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两至三岁的宝宝平均每年感冒六到八次。好消息是:应对每种新的疾病,宝宝都会产生抗体,日后形成更健康的免疫系统。当然,当凌晨两点宝宝又发烧又哭闹时,对家长来说就不那么舒服了。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婴儿疾病的指南,用来帮助宝宝安然度过这些疾病。 1.泪腺堵塞 即使婴儿哭得很厉害,出现泪管堵塞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大多数堵塞的管道可以自行恢复。同时,试着轻轻按摩泪腺或用母乳冲洗眼睛。如果宝宝的眼睛变红或眼泪过多请及时就医咨询。 2.感冒 宝宝感冒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首先流鼻涕,从清澈到水样,从浓到黄到绿。宝宝也可能打喷嚏,咳嗽,轻微发烧。在室内放置加湿器,保持空气流通,尽可能增加水分(最好是母乳)和使用母乳软化鼻子周围的粘液。 另一个窍门:让婴儿睡在婴儿车座上,这样重力就可以帮他流鼻涕了。 感冒初期流鼻涕的稀粘液是最容易传染的。后来出现粘稠的绿色黏液实际上并没有传染性。 3.腹泻 腹泻,通常是因为病毒感染、出牙或抗生素的反应造成的。如果出现急性腹泻伴有发烧、呕吐或食欲不振,很有可能是病毒感染。虽然会自行恢复,但可能需要两周时间。这期间需要保持宝宝的屁股清洁和干燥,特别是腹泻时需预防皮疹。 专家建议治疗腹泻时继续母乳喂养。 4.耳部感染 耳部感染是仅次于感冒的最常见的儿童疾病,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比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出现耳部感染少得多。患耳部感染的婴儿可能会拉或揉耳朵,在吮吸或睡眠困难时哭泣(躺下会增加耳膜的压力)。可以在婴儿床的底部放一本书或枕头,在婴儿睡觉时,让他保持一个更直立的姿势,从而减轻耳朵的压力。 5.发烧 发烧通常是在帮助人体对抗感染。不必过度担忧,家里备用体温计,使用一些物理降温措施即可。一些家长还担心发烧引起的癫痫发作,但只有不到2%的儿童会出现这种症状。 6.黄疸 黄疸是由于婴儿血液中的一种叫做胆红素的化学物质过量造成的。大约15到20%的婴儿在第三天出现黄疸。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一周左右消失。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日子,公园里的植物都开始抽芽或者开花,不少妈妈们也喜欢在这个灿烂的节日,带着孩子去踏青。可是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却突然发现孩子竟然病了,去医院的时候却发现到处人头攒动…… 每年的春天:万物复苏不仅仅是树木花草,也包括各种细菌病毒,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孩子特别容易生病的原因。所以这里我也整理了几种春季高发的传染病,并且送上预防和护理方法,妈妈们赶紧学起来: 7.流脑 症状:高烧、头疼、呕吐、脖子变硬。 应对方法: 1.提前接种疫苗,这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2.定期开窗通风,少去人多的地方。 3.多让孩子洗手,不和别人共用水杯餐具。 4.早晚刷牙后,用温生理盐水漱口,帮助杀菌。 5.注意日常饮食,多带孩子做些运动。 6.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送医治疗。 8.猩红热 症状:发烧、喉痛、冒疹子。 应对方法: 1.患病后多喝水、吃流质食物,多休息。 2.居住环境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保持安静。 3.注意皮肤护理,必要时可涂抹一些药物。 4.症状严重要及时送医,适当输液。 9.痄腮 症状:起病急、腮部肿大、发热。 应对方法: 1.提前接种疫苗。 2.喝水、锻炼、通风、洗手、晒衣被。 3.少去人员密集区域,避免感染几率。 4.患病后及时送医,并且做好隔离和消毒。 ☆ 麻疹 症状:发热、结膜充血、出疹子。 应对方法: 1.还是老生常谈,接种好疫苗。 2.高发期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3.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空气湿度。 4.患病后及时隔离,别再去上学了。 10.风疹 症状:发热、出疹子、鼻涕、流泪。 应对方法: 1.没有特殊方法,多休息。 2.吃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 11.流鼻血 症状:鼻腔干燥、发痒,特别容易出血。 应对方法: 1.出血后要低头,避免血液回流进气管。 2.捏住鼻翼上段10分钟,可自行止血。 3.冷敷前额和鼻骨,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4.避免剧烈运动,阻止他挖鼻孔的行为。 12.花粉过敏 症状:鼻炎、哮喘、结膜炎。 应对方法: 1.根据医嘱,服用抗过敏的药物。 2.避免接触花粉,少去野外活动。 3.穿长袖长裤,避免皮肤直接裸露。 13.感冒发烧 症状:鼻塞、流涕、磕头、发热、恶心等。 应对方法: 1.注意休息,多喝温开水,促进体液循环。 2.高烧做物理降温,必要情况下要吃退烧药。 3.遵循医嘱吃药,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吃抗生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