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学开车的时候,时常会有老前辈告诉我们,如果你开的手动挡,降挡时记得先把离合踩下去,放到空挡松开离合,轰一脚油门,再踩离合挂入低挡位,再慢慢放离合,这样才行,直接挂挡会很伤车的! 这么复杂的操作,在老司机早期学车的经验中也接触过,但如果我们观察所有的有一定驾龄的司机,都会发现它们降挡从来都是一次过,极少有遇到上述这样操作的。但问题是,一些人却告诉我们,换挡必须这样做。 到底应该是怎样? 第一段提到的这种复杂的降挡操作,术语叫两脚离合。这种技术其实一点都不多余,绝大多数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就会开车的人,大多可以熟练运用这种技术。两脚离合,其实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早期大型车辆变速箱没有同步器的缺陷而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技术。 因为国情所限,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国内能开上车的人,驾驶的都只能是解放、东风或者是苏联进口的大型货车或客车。这类车型全都是战后的技术产物,变速箱并没有内置同步器(同时代的轿车已经普及同步器多年)。同步器,是一种能让驾驶员挂挡时尽可能减少齿轮碰撞损坏的装置。 而因为那个时代的车没有同步器,直接从高档位挂入低挡位,因为转速差的关系,会对变速箱齿轮造成巨大伤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损坏的变速箱很难得到维修,因此很多司机,就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办法。 在高挡挂入低挡位时,先挂入空挡并接合离合,同时轰一脚油门,这是让发动机转速和变速箱齿轮转速同步的办法,接着再挂入低挡位,这样,齿轮转速差变小了,变速箱也就没那么容易损坏了。这,就是两脚离合的最初来源。 我们现在还需要这样吗? 但如今的中国车市毕竟已经不是60年代了。如今,无论是小车还是大车,早已经标配同步器,因为有了同步器的存在,我们只需要简单地挂挡就可以了,两脚离合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作为一种高级驾驶技巧,两脚离合还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手动挡车型的挂挡平顺性。只不过,对于现在的车子来说,一种叫跟趾动作(最初来自拉力赛车)的技巧,对改善平顺性效果更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