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史钩沉(15)赵匡胤一提议遭群臣反对 若实施可使北宋免于灭亡

 金色年华554 2017-09-09

公元976年3月,赵匡胤召集群臣于紫宸殿。随即,赵匡胤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提议——迁都洛阳。

宋史钩沉(15)赵匡胤一提议遭群臣反对 若实施可使北宋免于灭亡

自赵匡胤黄袍加身,受禅称帝,建立北宋以来,一直都以开封为都城。统一中原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开封早已成为市井繁荣,商贾云集、漕运发达的经济中心,初具帝都气象。而反观洛阳,唐末以来就屡遭战乱,城池遭到严重损毁,经济萧条人口流失。

此时提出迁都洛阳的想法,究竟是心血来潮,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呢?赵匡胤作为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怎会拿迁都之事当做儿戏。迁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宋史钩沉(15)赵匡胤一提议遭群臣反对 若实施可使北宋免于灭亡

当赵匡胤平定南方和北汉之后,回过头来才发现,北方的辽国已经变得强大起来。虽然辽国与宋朝暂时井水不犯河水,但赵匡胤深知,以草原民族的侵略性,南下侵宋是迟早的事。

而宋朝都城开封,与辽国仅隔一条黄河,中间一马平川,缺少战略纵深。黄河进入冬季就会结冰,届时,都城开封将门户大开,无险可守。若辽国趁机大举南下,凭借骑兵优势,很容易就将首都置于辽人铁蹄之下。

为了防备这种不利局面,只能用重兵镇守开封,来替代山河之险。宋初的禁军人数有十几万,到了中后期禁军人数更是达到70万之巨。如此庞大的军队,消耗了宋朝大量的财政收入。

宋史钩沉(15)赵匡胤一提议遭群臣反对 若实施可使北宋免于灭亡

虽然开封是六朝古都,但都是短命王朝。洛阳在防御上有着诸多天然优势,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南有嵩山,北有邙山。四面环顾,就算辽军来袭,凭借山川险要,足可静待各路大军进京勤王。

赵匡胤的这一想法,确实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迁都洛阳简直一举两得,一可改变首都防御态势;二可裁撤禁军数量,减少军费支出。但是却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迁都之事一直僵持不下。

宋史钩沉(15)赵匡胤一提议遭群臣反对 若实施可使北宋免于灭亡

北宋经商风气浓厚,大小官员均在开封置办有产业,养成了贪图享乐之风,一旦迁都,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会被触动,所以极力反对,抛出动摇国家根基、运输不便等理由,实则贪恋开封的繁华便利、勾栏瓦舍。

不光大臣反对,亲弟弟赵光义也不赞同,以天子守江山在德不在险,极力劝阻赵匡胤取消迁都提议。赵匡胤见孤掌难鸣,大臣不配合,弟弟不支持,迁都一事只得暂时搁置。五个月之后,赵匡胤驾崩,竟成了终身遗憾。

宋史钩沉(15)赵匡胤一提议遭群臣反对 若实施可使北宋免于灭亡

赵光义当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担任开封府尹多年,培植了大量私党亲信,这些都是他日后顺利登上皇位的人脉支撑,倘若迁都洛阳,赵光义在开封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就将化为乌有,能否顺利继承大统,也要打个问号了。

迁都之议150年后,金兵攻陷都城开封,徽钦二宗被金兵俘虏,连同皇室成员、嫔妃、宫女等三千人押解赴北,开封城也被金兵劫掠一空,北宋宣告灭亡。而此时,宋朝尚有几十万精锐,大将宗泽正在勤王途中,可惜一切皆晚。

宋史钩沉(15)赵匡胤一提议遭群臣反对 若实施可使北宋免于灭亡

如果当初在迁都一事上,赵匡胤不搞民主,固持己见的话,靖康之耻或可避免,北宋国运尚可延续。正应了赵匡胤当初的一声叹息: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