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燥

 1先 2017-09-08

指感受秋天亢旱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於热者。临床表规初起头痛身热、乾咳无痰、咯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乾痛、鼻乾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这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

温燥 ,病名。指在秋季感受燥热之邪。《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久睛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证见身热头痛,鼻唇觉干,干咳无痰(或咳痰少许而粘滞不爽)咽喉干痛,心烦口渴,亦有咳逆兼见上气、微喘者,脉微数,苔薄白,舌面少津或无津,舌质偏于红绛。宜辛凉解表,兼以润肺生津,用桑杏汤。燥热甚而劫津者,宜甘凉濡润,用沙参麦冬汤、玉竹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燥劫胃阴,用五汁饮。胃液干燥,外邪已尽,用牛乳饮。燥甚引发气血两燔者,用玉女煎。久病燥伤肝肾之阴,易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脉弦细,舌光绛,甚则痉厥。治宜育阴潜阳为主,用三甲复脉汤、专翕大生膏等方(见《温病条辨·秋燥》)。参见秋燥、凉燥等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