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云安溪尚卿中山九福---一个奕世种书田的家族

 369蓝田书院 2017-09-11


2017年高考放榜,尚卿中山九福角落又有三名农家子弟被211工程高校录取。至此,整个九福黄氏家族一千左右人口,已培养出本科学士学位以上(包括在读)7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两名,硕士研究生七名。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国内顶尖或一流高校都有九福黄氏子弟就读过。尤其是2002年,黄凤龙,黄喆昱,黄中伟三名九福子弟同年分别被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录取而名噪一时,成为一段流传多年的佳话!

 

一个一千左右人口的小小家族,能有这么多农家子弟跳出'农门',成为天之娇子,是所谓的风水生成,还是有其他秘藉呢?

 

翻开九福《黄氏家谱》,扉页上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创作于清嘉庆八年(1803)合族编订的《六十字昭穆》诗:


       
先人贻礼则,奕世种书田。
       
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
       
行达明新学,修崇德性坚。
        
安份济仁寿,谦光乐太平。
        
多福其自取,丕承乃后贤。
       
以斯善继述,振绳亿万年。


这个短短六十个字的昭穆诗,不仅仅是用来区分本族子孙昭穆字行,更是训示黄家子弟如何修身养性,耕读人生的传世家训。《昭穆诗》开篇的'先人贻礼则,奕世种书田'句,就开宗明义地训示子孙要世世代代重视耕读,把重视教育作为家训的第一要义提出来。

 


九福黄氏家族世代秉承祖训。早在清代,九福就有号称十八担书笼'的雅号!在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农耕时代,一个人口不多的家族却陆陆续续有十八个子弟学有所成,被誉为书笼',谈何容易?据家谱记载,九福在清朝曾出过一位郡庠生黄树芳,还出过黄达三、黄浚德这一对父子秀才,清未至民国初年,九福家族曾同时拥有太学生黄捷科,黄攀龙,黄进礼,黄福生等几位饱读诗书的大儒,他们或在家结庐教化本族子弟,或外聘为塾师。家父就曾师从黄攀龙塾师,自幼习得一手好字,五十多岁了还能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熟背如流。

 

崇文尚学的厚重积淀,使九福整个家族始终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哪家哪户出了读书人,都会被引为榜样教育子女。每回重修谱牒,大家最为关注的是哪家哪房先辈与后人都有哪些是读书人?是否被修谱先生弄丢了?由此可见,人们对耕读人生的内涵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九福家族崇文尚学还有另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意!在旧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很少有女孩子能上学接受教育。但九福家族在让孩子接受教育的问题上与众不同,既重男又不轻女,刚解放,九福家族在全村就率先打破封建陈规,让女孩子进学堂接受教育。在九福现有的七十多位本科生中,女生占了很大比重,其中七位硕士研究生就有五位是女生。2016年合族修谱,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封建观念,合族男女都写进家谱,更科学客观地传承家族完美的真实风貌。

 


如果说是崇文尚学的家训成就了九福的书香,那并不全面。更确切地说,是改革开放成就了农家子弟走出寒门的梦想!九福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厮守着那三分半亩地,人们过着贫困而单调的农耕生活。20年前,全村90%的人都呆在村里务农,1990年我曾被安排到中山小学任教,当年中山小学全校就有5百多名学生,连同中兴,厚福,圆德等校,整个中山点一万人口就有学生近9百人之众!如今整个中山片区只保留一个教学点,学生只有区区4个人!这种蜕变,缘于九十年代开始,村民大批进城务工去了,子女自然而然随迁入城就学。城里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加上家族传承已久的崇文尚学的家风的熏陶,让九福家族子弟走出寒门的人数成了井喷之势。

 

先人贻礼则,奕世种书田'!中山九福,一个种书田'的家族,将始终带着书香,耕读人生,迎接更为辉煌的明天!


文/黄其美  收集/黄雄勇  编辑/一泓清水



本号为泉州紫云黄氏五安总谱编委会运营的公众号,旨在传承守恭公乐施好善、舍宅建寺的大爱精神,同时希望紫云五安各宗亲关注本号、交流互动、团结合作、共创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