必有红点在背中,包羊毛一缕,无得活者,疫死无算。”《医宗金鉴》疔疮注释下云:“有羊毛疔症,身发寒热,状类伤寒。但前心后心有红点如疹形,视其癍紫黑者为老,淡红者为嫩。”

中医针挑“羊毛疔”的诊疗思路与操作指南,眼看、手摸、刮疔

羊毛疔实际上是一个症候群,表现为发热、无汗、皮紧、头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脘痛、腹痛、腹泻等,属于西医的胃肠型流行性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胆绞痛等范畴。

羊毛疔如何寻找?

寻找羊毛疔的方法有3种:

①眼看:在充足的光线下将病变的好发部位充分暴露,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如果在预定的范围内找不到异点时,应扩大寻找范围。

中医针挑“羊毛疔”的诊疗思路与操作指南,眼看、手摸、刮疔

③刮疔:先用手掌摩擦督脉及其两旁足太阳膀胱经脉为主的脊背部,令热,然后用刮痧板(也可用瓷碗)蘸麻油或者刮痧油,从上向下刮数次,背部就会有暗红色的“痧印”和多个隆起的“羊毛疔”。

羊毛疔的特点

其毛孔中央凹陷,毛孔周边有一红圈,压之退色,且多有一缺口,毛孔点中的毫毛挺直竖立,犹如钉子在皮孔,称之为羊毛疔点,如把毛孔点中的毫毛轻轻拔起,毛的根部常同时拔引出来一条黏性似羊毛状的细丝。

中医针挑“羊毛疔”的诊疗思路与操作指南,眼看、手摸、刮疔

应与鸡皮样点、虫痧点相鉴别:其中其形似鸡皮疙瘩,孔周隆起,中心凹陷,多为白色的称之为鸡皮样点;其形似羊毛疔,但毛孔周围的红圈呈放射状延伸,似蜘蛛状,弯曲如虫脚,压之退色的点称之为虫痧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蜘蛛痣”。

下一期:中医针挑“羊毛疔”的针挑疗法与典型病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