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能说的老师在中国

 昵称14385615 2017-09-10

世界上最能说的老师在中国
世界上最能说的老师在中国向战斗在教育战线及其他各条战线上的人民教师辛勤园丁们致敬!

  一位德国老师在访问中国的学校后由衷的感慨:中国的老师是世界上最能说的老师。

  的确如此,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哪一位老师上起课来不是滔滔不绝?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功夫深的,从上课讲到下课,从早上讲到中午一口水都不用喝。

  能说会道是老师的基本功,做老师的理应如此。不管是不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的,当了老师练几年后,嘴上的功夫都有了。虽说不是巧舌如簧,像星爷电影《九品芝麻官》中那样,能将死人说活,将弯曲的烟囱说直,但控制课堂,镇住一群毛孩子是绰绰有余的了。

  于是,在中国的课堂上,看到的是一边倒的现象,老师只管在上面讲,学生只有在下面静静的听。课堂 成了老师演讲的讲坛,表演的舞台。然而,唱的往往却是独角戏,观众却不欣赏。

  老师以为讲得精彩的,学生未必觉得精彩,未必欣赏,未必反应热烈。这是认知水平的差异,不能怨学生。即使老师讲得精彩绝伦,犹如说相声一般,相声听久了也会让人感到乏味,难以打起精神,提起兴趣。

  国外的课堂却不尽是如此。老师创设一个情境后,自己退居幕侧,将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表演。学生将自己溶入情境中,进入角色,进入生活,主动地体验过程。课堂成了讨论、辩论的场所,成为研究的场所。老师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习的伙伴。学生通过老师的引领,自主地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容易使学生产生经久不衰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人说国外的课堂不像课堂,闹得慌。却不知这闹不是乱,闹就是生活体验,真正实现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教学理念。这一闹一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中国的学生守纪律,共性好,但创新意识不足;外国的学生共性差,但个性强,勇于探索和创新。

  很难说哪一种教学模式好。但就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来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这样的课堂却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真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中国老师千年不变的,以讲授为主的接受式教学可能隐藏着一种惰性,思绪和行为的惰性。不愿意积极思考,不愿求新,不愿动手。毕竟,说比做容易。

世界上最能说的老师在中国

世界上最能说的老师在中国

更多精彩博文:

人生就是一本书

进入读书的心境

万物皆可为我师

人生如书  当以心读

读大家之书 做大气之人

一篇改变人思想的文章

纵览细品孔子的精神品格

人生,就是一道道经典菜谱

书香气才是一种最美的气质

古代文人墨客崇尚的养生之道 

盘点: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

盘点: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经典故事

古人对教师的称谓及其出处溯源

古人文房书斋到底有哪些“宝”?

孙子兵法与鬼谷子到底是谁更厉害?

科举六考皆夺魁的唯一奇才

古代博士的学问到底有多高?

      养成良好习惯 重启本色生活

      调情志重养德的中医养生之道

      影响你的寿命的14个生活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