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医181:每天开门三件事——造福、享福、损福

 tutu506 2017-09-10

好,下面我们来看今天的座右铭第九句,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慎言很重要,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乱吃东西会生病,乱说话会招来烦恼或灾难。

我们座右铭,第一句就讲,无道人之短,有修养的人,首先他会在言语上把关,别人三长两短的东西绝不出口,这叫慎言。

《增广贤文》上讲,这话啊,到了嘴边要留半句,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连续思考三遍,这话讲出来会不会伤人伤己,恼害众生,会不会给周围人带来烦恼,会的话赶紧收回。

讲出去的话,像射出去的箭,要非常谨慎,古人讲,堂堂七尺躯啊,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啊,杀人不见血。

大家看,世界上十有八九的灾难,都是言语挑拨引动起来的,这叫言语不和,大打出手,《弟子规》上讲,言语忍,忿自泯。

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不是真善美慧的话不轻易讲。

节饮食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节制。

我们饭桌边贴着一张饮食座右铭,叫饮食二宝。

七分饱胜调脾剂,食不言乃养心方。

饮食你不知道节制,就会吃坏脾胃,现在为什么脾胃病的人那么多,胡吃海塞,自找出来,懂得节饮食的人啊,断无脾胃病治理。

《黄帝内经》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饮食不加节制,各类肠胃炎就频频不止。

第二层节饮食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节约节俭,这点很重要,节约粮食,节俭粮食,是源于爱惜而非吝啬。

是源于惜福而非贫穷,爱惜了,这粮食啊,才能受用,有些人就说,现在什么时代,我大把钱买吃的,买喝的,吃不完就丢掉,又不是没钱。

这节约饮食啊,跟有钱没钱不相关,它不是贫穷的无奈,而是有智慧的表现。

古往今来啊,因为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你看能够繁衍传下来的家庭,你往上面去追,都能够找到他们的祖先,有着惜衣惜食惜物惜命的功德。


祖上无德,子孙没福,没有祖上这些恩德啊,后代子孙怎么会有这么多福。没有前人栽树,哪有后人乘凉。

所以这些祖训里头就有,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我们不是在浪费粮食,而是在浪费福报啊,每个人一天开门就三件事,造福享福跟损福。

造福就有福,享福就消福,损福就没福。

没福了,结果呢?福尽则病,禄尽则亡。为什么现在很多三高的病,连米饭啊都不敢吃,福耗尽了,米饭你都消受不了,所以节饮食太重要了。

中午的时候,这个小梓峰啊,他打开一个粽子,咬了一口就不吃了,丢在桌上,让后又丢给小黑狗,这时怎么办呢?大家都不缺那个粽子啊,如果不教育的话,就缺了德,缺了德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奢侈,对物品不爱惜。

看到食物也噘嘴不吃,这是无福德的表现,命运是很苦的,所以你看,这些孩子有那么多好的东西可以吃,却养得面黄肌瘦,甚至还偏食厌食,为何呢?

这是福报浪费的表现啊!这么大了,还要爷爷喂他,这在古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要长者去伺候一个自己能自己动手吃饭的人,这不是关爱是害,是在折这小孩的福寿。

所以古人很清楚这点,自己能得来的,绝不轻易被伺候,别人一伺候,反而会很警惕地说,别折我的福寿啊!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随缘教育,不是教别人,而是教我们自己,见人过则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我们赶紧把小梓峰叫过来,这是不是你丢的。他点头。


我们接着说,这东西是大家的劳动成果,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你乱丢了,下次就不给你吃了。

他听了后若有所动。

也就是说,第一次教小孩,要让他明白,跟他先讲道理,如果第二次再犯,口气就要重一点,如果三令五申,还在犯的话,就要训了,这样多几次讲,孩子就会慢慢转过来。

结果一到晚上,盛饭的时候,小梓峰就不敢一下子盛很多了,这样就不会造成浪费吃剩的乱倒。所以节饮食啊,不是没钱,而是保命,不是没东西吃,而是惜福,不是吝啬,而是为孩子将来着想。

下面这句叫知足胜不祥,也很有意思,俗话讲福临知足家,《道德经》上讲,人知止足,天遗其禄。这是说上天都把福禄啊,降到知足者身上。

所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些知足的人,一般都活得比较长寿长久,这是生命的规律啊!不祥是什么呢?各类倒霉事,不吉祥的,为什么人会有各种烦恼倒霉跟不吉祥呢?在《大藏经》上讲,诸苦皆源自于贪欲。

就是说各种疾苦病苦烦恼苦啊,它的起点就是一个贪得无厌,这贪欲啊,没有底,叫欲壑难填,我们在山里自己体验就知道了,要想山居能居得下去,有两点最重要的精神。

一点是精神上要能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这叫开源。


第二点就是在欲望上,要不断地减少,不断地淡泊,不断地知足,这叫精神往上比则进,欲望往下比则乐。精神往上比的人,越能吃苦,越能耐劳。

欲望往下比的人,越能甘得住简单的生活,越是自在。

所以山居生活是一种知足的生活,古代的隐士为何在山中能够那么快乐,而且写出那么多名篇留于世上,除了这两点精神,没有其他的了。

你看我们地瓜叶,吃两年没有厌倦,越吃越壮,大家都不知道,中午还问,你们不吃肉怎么长肉,不吃肉怎么有力气?

要明白啊,牛没吃肉,为何如此大力,马没吃肉为何如勇猛精进?心宽体胖很重要啊,你心中少较量了,能量不暗耗掉,你吃粗茶淡饭都力大如牛啊!

所以知足啊,就是强身健体之上上术,最上乘的心术,在《大藏经》上讲,知足之法,即是富乐长寿之法。知足之人,虽卧地上,尤为安乐。

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关门即是深山,无求随处净土。

所以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随贫而富。知足的人,他外在物质不多,但心里常美滋滋的,就像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大家以为清苦,颜回却过得自在快乐。


为何?转念清静,转念自在啊,怎么转念呢?就靠知足来转,知足者能够转苦为乐,不知足者,被外物所转。

所以在一些逆境恶缘之中,这是在练我们能否知足,知足的话,心安茅屋稳,何须高楼大厦,知足的话,性定菜根香,何须珍馐满盘,有这样心态,又有什么不吉祥的事呢?

好这节课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感恩大家!

2015/9/27早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