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05.27【下肢缺血】打开腿上的救命通道
2017-09-10 | 阅:  转:  |  分享 
  
2017/05/27【下肢缺血】打开腿上的救命通道

2017-06-01?小编豆丁?BTV养生堂



下肢缺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下肢缺血,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窄,管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



案例:

六十多岁的沈大妈近来总是因为半夜小腿抽筋而痛醒,特别是夜里温度较低,腿脚冰凉、麻木,抽筋就更是频繁了。每次抽筋发作,她就朝反方向扳脚趾1-2分钟,疼痛就会慢慢消失。沈大妈一直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缺钙引起的,自行去药房买了点钙片吃后一直也没当回事。可是近几天,沈大妈发现早晚散步锻炼时,走路二十分钟左右就觉得左腿酸痛无力,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后还能继续行走。如此走走停停,沈大妈自认为平时缺乏锻炼,想着以后加强锻炼就会好起来。可是症状非但没有减轻,还逐渐加重了。前几天沈大妈觉得左腿疼痛难忍,急忙到医院介入科就诊。医生说,还好发现的早,如果置之不理,最终后果可能是截肢。

心脏跳动,血液向脑供血,同时向下肢供血,下肢血管有一套复杂的动静脉系统,到远端的血液通过静脉系统又回到心脏。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氧向远端的肢体供应营养和氧气,血管堵塞了以后就供应不上了,远端的肢体就会发生缺血,缺血严重就会坏死。下肢缺血如果不早期干预可能会出现下肢坏死或者感染甚至截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大概中国有2000多万的病人,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50岁以上的人群比例较高,易下肢缺血,发病率在3%到10%;6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相对高一些,在15%到25%。



症状



1、抽筋疼痛,麻木,冰凉

下肢血供不好使得营养状况也不好,肌肉就会发生不自主地收缩,就会感觉到很疼,不受神经支配,因此这种抽筋很多发生在下肢动脉缺血的时候,而且下肢动脉缺血引起的抽筋容易和普通抽筋混淆,需要去医院做B超确认。

下肢血管堵了以后神经会缺血,麻木就会出现,如果经常出现脚的麻木也需要做相应的检查。

凉是缺血的一个主要表现,血管堵了一半,血供就降低了,供血量的减少,脚就感觉到冰凉。

2、间歇性跛行,静息痛

走路感觉腿发麻,疼痛,没有劲,需要做下来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走。继续发展就是静息痛,静息痛是下肢缺血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信号,晚上疼得更加厉害,用任何的止疼药也不能缓解。

3、腿足坏死,溃烂

【专家建议】不管是什么样的抽筋都不要盲目补钙,要到医院检查。



误区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将抽筋与缺钙联系在一起,但是有些人的腿抽筋却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当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供血减少发生时,机体产生的代谢物不能被及时带走,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刺激肌肉收缩而引起疼痛抽筋,这种情况如果一直不积极应对的话,时间长了会造成下肢溃烂、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腿麻区分】

腰间盘突出&血管狭窄:单侧腿麻痛

下肢缺血:双脚都麻痛

【脚凉区分】

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假的脚凉,温度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血管性疾病:真的脚凉,双脚对比,温度不同

【腿疼区分】

骨关节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持续腿疼

下肢缺血:因改变体位或活动会变化,容易反复发作

?

高危人群



①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硬化和血管堵塞人群

②吸烟人群,外伤和营养障碍引发的下肢血管堵塞

③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如合并“下肢缺血”脚部溃烂风险增加25%

?

早期发现与筛查



通过自我检查(下肢体位抬高试验):患者足在抬高下肢30-60秒钟后可见足部皮肤明显苍白,肢体下垂后可见中部呈紫红色。如果静脉充盈时间(足部皮肤由苍白转红润的时间)在15秒以上,说明该下肢供血明显不足。

通过血管B超检查:血管B超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特别是已经出现了刚才提到的几种症状,再加上您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就一定要提早的预防。?

【专家建议】中老年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下肢动脉血管B超。

?

预防治疗方法



1、运动疗法

通过运动自我建立下肢侧支循环——保健操

⑴伸出脚,脚尖儿使劲往下绷,来回伸腿,每组15下,最后一下把腿绷直伸出去,直到感觉疲态放下,左右脚各1组。

⑵脚尖儿用力往后绷,来回伸腿,每组15次,最后一下把腿伸出去停一会儿,感觉到了疲态以后放下,左右脚各1组。

⑶把脚放平扳直,脚尖儿往下绷,双手扶住椅子蹬自行车,坚持30秒左右。

⑷把脚尖儿勾回来,用力往后绷,双手扶住椅子蹬自行车,坚持30秒左右。

⑸站起来拍拍腿,按摩一下肌肉,让腿部放松。

做完之后腿部稍微会有一点点热,或是有一点点放松这样就达到锻炼目的了。



保健操小视频



合理的运动可以改善或增强侧支循环,新建立的侧支循环可以使新生血管绕过原本闭塞的部位,将血液供应到远端,从而改善下肢的缺血情况。

2、骨搬移疗法

骨搬移技术就是游离一部分胫骨,每天缓慢向外拉伸,这期间,两块骨质间会形成大量骨痂,骨痂生长过程伴随着大量毛细血管重建,由此,侧支循环得以建立,足部的血供会得到改善。

3、加压灌注技术疗法

用体外循环机的原理,让侧支循环在压力下逐渐变粗,对远端的脚增加血液供应。



献花(0)
+1
(本文系森林草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