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易淘淘 2017-09-08

太白池,沙苑腹地,树木繁茂,池沼遍布。池周十余里,水波荡漾,洞然深黑;池中水草丰美,莲花众多。太白池边,“地滨沙苑,累建崇楼,北俯漆沮长虹,南面终南沙阜”。诗人白居易曾在此结庐读书。赵金山触情生情,忆往昔先人风骨,传承经典文化精神。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赵金山从学书起,就明白学书先做人,他甘于淡泊、寂寞。在斗室之中使躁动的心平静下来,享受展纸蘸墨,运笔挥毫的感觉,一个人的胸襟也变得开阔,神思得到舒展,练习书法就是磨练品格和意志,提升人格的过程。书写行书时,他常感受到朴拙雄浑,气势恢宏,顿时胸襟也变得大开。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古人随意落笔,皆成自然。书者对字的理解有独到之处,富于感情,流淌笔底。很多时候求之不得,得之不是。赵金山寓情于书,将情感的宣泄与笔墨技巧的发挥结合得天衣无缝,其书的表现性,彻底实现了书法作品中书与人的精神的沟通、物与情的交融。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的书作“字中有眼”,有“变起伏于锋杪”的妙意,其起伏是手感,带有情绪波动,在写行书时,偶用锋杪,锋杪的变换多受意识和情绪的影响,纸与笔保持微妙感觉,若即若离,不失笔意。笔触源于控笔能力,下笔精准,结构才不失毫厘。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的字,平中见奇,皆有动静,动荡中归于平正,但又起波澜。在用笔上,犹如驾驭烈马,有傲骨无傲气,沉着稳定,紧扣纸张,调锋换面,不激不厉,让字散发出静穆感。“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书贵用笔。赵金山的行书在转折处暗度陈仓,多用侧峰。在行笔中,笔法丰富,或长短、或轻重、多曲直之分,有顺锋直入的、有顺锋后稍顿再行笔的、有逆锋入笔后下顿的、还有少数下笔直切的。最妙处在书写半空中似连非连,又和着略带弧行,有篆籀意,在末笔处似出不出,欲挑未挑,一种灵逸的感觉跃然而出。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注重书法的墨韵。他的行书多妍美、飘逸,又净朗、简劲,并使之有一种“润”的感觉,挥墨放得开,把字写活。在取势上,他将大部分字保留篆隶的构形或因循楷书的结字,只是在用笔时将它们“行化”。而另一部分字则是通过增减字的点画来实现行书构成,如撇及横钩相连,呈现出呼应与连贯,既有变化而又不失平衡。他认为无论字的大小、长扁、欹正、收放还是聚散虚实,都贵在能各得其体,各字尽之真态,在造型上做到精妙绝伦的创造力。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用墨浓而不滞,清而不弱,水墨相渗,达到墨分五色的生动表现,其笔下行书,灌注'精、气、神',体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书法作品 室内效果图

赵金山的书作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一等奖;所有参赛作品均被海内外多家艺术团体及国家博物馆、省、市档案部门收藏;连续数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文化书画博学名家”、“21世纪最具影响力杰出华人书画名家”、“人民艺术家”、“中国慈善书法艺术爱心大使” 榜样中国杰出书画艺术家”、“中台书画友好交流使者”等荣誉称号。作品入编“中国时代文艺家名典”、“献礼十八大·全国文艺人物大辞典”、“献礼十八大·中华魂全国诗书画精品集粹”、“中国书法家作品选”、“全国政协礼堂书画展作品集”等三十余部书画典籍。

2017年赵金山荣获“中国长城文化金奖”,被授予“中国长城艺术家”荣誉称号。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二华关渭水,三城朝合阳”大荔县古称同州,历史悠久,是距今二十万年左右“大荔人”遗址所在地。同州梆子被誉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同朝皮影、大荔面花和朝邑剪纸史称“同州三绝”。赵金山 '饮水思源',虽事务繁忙,但他并没有忘却自己的家乡,努力发展书法事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扩大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力。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赵金山书作|入古出新 妙笔生花

花映书案古香怜

满目笔墨随线点

净朗简劲添泽润

清风雅韵似云烟

——长城君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