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幼儿生活习惯
2017-09-09 | 阅:  转:  |  分享 
  
幼儿生活习惯---整理物品习惯的培养



有一位妈妈向我讲述:"每天一回家,孩子就把所有的玩具都拖出来玩,从不知道再拿回去,说他也不听,只得自己再去整理一遍;在家里,他呆过的地方就是一片狼藉。我批评他,可也不见效,很伤脑筋。这并非是个别父母的苦恼,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整理物品习惯的表现。我们就这个问题一起想一想,谈一谈。

教导孩子要养成良好的收拾物品习惯之前,我们大人先检讨自己是否做到了?因为孩子的习惯是在家里耳濡目染中学到的,他就像个复印机,会把家人的言行一项项的复印出来。

1、检视我们的家(环境):家里平时是经常是处于乱七八糟,每样物品都不在他们应该在的位置的状态下,还是每一样都整整齐齐的哪?有人认为家里乱乱的、随意一些才有家的样子,有人认为窗明几净的才舒适,请大家看看我们的家里的一切,你看到什么?你满意你看到的情形吗?

2、爸爸妈妈的自我检视(行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中有无收拾的习惯?如看完报纸、杂志顺手就往旁一扔,丢的一桌一地,还是能在看完后就叠好、放好?衣物、鞋袜是否也是走到哪、脱到哪、丢到哪?甚至有时放眼房间内无一块净土、无下脚之地呢?很多人会说,我也想保持整洁啊!可是啊…就提出各种理由,如工作了一天太累啦、小孩一下子又会弄乱啦、谁谁的东西喜欢乱丢、乱放等,或等我有空再整理。“有空”往往就只是个名词,而不是动词,因此也不知会拖到何时了。所以从自我检视的过程中了解自己能否“知行合一”?要求他人之前,先从自己做起。

如何培养幼儿收拾的习惯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配合的环境-即给孩子物归原处的空间):家中的书柜空出较低的一格或一层给孩子,再指给他看:“这格是放爸爸的书,这格是放妈妈的书,这格呢!就放你的书,以后你看完书就要放回这个格子。”让他觉得受重视,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使用空间。利用家中现成较大的纸盒、塑料盒收纳玩具、积木、图书等,就像每个人都有家一样,让他知道每样东西也都有归属的地方。为了使孩子容易记得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可在盒子上做些标记,或是自己喜欢的图片,小贴画,更或是孩子认识的汉字。这样,不但帮助孩子养成收拾的习惯,同时知道积木是放在这个盒子里或车子是放在那个盒子内,学习分类的概念,亦可培养他辨认形状、认字、读写、小肌肉技巧的运用等能力,一举数得。

2、做子女的榜样(正确的示范):幼儿是看着学、听着学、做着学。大人要时时表现“举手之劳”和“物归原处”的小动作。我们班的孩子语言及理解能力较好,可再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知道因果关系),例如:如果玩具乱丢,没有收拾好,下次则不易找到,或谁不小心踩到会摔跤,或因为到处都是玩具,就没有地方做其它的活动。

3、多赞美鼓励、少批评:“你的小手好能干,不但会盖房子,还会把积木排好耶!”激发他学习的动机,养成喜欢帮忙、愿意收拾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也要容忍他做的不好或动作慢,给他机会多学习、练习,熟能生巧,成为自动自发的习惯。

当他不愿意做时,怎么办?

1、鼓励他,给他戴戴高帽子,“我知道你的小手好能干,一定会把玩具收拾的很干净。”

2、和他一起做:我们一起来收,你放一个、我放一个;或来比赛,看谁收的比较快。

3、暂停他下一个活动(要收拾好了,我们才能看卡通,或出去骑脚踏车等等)。

4、如果他仍未去收,先不要动怒、发脾气。问问、听听他的理由,可能是玩兴正浓,或想明天再玩,问问看他可以怎么做就可以继续玩,又不会使别人不方便,房间杂乱?商量一下,找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式。

养成收拾习惯后有哪些好处呢?

1、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除了玩具,让他做些简单的工作(整理自己的东西、衣物、鞋子等),使他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是培养他独立的开始。

2、分担家事,有责任感:家是大家的,家中每一份子都应尽力,家事要大家一起来做,如饭前摆放碗筷、饭后收拾碗筷、残渣,擦擦桌椅、扫地、擦地、收叠家人的衣物,再放到各个人的抽屉内等。最后的提醒:以爱、关怀、尊重的态度来培养幼儿收拾的习惯,不但孩子从小就奠定了良好习惯的基础,更能增进亲子关系。

最后提醒爸爸妈妈不能急于求成。只要给孩子一定的信任和机会,要求明确具体,初始时给予帮助,坚持及时检查和提醒,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可以逐渐形成的



献花(0)
+1
(本文系滴缘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