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权锋老师讲姓名文化——“号”的使用(下)

 水木年华138 2017-09-09

3、官职代名字。如汉末文学家孙融,因任过北海相,故人称“孔北海”。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后人称他为“王右军”。唐代诗人王维曾任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4、以封号、谥号代号字。封号是朝廷对功臣名将生前功绩的一种奖赏,如北宋大臣富弼曾出使契丹,不辱使命,政绩卓著,封郑国公,世称“富郑公”,著作为《富郑公诗集》。

叶权锋老师讲姓名文化——“号”的使用(下)

谥号是朝廷根据大臣、贵族生前事迹和品德,对死者的评价称号,这些人物死后不称名而称谥号。如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后谥文忠,人称“林文忠公”;清代大臣左宗棠死后谥文襄,人称“左文襄公”。

谥号既有朝廷赐的,也有民间赠予的私谥,如晋代诗人陶渊明被后人谥为靖节征士,也称“陶靖节”。

叶权锋老师讲姓名文化——“号”的使用(下)

5、以籍贯、出生地或住地代替名字。唐代文学家韩愈自认为祖先是昌黎郡,故称“韩昌黎”;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世称“王临川”。

6、以排行相称,这在唐代诗文中常见。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排行二十二,称“白二十二”;李坤称为“李二十待郎”;刘禹锡称“刘十九”;李商隐称“李十六”。这种排行的参照同曾祖兄弟的长幼次序来排算的,并不是同父同所生的兄弟排行。

叶权锋老师讲姓名文化——“号”的使用(下)

7、以绰号、外号相称。绰号有褒扬的,如人们称包拯、海瑞为“包青天”、“海青天”。在民间和江湖上,还盛行以表现人物性格,相貌特征的外号、绰号相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