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穗

 益耳山 2017-09-08

拾穗一词渊源于旧约圣经,指农民需让贫苦人捡拾收割后遗留穗粒,以求温饱。

在红色年代,拾穗成那个时期的特有现象,实在也是底层百姓改善生活的有效途径。想想工厂停工了,国营企业工人照样可领到工资;集体企业谁来发工资呢?许多底层百姓生活并没有因运动而得到保证。人们在激情燃烧之后还得回到一日三餐上,一家之主还得赚钱养活家人,农民还得自己收割田地。学生停课后,人家也不让你闹革命参加武斗,孩子们只能到处游玩,懂事点的孩子参与拾穗,分担父母忧愁,以求温饱。

政治运动并不能改变农村经济基础,农村生产队乃是集体经济,农民集体劳动,集体分配。文革两派争斗没有改变农民田间劳作的主流,但劳作的积极性大受影响。收获庄时,总是多少有所遗留在田间,引得一些城里孩子来拾遗,以填饱总是饥肠辘辘的肚子。那时,农民收获小麦、稻谷、蕃茹、花生等农作物时,后面总是跟着一帮城里孩子,争抢着遗留在田间庄果实。我周围这些十几岁的孩子都是这样。我们还去钓鱼、摸螺丝、捉泥鳅、拾煤渣、拾柴草。。。

就这样,一双双稚嫩的肩膀,主动为改善家庭生活添砖加瓦,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没有老师动员,没有家长催促,我们力所能及,拾遗补家用,是生活教育人还是时势造英雄!

不怕丢人现眼,不怕说三道四,不读书不看报,不问政治道路,我们只认改变生活这条道,生活才是最根本!

这才是那个时代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