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的千字文启蒙教案(十三)

 秦岭之尖 2017-09-10

《千字文》第十三段:“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宝宝的千字文启蒙教案(十三)

译文:每一个人的身体生命,都关系到四大五常,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自己是父母养育大的,自己将来也要担负养育下一代的使命,怎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使身体受到伤害呢?

延伸阅读

1.“四大”

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佛家(或佛学)以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认为:地、水、风、火是宇宙组成的四种基本物质。地以坚为性,能承载万物;水以湿为性,能包容万物;火以暖为性,能成熟万物;风以动为性,能生长万物。人身就由此四大组成,是自印度传进中国的。

儒家以天、地、亲、师为四大。

宝宝的千字文启蒙教案(十三)

2.“五常”

五种品德修养:仁、义、礼、智、信。

封建礼教中的人与人的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

五种伦理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叫五教。五行也可称为五常:即金、木、水、火、土。

宝宝的千字文启蒙教案(十三)

为什么要将这四大五常解释的如此详尽呢,因为网上对这个“四大五常”的解释可谓是五花八门。

而《千字文》所处的时代,也是道、儒、佛三教共生共长的时期,南梁武帝萧衍更是一位开创了三教圆融和谐文化新局面,晚年更是信奉佛教不能自已,舍身为僧的这么一位帝王。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后世对四大五常解释时的多种版本,网上普遍认为的四大是指佛教中的四大,也正是基于南梁武帝对佛教的偏爱这一点。

宝宝的千字文启蒙教案(十三)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在位48年,寿86年,仅次于清朝乾隆

我们还是得从《千字文》原文中寻找答案“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出自《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恰恰是儒家十三经之首,标杆式的存在。

本篇前文中就有了“吊民伐罪,周发殷汤”。这类对君君臣臣之间关系的叙述,并且《千字文》中各个板块之间脉络清晰,都是分门别类用一段话或两段话将一个板块的内容说完,才介绍下一个板块的。

所以,关于君臣关系的描述在这里是应该忽略,而是以“自身”“人”为大,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从人在天地中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说明应当爱惜身体的道理,因此,这里的“四大五常”该是指道家的四大(人在天地中的地位)和自身应具有的品德。

四大五常应为道、天、地、人,仁、义、礼、智、信。

本文为豆浆的奶爸守则首发在今日头条上的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说明!

(自营广告位长期招商,详情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