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有责任心的妈妈越不愿意生二胎???

 悠悠的小球 2017-09-08

越有责任心的妈妈越…… 来自一语晨曦 05:58



带着女儿妞妞出门,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二胎政策放开了,啥时候生二胎啊?”是啊,到底要不要二胎呢?看到别人孩子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成长路上打闹嬉笑却始终不离不弃陪伴左右,我羡慕不已。想到当自己双鬓发白需要人照料的时候,更不忍心将重担都压给在一个孩子身上。是啊,有两个孩子多好啊!然而,真正做妈妈之后,俨然没有二胎的勇气了,相信今天有这样想法的妈妈并不在少数,身体或者经济方面的原因多只是搪塞的理由,究其根本原因,是做妈妈实在太累了,而且越有责任心的妈妈越感觉累,越不愿意生二胎。

 和许多妈妈一样,结婚怀孕接受着各种祝福,拥有了各种美好,感受生命种子萌发,仿佛即将亲手开启一扇光明美好的未来之门。然而,当宝宝呱呱坠地,生活被彻底改变了。相信下列场景各位宝妈都不陌生。

 


 问题??

*场景一*

刚出生的小宝宝稚嫩,像一个红红小肉球,哭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让新手妈妈不知所措。看到自己的奶量少,各种狂吃狂补,哪怕吃到吐也要咽下。那段日子,每天梦想的一种幸福就是“坚持纯母乳喂养,狂吃狂吃,成为奶牛”。 

*场景二*

月子里的宝宝喜欢抱着入睡,宝宝一哭便只能启动走动怀抱模式,家人轮流白班晚班模式,数天不间断疲劳作战。那段日子,每天梦想的一种的幸福就是“宝宝睡了”。

* 场景三*

四个月的宝宝到医院体检,医生说宝宝肌张力过高,建议每天给宝宝做被动操或到医院进行理疗。不能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于是每天扯着妞妞的小胳膊小腿每天各种做操,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竭。那段日子,每天梦想的一种的幸福就是“天天跟我做,每天200次”。

* 场景四*

除了被动操之外,游泳被现代妈妈所宠,生命在于运动,于是不惜大价钱办游泳卡,或者自购游泳池家里游泳,妞妈也加入此行列。那段日子,每天梦想的一种的幸福就是“锻炼身体,勤游泳,游一游更健康”

* 场景五*

宝宝爱吃手,狂爱到爆。摸摸玩具,拍拍地垫,然后小手不自觉就到嘴巴里去了。想用各种安抚奶嘴和咬咬胶替代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家里各种洗手消毒液,用湿巾不断擦手。那段日子,每天梦想的一种的幸福就是“讲卫生,勤洗手,洗洗更健康”

* 场景六*

一岁左右的孩子练习走路,大人想帮助孩子一把,模拟走路的感觉,于是弯着腰扶着宝宝腋下一步一步练习着。宝宝很开心,走上半个小时乐此不疲,大人们就感觉腰已经痛得麻木了。“聪明”的商家给家长们推荐了各种偷懒的方式:学步带或者学步车,妞妈也因为使用了这些神器而被儿科医生教训。有的时候会想不通,为什么动物猫猫狗狗这些动物生下来就学会走路,而人类却要一年多才能练习走路,生小孩养小孩注定是妈妈受苦受累么。那段日子,每天梦想的一种的幸福就是“站起来,走起来”


 

小孩一天天长大,每个阶段每个不经意间都有成长的惊喜以及伴随着成长的各种压力。总是想着:再苦不能让孩子苦,再累不能让孩子累;小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能因为妈妈的一点过失影响孩子一生。哄娃,喂奶等不仅体力上无节制的付出,平日里更是抽时间查阅各种育儿知识,利用碎片时间来获取一点知识,工作日周一到周五白天上班晚上带娃连轴转。朋友圈里看到各种晒娃的幸福,背后的心酸只有妈妈们自己知道,身体累,心更累。


身体累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改进带娃方法或者请人帮忙分担家务,但是心里的累还是需要自己解决。看着怀中的弱小的宝宝,母亲的本能要保护孩子,把一切认为最好的给孩子。这是母亲自己建造的责任城墙,而且责任感越强的妈妈心越累。时常安慰自己:做过一回妈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是,事实就是,这些不科学的“苦劳”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并没有任何作用,有的时候甚至带来相反的结果。直到看到了蒙台梭利系列丛书,才得以释然。蒙特梭利告诉我们,我们要相信孩子,要善于观察孩子,才能懂得孩子,进而尊重孩子,让他们得以按照内在的需求发展他们的身体和心灵。 

 

伟大的自然赋予了万物神奇的生命,花草树木的种子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能萌发,小鸡小鸭破壳而出便自己学会了走路和进食,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胚胎相似度非常高,但是最终都会长成各自设定的样子,这就是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正如十月怀胎,妈妈们并没有刻意做什么,只是照常生活,胚胎便能从母体吸取一切所需要的营养,直至发育成熟。同样,出生的小宝宝也有一套自己设定的程序,这些程序就是内在的需求。有过育儿经验的妈妈们都知道:刚出生的小婴儿与生俱来的会吮吸,不会让自己饿到;三个月左右脖子能支持头部重量完成简单的抬头动作;六个月左右的时候腰部渐渐直立能比较平稳坐起来;一岁左右慢慢站立和走路,这个大的发育时间点大同小异,与妈妈责任心强弱没有直接关系。然而,善于观察细心的妈妈更会发现,孩子变化和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练习吮吸,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适合就开始练习,有不少妈妈在拍四维彩超的时候能看到宝宝吃手指的有趣模样;为了能抬起头,宝宝从不放弃扭头和各种尝试抬头的机会,实在累了就趴下休息会,休息好了再继续练习;为了学习走路,宝宝们更是做足了功课,首先是练习腰部力量,能上半身直立,继而用练习爬行或者站立锻炼腿部力量,直到他们能完全走稳。宝宝们每每在练习一个新技能的时候总是异常兴奋,以至于在学习走路的时候,走上半个小时都不觉得累,而一旦他们完全掌握这项技能之后,又似乎失去了对技能的热爱。正是这种内在驱动力,让宝宝们在看似玩的环境快速学会各项本领。正如儿科医生所建议的那样,在孩子学习走路的时候,他们潜意识里会向往走路,希望站立并往前迈开腿,此时,大人们无需借助学步带或者学步车,只需给宝宝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发挥锻炼。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叹自己当时的无知,为了教孩子走路,家里大人弯着腰搀扶着宝宝腋下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大人腰都快断了,宝宝仍然没有学会,就如同套着游泳圈游泳永远学不会游泳是一样的道理。在儿科医生的建议下,我改变过去的做法,在客厅铺上地垫,周围安上围栏,宝宝在里面玩耍,无数次重复着站立、摔倒、爬起来之后,便能迈开步子走路了。

同样的道理,面对文章开始提出的种种困扰, 我们也要善于观察和发现。

    


 解题!!


                                                         *场景一* 

 

月子里妈妈进食问题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头三天母乳量很少,后续会陆续增多,这是和宝宝的胃容量的大小直接相关的。宝宝胃容量增加,吮吸次数增多,妈妈的泌乳反应强烈,奶量就会增多,妈妈和宝宝的供需最终达到动态平衡。妈妈泌乳量大,消耗增多,进食需求也会增加,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方式。相反,如果妈妈责任心过强,过度紧张,宝宝一生出来在奶量还不需要太多的时候,就各种大鱼大肉狂补,导致营养过剩,供过于求,反而容易导致积奶,甚至引发炎症。

*场景二* 

月子宝宝入睡问题每个宝宝情况各异,有的天生是天使宝宝,有的是混世魔王或者叫高需求宝宝,他们通过哭来表达各种需求和情绪,如果妈妈解决完所有的需求问题,身体健康,吃饱,穿得舒服,尿布干爽之后还是发现宝宝啼哭不止,那就应该他们的某些情绪需要安抚,多抱抱宝宝,或者灯光调整,又或者唱歌安抚都可以选择。关键是妈妈心态一定要好,完全不哭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责任心过强,觉得宝宝哭一哭就是十分不舒服,使劲浑身解数,哪怕是手酸到麻木也要抱着踱步,那真是旁人看着都累。

*场景三* 

 宝宝肌张力过高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小儿黄疸一样,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病理性需要治疗,另外一种是生理性的,宝宝自身可以自愈。绝大多数的小孩都是后者,无需担心。只是每个宝宝个体情况不一样,有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完全按照医生的标准达标,但是假以时日还是可以回归正常水平,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我的亲身体会是四个月体检,肌张力过高,从医院回来,我发现宝宝自发的喜欢各种摆动手臂,一次一次乐此不疲。果真,五个月体检的时候,情况已经明显好转。隔壁邻居是个责任心非常强的妈妈,听到医生的诊断结果各种忧心忡忡,带宝宝做康复治疗,虽然爬行和站立要优于同龄宝宝,但是行走的稳定性等方面没有丝毫区别。而蒙台梭利用她的医学知识告诉我们,运动都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在神经系统发育之后,才能很好支配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般哺乳动物出生就能走路,而人类却需要出生后一年的时间才能行走的原因,因为人类的特有的运动方式远远比其他动物的靠本能运动要复杂得多。

*场景四* 

宝宝游泳的问题:很多妈妈选择给宝宝游泳是因为火,实在太火了。在各大妇幼保健院,大型母婴店里,游泳都是标配,月嫂培训的一个技术内容就是游泳和被动操。仔细一想,到底为什么要游泳呢?答案无外乎这几种:宝宝在母亲体内有羊水包裹,游泳会让宝宝有母体环境;宝宝刚出生前几个月四肢都不怎么活动,游泳可以帮助宝宝舒展和锻炼四肢,有助于宝宝心肺功能的发展。我对游泳的好处从来不怀疑,但是我始终认为以上的理由还是不太充分。宝宝在母体内肺部不会呼吸,身体的皮肤也没有长好不能暴露在其他环境;但是刚出生的婴儿肺部发育良好,皮肤的角质层包裹,他们做好了着陆的准备,而且出生后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无水环境中度过,恐怕每周几次的泡泡澡还是难以让他们感受到昔日羊水中的温存了吧。另外,说到锻炼心肺功能,四肢运动方面,还是之前的道理,如果婴儿的内心驱使他们运动,他们会自发进行运动和运动,如果没有这种驱动力,那就是说明他们的身体还在为各种运动做准备,家长们不必急于求成。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放置在婴儿颈脖游泳圈,太松容易滑落,太紧则容易压迫颈部动脉,家长们尤其需要注意。

*场景五* 

宝宝吃手的问题:言语和手势是人类智慧的两种外在表现,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小手,于是吃手,玩手,用手抚摸和抓握,感知世界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这也是为什么儿科医生把宝宝反应活动情况作为宝宝智力发育的一项评价指标。那些宝宝刚出生就给他们戴上手套防止抓伤的宝爸宝妈们,为什么不考虑用剪掉指甲防止抓伤的方式进行替代呢?

*场景六* 

宝宝肌张力过高的问题

文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请自己找答案……

     



总之: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中说到,虽然新生儿没有一点生活经验,但是大自然创造的最辉煌的奇迹之一,就是让新生儿自身有可以适应外部世界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防止源于外部世界的伤害。依靠敏感期一部分主导本能的帮助,新生儿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本能引导他们不断克服困难,以不可抵抗的驱动力不断地激发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