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消除内心深处的自卑?

 hnnr 2017-09-09


自卑心理,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产生自卑感的人胆小、”力差,进取心不强,更多的考虑自我,对人不够热情,经常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这样一个自卑感强的人,是很难做出成绩来的。主要表现:


1.敏感

过分敏感,自尊心强。弱体群体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唯恐被人忽略,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导致内心激烈的冲突,甚至扭曲别人的评价,比如,别人真诚地夸他,他会认为是挖苦。他们非常敏感,跟他们交往时,必须谨小慎微,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在其内心引起波澜,胡乱猜疑。o

2.失衡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弱势地位,使他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体验不到自身价值,甚至还会遭到强势群体的厌弃。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丧失自我价值体验,使他们心态失衡,陷入恶性的心理体验之中,走不出这个心理的阴影,就很难摆脱现实的困境。别人欺负他,即使内心不负气,也自认为是正常的,非常认同自己的弱势身份。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极易导致自杀行为。

3.情绪化

他们表面上好象逆来顺受,然而过分压抑恰恰积聚了随时爆发的能量。由于他们缺少应对能力,失业、离异、患病等生活事件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认为别人睢不起自己,难以忍受,往往产生过激言行。比如有些民工受老板欺负,会因此自杀。他们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大动干戈,拳脚相向。有时当他们无力应对危机时,还会自残,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面对挫折和失败,惟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选择。

其一,做到坚韧不拔,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

其二,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

其三,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

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

4.练习当众发言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