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是回不去的家

 無情360 2017-09-08


故乡是回不去的家



落叶归根,但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外乡人,故乡是回不去的家。

 

朋友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当时并未打算长久留在北京,于是在老家买了房,准备赚几年钱回去。一晃孩子5岁了,最终放弃不下辛苦打拼下的事业,选择留在北京。


为了孩子上学,忍痛卖掉老家的房在北京置业,“这次买房,算是把杠杆加到了极致,搭上了老命,等于工作了10年,加了5倍的杠杆,欠下一屁股债。”


朋友的收入不算低,85后,年薪超过50万,老婆外企销售,也能赚,但是在北京,为个房子却落得这般窘迫。

 

房价贵、居住环境差、交通拥堵、生活成本高,可为什么那么多人想逃离却走不了,宁愿在北上广流浪呢?

为了生活





小丽18岁到北京读大学,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当时年轻,从未想过会留在北京,只是每当晚上在二环边等公交时,会觉得这座城市好大、自己好渺小。


读书、毕业、恋爱、安家,好像自然而然的就留在北京了,没太仔细衡量过,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小丽虽然觉得在北京生活有些艰难,但是比起离开多年的家乡,回去找不到路,同学朋友已经疏远,还是北京让她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有归属感,但她知道,其实现在的她也并不真正属于这座城市。



为了理想


高薪厚职,一定是很多人留在大城市的主要动力。小城市生活安逸,工作清闲,同时也难以实现个人的价值感。大城市,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具挑战的工作环境,有更广阔的职业上升通道,这些都是自我价值的最好证明方式。


马斯洛他老人家明确地告诉我们吃喝住不过是最底层的需求,人类更强烈的需求是在“自我实现”这个层面上的。在50m²的北京房子里蜗居,回老家可以在500m²的房子享受,那又怎样?睡觉不还是只要2m²就够了,但是自我价值实现不了,还是会很难受。


所以,很多立志自我实现,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人,选择留在机会更多的大城市。但是,难免心会难过,会纠结,会怀疑。

为了孩子


7080,甚至90这代人,还有机会通过苦读,翻身挤进比原生家庭更好的社会阶层。如今,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分化明显,资源成为重要的武器,只有掌握资源才能“横行天下”,以至父母必须先为孩子准备好更多的资源。留在大城市本身,就相当于已经比其他人占领了更多的资源,不论是教育、医疗还是社会视野。然后,父母们再拼了命去争取更多。


好友不顾与婆家决裂的风险,偷偷卖掉郊区的房子,在西城买了套不到40m²的老旧学区房。她说:“当你有了孩子,就会懂了,爹妈总会拼了命,给他能给的最好的。”


还有同事,为了买二套房,和老公手牵手去离婚,她说:“我们只是想给孩子留更多,我们这些‘漂一代’太苦了,希望孩子能过的容易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然,留在这座常住人口逼近2000万的城市里,肯定还有更多的理由,为了爱情、为了逃避父母、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但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故乡已经是回不去的家。


没有了熟悉的朋友圈、不习惯家乡的生活节奏,这些都是你回不去的原因。


于是,故乡成了驿站,多则一年回去两三次,少则几年一次,慢慢地,你想家,但是发现,家已是回不去的家,故乡就只是故乡。你能做的,只是在这个悲伤的秋,缅怀那远去的家。


 

不论是什么原因让你留下,终归都是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对现状的接纳、对现实的选择。不论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发展,都是最好的决定,没有对错,无需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