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砂壶的茶友不少,但那些五花八门的紫砂壶和一些专业名词,往往让人望而却步。 其实,掌握一些紫砂业内的常用术语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挑选紫砂壶的时候,会更容易选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光壶 光壶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方器则要求“方中寓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 花壶 花壶以仿生为主,表现自然界动、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态,别具情趣。还有一些称为“花货”的,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 目数 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称为过目。 如今制作的紫砂壶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包浆 专指古物器表面的一层“光泽”。紫砂壶的包浆是在经历很长时间后,才能养出来的自然光泽,这种光泽含蓄温润毫不张扬,区别崭新紫砂壶发出的“贼光”。 灌浆 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 灌浆工艺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较低的,而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 茶山 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 生料 开采出来的矿料常称为生料。 熟料 经过至少三个月以上充分风化后的矿料便为熟料。 风化 开采的矿料经过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崩裂瓦解,使原来密实的块状变化成松散的颗粒,质地由坚硬的石制结构演变为酥软的土质结构,这个过程称为风化。 陈腐 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炼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凉处,让其腐酿陈化。 陈腐期 即从将调配好、炼制好的泥料放置阴湿处陈腐、开始存放的时间,称为陈腐期。陈腐期最短也要达到三个月以上,相对来说,陈腐期越长,制出的壶就越光润古雅。 推墙刮底 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壶内壁出现凹凸不平时,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匠们会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这就是推墙刮底。 太阳线 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喜欢紫砂壶的朋友,快来老吴家瞧瞧吧! 搭配指定明星茶礼盒还能省钱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