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名将英雄两千年 2018-10-13

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神奇预言,那就是秦末历史上一句很牛的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而这句气势磅礴之语,也引发了历史上多少文人的万丈豪情,如陆游的《金错刀行》: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又如蒲松龄的千古名对: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不过,这话是很屌,但楚人究竟是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自己一定能灭掉强悍无匹的大秦帝国?

在战国后期近百年来,大秦一直是吊打六国的存在。所以,就连秦始皇也不相信“亡秦必楚”,当然,他也不相信其他五国有这个本事。真正让秦始皇担心的,是“亡秦者胡”这句话,所以秦始皇才派了蒙恬三十万主力秦军驻守长城防备胡人,结果导致内陆空虚,民变陡然而起,星星之火顿时燎原。

当然,就算大秦帝国真不小心被六国灭亡了,那又凭啥“必楚”,而不是豪侠仗义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或者文化繁盛经济发达的齐鲁贤达?

但事实就是如此,在三年亡秦战争之中,从以陈王陈胜、假王吴广、赵王武臣、魏相周市、大将周文为首的张楚集团,到武信君项梁、西楚霸王项羽、大将蒲将军、钟离昧、季布为首的项氏集团,再到汉王刘邦、丞相萧何、曹参,大将周勃樊哙为首的丰沛集团,以及卿子冠军宋义、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衡山王共敖、大将蒲将军等其他楚地豪雄可见,亡秦骨干基本都是楚人,最多也只有张良、张耳、陈馀这几个韩魏人还稍微有点贡献,其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来看动机。

六国之中,楚人反秦的意志最为强烈坚定;因为秦灭楚国,乃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是彻彻底底的背信弃义、无耻侵略,而楚被灭后,楚人中也没有一人认同秦朝的统治。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当时项梁已经举兵反秦,各路义军纷纷来投,形势一片大好,有人劝项梁自立为王,居巢(今安徽巢县)名士范增却表示反对,说:“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返,楚人怜之至今。故我闻楚隐士南公,深通术数,亦谶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君起江东,故楚豪杰,争相趋附,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派人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芈心,拥立他为新楚王,也称楚怀王,以更好的唤起楚国人的哀悯之心与参加革命的热情。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楚南公

为什么范增说“秦灭六国,楚最无罪!”难道其他五国被秦所灭,就是罪有应得、活该如此么?

正是如此。

这世上的战争,虽然同是杀人,但也有正义与非正义两种。中国人自古就认为:声罪致讨曰伐,潜师掠境曰侵。(《春秋·胡传》)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所谓圣王攻伐,以有道伐无道,解民于倒悬,天地经义。所以任何战争,都要有个正当理由,不能说打你就打你。比如秦灭魏,是因为早在春秋时期秦晋就存在河西领土纠纷,到了战国初期,魏国强大,又用吴起为将,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从此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欺负长达八十年,使秦不得与中原交通,而魏独擅关东之利。又比如秦灭赵,是因为赵国半路插手抢走了韩国割给秦国的上党之地;而秦灭韩,是因为著名水利专家郑国的间谍事件;秦灭燕,是因为荆轲刺秦事件;秦灭齐,则是孟尝君为报鸡鸣狗盗之仇而合纵攻秦事件……这些虽然都是欲加之罪,但终归是让秦找了些个理由;然而秦灭楚,不但半点理由没有,而且背信弃义无耻之极,简直就是触犯了国际法则的底线。

与其他五国不同,秦与楚从春秋中期开始,就一直是守望相助的友好邻邦与姻亲之国。根据宋代发现的《诅楚文》,最早可能从秦穆公(前659年至前621年在位)和楚成王(前671年至前626在位)时代开始,一直到秦惠文王和楚怀王的三百余年间,秦楚两国间竟然有十八代的联姻结盟关系。这之后秦昭王的母亲芈八子和儿媳华阳夫人也是楚国人,甚至秦始皇的皇后也可能是楚国人。

既然大家都是姻亲,又一向友好,当然不能随便打起来,但这时候秦相张仪为了离间齐楚联合,竟利诱楚怀王说秦国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听信此言,与齐断绝关系,遭到齐国攻打,丢人又丢地,好在有张仪前约,便派人入秦受地以弥补损失,张仪却反悔说约定的只是六里!这不是欺负人么!于是怀王跑去攻打秦国,不料却被秦军打败连自己的汉中地区都丢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也就罢了,后来,秦昭襄王又约楚怀王到秦边境武关会盟,共叙友情,屈原劝怀王吸取张仪教训,千万别再为秦所欺,但怀王想到张仪已死,如今乃是楚女宣太后在秦当政,应该不大可能为难他这个娘家人,因而不听劝告,开开心心前去结盟,不料这次居然又被骗了,他一到武关就被秦国给扣住,直接押送到咸阳,被逼割地换取自由,楚怀王颇有些骨气,打死也不割,后来又逃跑未遂,最终受尽屈辱而客死在咸阳。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堂堂楚王,重礼华车前去结盟,结果却因不肯割地被秦国一直关到死,最后给一辆破牛车拉回来。楚人因此对楚怀王既尊重又心疼,举国哀怜他,并给了他一个谥号——楚怀王。谥法曰:“失位而死曰怀”、“民思其惠曰怀”。然也。

而秦国这种无耻行径,即使在战国大争之世,也是极其不尊礼法和遭人鄙视的。而从此,秦国也多了一个邪恶的称号,虎狼之秦。

但这还没完,秦楚之间很快又爆发了一场极其浩大之战争,使得楚人对秦之仇,愈演愈烈,滔天巨恨,不过如此。

公元前280年,秦对楚国不宣而战,秦昭襄王派司马错发陇西之兵入蜀,补充巴、蜀之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东下,一举攻下楚国的大后方黔中郡。紧接着,司马错分一路军由巴郡东出巫峡以攻郢之西,又分一路军由武关东下攻取楚国汉北及上庸之地,进入桐柏山地区,对楚国形成了战略大包围。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闻信大窘,急调大军数十万北上守鄢(楚国陪都,今湖北宜城东南),大战一触即发。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于是,秦昭襄王又派出了自己的最强名将,杀神白起来到上庸(在今湖北竹溪东南),接过司马错的指挥权,并选取七万习惯在山水之间作战的精壮之士,顺汉水而南下,直接出奇不意的深入楚国腹地,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今湖北襄樊北)及附近几座城池,直抵鄢都城下(今宜城东南)。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鄢是楚国的别都,历来鄢郢连称。它离楚都郢(今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城)也就二百里地,是拱卫郢都的北大门,也是楚国的第二政治经济中心,此地 一旦失守,不但郢都危在旦夕,楚国军民的守土决心也将彻底崩溃。

所以,鄢都是绝对不容有失的,楚倾襄王命令汉水流域各战线所有楚军回援鄢都,不惜一切代价将秦军扼在此地,时间一长,秦军后援断绝,自当不战而退。

鄢都作为楚国第二大都市,其坚固可想而知,孙子曰攻城,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方有必胜之机。而今楚军数十万主力云集在此,就算白起真的是神仙,凭他那七万秦军,也绝无可能将其强攻而下。

可是楚王万没想到,白起杀神之名岂是虚致,他竟然用了一个残毒无比的毒计,那就是水攻!

原来,白起秘密派出了一支几千人的部队在离鄢都西北约百里的蛮河(今湖北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筑坝拦河,又自这条汉江支流东西向秘密修筑一条百里长渠。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渠修好了,江水也开始越涨越高,一切蓄势待发,就等着死神白起一声令下,宣判数十万楚人的死刑,而与此同时的鄢都,一切还在睡梦之中。

那是一个恬静而轻爽的清晨,楚国军民刚刚起床,忽听到城西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霎那间,地动山摇,轰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仿似地底传来的恶鬼惨号。从鄢都的城楼上看去,一道滚滚的白浪从天际奔腾而来,转眼已从城西灌了进来,大地一片汪洋。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在大家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儿的时候,大水已经横贯了整个鄢都,再从城东北角一个叫"熨斗陂"的地方溃出,奔流而去。

再一看,鄢都已经变成了一个苍茫水世界,数十万楚国军民就这么被滚滚洪魔瞬间拉入了无边地狱,鄢都城内,处处飘满了人畜的浮尸,时值夏日,尸体腐烂,臭气冲天,故熨斗陂后来又被称为“臭池"。

于是白起就这么坐着船轻松进入了鄢都,一个已经没有半个楚人的鬼蜮——但凡水性好一些的,也都游水逃走了。

“哼,尔等若是早日降秦,本帅又何需费心至此,该死!”白起看着满城的尸体,恨恨的想。

鄢都告破,三十五万国人尽丧白起之手,消息传开,楚举国大震,痛失亲人的楚国百姓个个恨不得扒了白起的皮,吃了白起的肉!

但是白起是不可能给他们这个机会的,破鄢一役狂胜之后,白起大军继续南下,攻陷了郢都北面最后一个桥头堡安陆,楚兵四散,白起的宝剑,已经搭在了楚倾襄王的颈项之上。

楚倾襄王再也没有撑下去的勇气了,他当了一个逃兵,抛弃郢都,将国都迁到楚东北的陈,是为“陈郢”。(即原来的陈国,今河南淮阳)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郢都,这个当时江南第一大都会,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手工业中心,从此落入秦国手中,日趋没落。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说一句,秦西路军所占领的夷陵乃是楚历代先王的陵寝所在,但既然现在它已成了大秦的领土,这个陵寝似乎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白起决定放一把大火,让这个楚国王权的象征在人间彻底蒸发。

然而,当时秦国的宣太后还在世,她又本是楚国人,会不会不同意呢?

正在白起迟疑的时候,宣太后一纸命令下来,烧!果然是嫁出去的媳妇,胳膊肘往外拐。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于是白起一声令下,在夷陵放一把冲天大火,将楚先王的陵墓与宗庙烧了个干干净净!

一百多年前,伍子胥只是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一鞭,就已经够让楚人痛心疾首了,现如今白起竟将楚国历代先王的陵墓一把火全给烧了,楚人之哀可想而知,一时间,楚举国大恸,所有士人素服举哀,痛不欲生——白起一通大水淹死35万楚国军民,又一把大火烧毁了楚国的王陵宗庙,此国仇家很,虽漫天溢海,不能容也!

所以,数十年后的楚人项羽,不惜身背千古骂名,在新安坑杀秦卒二十余万,还一把大火烧毁了秦国的阿房宫,想来,他是在为那死于白起之手的数十万楚国英灵,报仇雪恨吧!

而就在这一年,流亡在江南的楚国诗人屈原,眼见着郢都沦陷,山河破碎,祖先陵寝被焚,父老乡亲惨遭屠杀、颠沛流离之苦,自觉国家前途渺茫,不觉心如刀绞!

眼见国破家亡,屈原的理想也宣告破灭,生无所恋之下,他便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怀抱大石自沉汨罗江而死,殉国去了。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呜呼!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随着屈原临死前写下的这些千古绝句,全体楚人在此立下重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也正因为如此,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楚国抵抗最为激烈,楚国贵族殉国者也最多。秦灭韩之战,韩王成基本上没怎么抵抗就开城投降;秦灭赵之战,李牧被陷害死后,赵军马上就土崩瓦解,赵王迁也被秦军轻松俘虏;秦灭魏之战,乃用鸿沟之水淹大梁,魏王假吃不消,也是很快开城投降;秦灭燕之战,燕王喜不惜杀了自己的儿子燕丹向秦求和,但最后还是被王贲活捉,押回咸阳,苟且偷生;秦灭齐之战,齐王建看到大势已去,又被秦人欺骗说仍会封五百里地给他,结果压根没抵抗就投降了!只有楚国,先后与李信二十万大军与王翦六十万大军相持了共四年(公元前226年—前223年)之久,楚帅项燕以及末代楚王熊启都自杀殉国,以激励国人!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楚人在内心一刻也不愿承认秦朝的统治。比如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前,就曾相与谋道:“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意思是说如今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都是死,可不可以为国而死呢?

注意,陈胜吴广这句话里没具体说是为楚国而死,而是直接说为国而死,可见即使是陈胜吴广这两个体制内的秦朝小官吏(史书记载陈胜吴广当时是这支九百人戊卒部队的屯长,也就是管理五十人的小队长,秩比两百石)心中,也从未认同秦是他们的国。可见大秦王朝的思想钳制与严密法度,对楚人一点儿用都没有。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另外,关于这句预言,除了动机之外,那就是实力问题了。

其实说到仇恨,赵对秦的仇恨相对于楚只多不少,长平之战,赵国一次性被秦军坑杀了降卒四十余万;而邯郸被破、赵国灭亡之后,秦始皇又将为质邯郸时与母家有仇怨之人全部坑杀。赵与秦仇恨如此深重,却为何不是“亡秦必赵”呢?

这就是实力问题了。赵国虽然在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颇为强劲,但经长平之战损失赵军主力四十万,其后又有三年邯郸之围,百姓炊骨易子而食,整个赵国人丁丧绝,一蹶不振;等到秦始皇时期,赵国也只剩下北方李牧十万兵团可用了,而等到李牧被谗,兵团瓦解,赵人也只能束手就缚,从此心气尽丧,不再成为威胁。

只有楚国,其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可谓幅员辽阔,实力雄厚,战略纵深也远超列国,哪怕丢了郢都,还有陈郢(今河南淮阳,为春秋时陈国故都,公元前278年迁都),就算丢了陈郢,还有巨阳(今安徽太和西,公元前 253 年迁都),就算丢了巨阳,还有寿春(今安徽寿县,公元前241年迁都)。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楚国是在寿春时被灭了,如果没被灭,楚国甚至还可以迁都下邳、彭城、盱眙、姑苏、诸暨,地方这么大,这不随便玩儿嘛!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在之前的战争中,楚国虽然被白起又是水淹,又是火烧的,但死的大多数是平民,军队并损失不大。所以等到秦始皇已灭韩赵,气吞万里如虎之时,以李信二十万大军攻楚,结果却连死七都尉,大败而还,最后没办法,只好派出一代名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历时近两年,这才艰难灭掉了楚国。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另外,战国末期,楚国人才鼎盛,为六国之最,真所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论儒家有荀子、叔孙通、陆贾,论法家有李斯,论纵横家有云梦泽鬼谷子,论道家有黄石公,论阴阳家有楚南公,论谋略家有范增、刘邦、萧何,论兵家有项羽、韩信、英布。楚国若不是制度不行,又兼封君太滥难以形成合力,统一天下又哪里轮得到秦国。

最后来讲讲楚人的性格优势。

第一:楚人起源于荆山山野之中,是正宗的蛮夷,但他们荜路蓝缕,积极进取,一路发展成为天下国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这造就了他们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优异品质,这样的民族即使暂时被打败,但永远不会服输,而他所失去的,也总有一天会站起来收回囊中,且变本加厉。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第二:楚是个奇怪的国家,先秦时期,楚灭国最多,但那些被它吞灭的部族和国家,却能很快的融入楚国大家庭之中,就连楚最后灭国的陈、蔡、鲁、吴、越,也多有沾染楚风。之后楚人刘邦,更是在拿下关中后很快吸收了秦人的力量而得以统一天下的,正所谓汉承秦制也。由此可见楚人自信开放,兼收并蓄,就像我们的中华民族一般,所有的征服者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融合罢了。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难道其他五国都是吃闲饭的?

第三:楚人崇文尚武,他们既温文尔雅、浪漫骄奢却又剽疾轻易、勇悍无匹。这个典型人物就是项羽了,项羽此人时而“言语温和”,时而“喑哑叱咤”;时而“恭敬慈爱”,时而“剽悍滑贼”;时而“妇人之仁”,时而“屠坑残灭”,正是这个温文尔雅、谦恭有礼的纯情肌肉彪悍猛男,一举灭掉了伟大的大秦帝国。

由此三点,可见每个楚人个体,其实都是很强的。他们之当时所以会被秦所灭,是因为楚国在七雄之中最为古老(楚国立国于商末,国祚九百余年。秦国则立国于东周初,不过500年。其余田齐、三晋则是战国初年才建国,更不必说了),又喜用封君制羁縻地方力量,故而旧贵族最多也最为根深蒂固,所以保守至极,变法极难,面对敌人时又经常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所以经过秦灭六国、刘项灭秦、楚汉相争这几大战争过滤机后,随着楚国最后的贵族项羽也命丧黄泉,以刘邦为首的新兴楚国平民力量终于掌管了这个天下,这才成就了伟大的大汉王朝四百年江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