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疫郎自述

 益耳山 2017-09-08

人们只知道,工作在医院的穿白衣的医生,鲜有人知道还有一批靠一张嘴二条腿工作的医生。他就是防疫医生,现在称作公共卫生医生。“有女不嫁防疫郎,一年到头守空房,偶尔回家来一趟,带回一堆烂衣裳”。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个防疫郎”。这就是防疫医生的历史写照。

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传染病疫情形势,鼠疫的横行,霍乱、天花、黑热病、回归热、疟疾,血吸虫病的流行,造成数十万人民群众的发病和死亡。当时,交通不便,老防疫人下乡做防疫工作都是吃住在基层,一住就是几十天。八十年代防治血丝虫病,晚上八九点钟后上门采集玻片血样,要挨家逐户去拍门;他们一人拿着电筒,一人持消毒针头取耳垂血片;不少被检者因怕痛怕失血不肯接受检查,所以常要做宣传教育工作;晚上采血到深夜,第二天还要做血片镜检。可以说是披星戴月。血吸虫病检查更是幸苦,先要做好动员工作,每个居民发给一张票,人们调侃说“发糖票了”;然后,他们写上自己名字,第二天一早解好大便在用纸包起来,贴上写有名字的票;当天上午8点派专人去收集,由检验员将大便打散、过滤、最后放入培养瓶,对虫卵进行哺化,当晚半夜在灯光下看是否有血吸虫毛蚴。那个臭气自不用说,一天下来累得不行,比现在的环卫工人苦多了。

 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防疫系统一直承担着突发传染病、食物中毒、重大自然灾害的传染源控制、现场应急处理等工作,但在SARS后,国家发现卫生防疫机构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运而生。目前,疾控中心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检验、艾滋病监测与治疗、卫生技术培训、健康教育与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社区慢性病防治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非典、甲流、不明原因肺炎等,大多需要疾控人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杀虫等工作,比起临床医师,被传染的可能性自然大许多。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疾控人。在病人最多的地方一住就是几个月,随时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必须等疾病流行过去后才能离开。 即便是这样,疾控人却总是不容易作出工作成绩。究其原因,是疾控工作牵涉到千家万户,做好本身就不易,更何况要出成绩?

疾控工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中的一大块,和千千万万基层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疾控工作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近几年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非常重视。传染病不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肿瘤等慢性病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死因。国家为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基层卫生院也做了相当的努力,但效果究竟如何呢?要准确地判断这个问题,不能单从书面材料上下定义,到基层群众中走走就知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