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衰落后,有军队驻守西域45年,领兵大将被称为“铁血郡王”

 好了明理 2017-09-09

文|颜钊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公元755年,安史叛军自幽州南下,席卷着大唐江山。一年之后,老将哥舒翰所统的20万唐军,全军覆没于灵宝城外,潼关失陷,长安城门户大开。唐明皇不得不带着杨贵妃、皇子皇孙们仓皇幸蜀。

灵宝惨败后的唐帝国,内陆早已无兵可用。为了平定叛乱,刚刚登基的唐肃宗不得不远调驻守西北的唐军回师平叛。因此,守卫西域的安西、北庭都护府、守卫河西走廊的河西节度使在得到肃宗的命令后,迅速将属下的军队大批调往内陆,参与平定安史的战争。

然而西北驻军的内调对唐朝而言,则是一把双刃剑。西北驻军的回调,为安史之乱的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也使唐朝在西北的防御力大为削弱。吐蕃对河西走廊本觊觎许久,只是无奈唐朝长期屯驻重兵防守河西走廊,才无法得手。此时唐朝将河西走廊与驻防西域的守军调回平叛,对吐蕃而言简直天赐良机,于是吐蕃趁机出兵,攻下河西走廊。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唐朝在丢掉了沟通本土与西域的河西走廊后,却依然控制着更为遥远的西域。

只是此时的西域,在吐蕃的步步蚕食下,只剩安西四镇与北庭两地,更因河西走廊的沦陷,早已和李唐中央失去了联系,成为了一块名副其实的“飞地”。

尽管西域唐军早已被吐蕃围困成为孤军,可在失去了朝廷支援的情况下,西域守军仍然奉李唐正朔坚守西域。而率领这支西域孤军,固守抗敌的就是唐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血郡王郭昕。

郭昕是唐朝中兴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侄子,他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受伯父郭子仪推荐前往西域任职,并于安西都护尔朱某死后,接替其担任“安西四镇留后”(四镇实际最高长官),这也开启了他威震西域四十载的传奇一生。不幸的是,郭昕刚到任一年,吐蕃就急攻河西走廊,连陷甘州、肃州等地,并彻底击败河西军主力,切断了西域地区与唐朝直辖本土之间的交通联系。

郭昕并未就此投降吐蕃,他依旧奉李唐正朔,更与镇守北庭的李元忠联合,坚守安西四镇,甚至在困守之际,还一直试图与远在长安的朝廷取得联系,不断派出人马向长安进发。建中二年(781年),终于有信使回到了长安,与长安失联近十六的西域,再次与朝廷取得了联络。朝野上下皆被他们“舍身报国”的精神感动,连唐德宗本人都为之钦佩,特意下诏激励西域将士,并拜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使,加封武威郡王。

可此时的大唐刚刚从安史之乱中恢复过来,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虎视眈眈,除了精神鼓励法,哪有余力支持西域?唐德宗甚至还一度想割让西域,以换取唐朝与吐蕃间的和平,无奈之下,郭昕依旧只能独立坚守。

当时间来到贞元三年(787年),郭昕困守安西的局势发生了转变,唐德宗因吐蕃“平凉劫盟”(787年,吐蕃大相尚结赞借约唐会盟平凉之际,企图伺机劫唐主盟使浑瑊,以除掉唐朝抗击吐蕃的将领)之事,转而与西北地区的另一大势力回纥修好。同时,唐德宗还派遣段文秀,借道回纥前往安西,表明唐朝不放弃西域的决心,以激励坚守安西将士。

这对于郭昕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虽然李唐中央依旧无法直接支援安西,但是有了回纥的支持,仍然可以大大减轻北庭、安西二府飞地唐军将士所面临的军事压力,此时边疆也一度出现了安谧的景象。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回纥势力的衰落以及北庭都护府的陷落(790年),郭昕所坚守的安西四镇再次暴露在吐蕃的攻势之下。只是这次在失去回纥与北庭都护府的援助后,郭昕也是独木难支无力回天。

贞元六年(790年)于阗(今天于田周围地区)失陷、贞元十九(803年)年,大漠重镇西州(今吐鲁蕃)陷落,五年后的元和三年(808年)安西节度使所在地龟兹陷落。安史之乱后(763年),坚守西域长达四十五年的郭昕殉国,唐朝也彻底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而郭昕则因其受封武威郡王及坚守西域安西四镇的功绩,被后世尊为“铁血郡王”。

参考资料:


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康乐:《唐代前期的边防》,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79年。

【想获得阅读历史有哪100本经典书籍,请关注公众号“历史研习社”(ID mingqinghistor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