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屏幕校色谈谈显示器的选择(上)——名词解释

 YJJensYang 2017-09-11

各位MGPYH网友大家好,上一期我们的PM2.5评测中,收获了很多热心的网友的回复,这里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同时非常感谢2位网友的指正,对于文章尽善尽美追求,我们一直在路上。


那么新的一期评测我们做的是关于显示器的挑选,作为攒机主力配件之一,显示器的作用不言而喻。上半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显示器的基础知识。

显示器可以分为平面显示器(FPD)和阴极射线管(CRT)又称纯平显示器。

CRT在FPD善未成熟时是显示器的霸主,技术成熟,成本廉价,色彩极佳,响应时间短。但是由于它体积庞大,闪烁,图像畸变等致命缺陷,民用市场份额渐渐被FPD取代,至今仅有部分在专业监控制图领域有所保留。平板显示器顾名思义,厚度相对较薄的显示器。可以分为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体显示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FED场发射显示器等。

在今天的显示器市场份额中,CRT的老去,PDP,PEP的制造工艺,大屏OLED的产能,良品率、技术手段尚未完善,那么作为主流的LCD液晶显示器则成为大众消费群体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我们来谈谈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由于液晶材料本身不发光,所以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和反光膜,用于提供背景光源。液晶显示器可以分为有源矩阵LCD(AMLCD)和无源矩阵LCD(PMLCD),由于PMLCD缺乏控制单元,它的发光特性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彩色图像显示,一般用于小屏幕低分辨率的屏幕生产,如老旧的黑白手机屏,计算器,电子手表等。AMLCD中每个像素点都加入了电压或电流用于控制图像显示,所以当前主流显示器一般采用AMLCD技术。



首先我们得解决一个问题,TFT和LCD是什么关系,TFT-LCD又是什么?

TFT全称为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其并不是显示技术,更不能代表面板类型,其是一种驱动方式,在液晶面板当中的作用是驱动液晶分子转动,它不仅可以驱动IPS、VA、TN在内所有类型面板的液晶分子转动,同时还可驱动另外一种OLED显示技术——AMOLED的自发光,因此将TFT与VA、IPS归类为液晶显示技术,并不科学,两者并不是一个维度上的概念。准确的说应该是VA-TFT-LCD、IPS-TFT-LCD以及TN-TFT-LCD,详细意思就是“液晶分子排列形式-驱动方式-液晶显示器”。


所以正如我们一开头所示的那张大图,绝大部分LCD(图中所示的蓝色部分)都是使用TFT技术驱动。用于桌面显示器的就是TFT-L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重要参数

我们在查询一款显示器时,经常会遇到一系列参数,究竟含义是什么呢?这里我们提及几个重要的参数,这也是判断一款显示器的性价比程度最重要的依据,对我们第二部分的调校,第三部分的购买意见拥有重要意义。


1、尺寸、分辨率和像素间距

※尺寸

屏幕尺寸是指液晶显示器屏幕对角线的长度,单位为英寸。与CRT显示器不同的是,由于液晶显示器标称的屏幕尺寸就是实际屏幕显示的尺寸,所以17英寸的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接近19英寸的CRT纯平显示器。

当前主流的桌面显示器有15-17英寸、18.5英寸、19-19.5英寸、20英寸、21-21.6英寸、22英寸、23-23.8英寸、24-26英寸、27英寸、27-34英寸等等。


※分辨率

LCD的分辨率不同于CRT显示器,由于受LCD液晶层中实际单元格数量的影响,是一个固定值,一般不能任意调整,是由制造商所设置和规定的。常见的如WXGA+(1440X900),1080P HD(1920X1080),WUXGA(1920X1200),2K (2560X1440)甚至4K (3840X2160)。

 

++2K与4K

严格来说这两种的定义很宽泛,比如2K,只要指屏幕横向像素达到2000以上,那么就可以称之为2K,影院采用的是2048x1080,其他的2048×1536(QXGA)2560×1600(WQXGA),2560×1440(Quad HD)也被成为不同注释的2K。常见显示器使用Quad HD 2560X1440作为标准。

4K图像就是指水平方向每行像素值达到或者接近4096个的图像,多数情况下特指4096*2160分辨率。而我们在电视和显示器上用到的4K分辨率是ITU制定的UHDTV标准3840x2160。

由于LCD屏幕的分辨率较为固定,那么这里要提及一个概念就是屏幕比例(Aspect Ratio),也就是屏幕的纵向长度与横向长度的比例。从老旧的5:4,4:3到当前主流的WS(wide screen)宽屏16:9,16:10以及部分Dell的21:9(2560x1080)奇葩LG的21:9(ultra wide,2560X1080)的屏幕。


※像素间距

pixel pitch,与老式CRT计算每个子像素点距离不同,LCD的像素间距是指每个RGB完整像素之间的距离。计算方式就是用显示屏的物理长度、宽度分别除以横向与纵向分辨率的数值,由于比例相同,所得到的数值一样,常见的工业标准就是0.264。

像素间距越小,显示效果越精细。但是在屏幕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像素密度越大,那么,系统中的文字、图标如果单纯跟随屏幕分辨率而提升分辨率的话,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它们变小了,看起来更为费力,会使眼睛产生疲劳,最后一部分的tips提供了解决方案。


2.响应时间和刷新率

※响应时间

由于液晶分子的转动,LCD屏幕上每个点由前一种色彩过渡到后一种色彩的变化,这会有一个时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响应时间。

传统响应时间:“黑—白—黑”。

灰阶响应时间:“灰—灰”。也就是GTG(Grey To Grey)。

这两个概念的转变是由于传统的响应时间是计算从屏幕全黑色到全白色再到全黑色,而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是的多彩画面的深浅变化,传统的On/Off用黑白转换时间来表示LCD响应时间,以偏概全,无法精确地表示LCD面板的整体响应时间,G2G灰阶响应时间应运而生。

响应时间30ms=1/0.030=每秒约显示 33 帧画面 
响应时间25ms=1/0.025=每秒约显示 40 帧画面 
响应时间16ms=1/0.016=每秒约显示 63 帧画面 
响应时间12ms=1/0.012=每秒约显示 83 帧画面 
响应时间8ms=1/0.008=每秒约显示 125 帧画面 
响应时间4ms=1/0.004=每秒约显示 250 帧画面 
响应时间3ms=1/0.003=每秒约显示 333 帧画面 
响应时间2ms=1/0.002=每秒约显示 500 帧画面 
响应时间1ms=1/0.001=每秒约显示1000 帧画面

响应时间数值越小说明响应时间速度越快,对动态画面的延时影响也就越小。

延伸阅读:RTC(Response Time Compensation),响应时间补偿。

          RTA(Response Time Accelebrate),响应时间加速。

          OverDrive ,驱动加速技术。

※刷新率

Refresh Rate。CRT年代,刷新率可以和场扫描频率等同,低刷新率会造成画面的闪烁。

与CRT工作原理不同,LCD没有行场扫描电路,取而代之的是面板矩阵电路。LCD的像素点是常态工作的,只在有新信息更新时才变换,即使为1HZ也不会造成静态画面的闪烁,高刷新率解决的是动态画面的流畅度问题,所以刷新率与下面说道的调光频率造成的闪屏无关。显示器的刷新率限定了图像输出的实际帧率。由于图象处理时的数据量太大,LCD在高分辨率制约下的刷新率主流为60hz,TN面板甚至最高到144hz,也就意味着每秒钟屏幕可以刷新60-144次。3D显示器要求120hz以上。


++反应时间与刷新率


反应时间与刷新率没有必然的决定性关系,但是如果刷新率高于响应时间,比如60HZ的刷新率如果响应速度大于16MS,屏幕就会有明显的残影和托尾现象。已经给屏幕改变画面的命令,但屏幕本身反映没那么快,那么原来的画面就会像影子一样留在屏幕上,使人感觉不舒服。提高反应速度对改善残影和托尾现象会有帮助,通过优化算法也是一种广泛的途径。

 

3.亮度和对比度

※亮度 

Brightness/luminance,是指画面的明亮程度,单位是cd/m2,也可以为Nit尼特,1cd/m2=1Nit。常见数值从200cd/m2到600cd/m2。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由于LCD面板本身并不发光,需要背光板提供光源。所以提高亮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高LCD面板的光通过率;另一种就是增加背景灯光的亮度,即增加灯管数量。

显示器画面过亮常常会令人感觉不适,一方面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同时也使纯黑与纯白的对比降低,影响色阶和灰阶的表现。同时,亮度过低也会带来屏幕调光问题(第四部分会说到),造成屏幕闪烁,伤眼。所以,好的显示器会做到亮度均匀。

 

※对比度

Contrast,对比比率是屏幕上同一点最亮时(白色)与最暗时(黑色)的亮度的比值,高的对比度意味着相对较高的亮度和呈现颜色的艳丽程度。比如显示器标称亮度为250cd/m2,LCD面板背光机制不可能做到OLED的完全不发光,黑色背景最低亮度为0.5cd/m2,那么他的静态对比度就为500:1。

还有一种就是厂商宣传的诸如200万:1的动态对比度,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测得的对比度数值,例如逐一测试屏幕的每一个区域,将其中几块区域的对比度值(有可能是最大值),作为该产品的对比度典型值。

 

4.色深与色域/色彩空间

※色深

color depth,单位bit。面板的bit数代表的并不是色彩的色域或者鲜艳程度,它指的是色彩的层次。6bit表示64灰阶,8 bit表示256灰阶,10 bit表示1024灰阶,灰阶级数越多表示颜色越精细,色彩过渡更为均匀。从TN的原生6bit面板到如今顶级P-IPS的原生10bit面板,显示器的色深逐步进化,品质也越来越高。我们提到了原生这个词,那么,通过技术手段能否提高色深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被称为FRC(Frame Rate Control)抖动技术。

FRC技术主要是利用了人的视觉惰性的生理特性,这个特性是指人眼对亮度感觉并不会随着物体亮度的消失而立即消失,而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才消失,利用这个时间补差,增加过度效果。例如,红色转换到黄色的时候,在刚转换的一刹那,我们看到的其实并不是红色也不是黄色,而是橙色。原因就是,开始的红色还因为视觉惰性还留在我们的眼里,而新进来的黄光与暂留着的红光感觉叠加,我们就“看到”了橙色,一种原本不存在的混色。FRC技术正是利用了这个道理,通过适当的控制帧速率和相邻帧之间的颜色,这样液晶面板在播放动态画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液晶面板本身不能显示的颜色。现在新的Hi-FRC技术将时间补差(FRC)和空间补差(Dithering)有效得结合在一起,显示效果更佳。


※色域/色彩空间

Color Space,色彩空间。它代表了一个色彩影像所能表现RGB三原色色彩空间的具体情况的模型。目前显示器通用的主要有sRGB、ARGB(Adobe RGB)、NTSC三种标准。

Color Gamut,色域。他是一种色彩空间的属性,在相关的色彩空间模型中,具体设备所能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就是色域。色彩空间越广阔、能显示的色彩种类就越多,色域范围也就越大。

根据色彩空间的参数绘制的色域图,Adobe RGB的色域几乎和NTSC1953年标准较为接近,而sRGB(standard RGB)要小于二者。sRGB ≈ 72% NTSC,Adobe RGB≈95% NTSC。有些产商所谓的130%,120%NTSC色域其实是相对于72%NTSC而言的,举个例子130%,那么真正的色域范围为1.3倍72%,也就是93.6%,换算成Adobe RGB大约为0.936/0.95,98.5%。

 

色域范围取决于背光源与滤色膜,仅仅通过面板色深提高了发色数,它并不能使显示器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而是让每种颜色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小,让颜色过渡更细腻。


※可视角度与可调节度

是指用户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清晰地观察屏幕上所有内容的角度。由于提供LCD显示器显示的光源经折射和反射后输出时已有一定的方向性,在超出这一范围观看就会产生色彩失真、泛白现象。


※可调节度

是指显示屏可调节的角度,包括前后仰角,高度调节,旋转角度调节等。根据办公环境和职业不同(如程序员写代码,编辑文字等)会有一定的不同需求。


※功耗

显示器制造商往往会将一般使用条件下的功耗写在机器说明上,尤其当你使用多台显示器组屏时,这能帮助你估算一整套设备的整体功率。那么功耗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1.亮度,越高的亮度功耗也会增加。

2.背光源,大部分情况下LED比CCFL节能。

3.额外设备,一些显示器提供多个USB端口,使用会增加功耗。

 

※接口

VGA:从CRT时代一直被使用,几乎所有主板都支持VGA端口,VGA线理论上支持2048x1536,60Hz的模式。由于VGA传输的是模拟视频信号,逐渐走向淘汰。


DVI :DVI接口是在1999年推出的接口标准。DVI接口的传输信号采用全数字格式。DVI接口有多种规格,DVI一共分为5种标准。DVI-D只有数字接口,DVI-I有数字和模拟接口,目前应用主要以DVI-D为主,其中DVI-D和DVI-I分为“双通道”和“单通道”两种类型。DVI-A是一种模拟传输标准,不过由于和VGA没有本质区别,性能也不高,因此DVI-A事实上已经被废弃了。

DVI-I 18+5(单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1920*1200@60Hz

DVI-I 24+5(双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2560*1600@60Hz 、1920*1200@120Hz

DVI-D 18+1(单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1920*1200@60Hz

DVI-D 24+1(单通道) 支持最大分辨率2560*1600@60Hz、 1920*1200@120Hz


HDMI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是一种高清数字化视频/音频接口技术,可同时传输数据,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18G/bps,有版权认证保护。从2003年第一版到目前最新的HDMI 2.0可以支持4K@60Hz,但是目前大部分市售显卡最高规格为HDMI 1.4a/b,最高支持4K@30Hz。


DP:Display port,也是一种高清数字显示接口标准,订定于2006年5月,目前最新的1.2版,订定于2009年11月22日,同时加入了mini DP的标准。该接口免认证、免授权金。最高达 21.6 Gbit/s 的带宽,最高可支持4K@60Hz的高分辨率显示屏(PS:为了显示4K@60 Hz,必须启用DP1.2,DP输入源的图形卡必须取得 DP1.2认证、支持MST功能、支持最高分辨率3840 x 2160@60 Hz,并且其驱 动程序支持DisplayID v1.3),最高支持16bit色深,8bit/10bit 数据传输,开放且可扩展的标准能够加速普及。


其余接口

MHL: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 移动终端高清影音标准接口,是一种连接便携式消费电子装置的影音标准接口,MHL 仅使用一条信号电缆,通过标准 HDMI 输入接口即可呈现于高清电视上。

接口越丰富,可提供的输入设备越多,可扩展性越强。小编的显示器,一台连接PC压视频,一台与另一台连接MAC组屏,还可以连接XBOX,PS,电视盒子、平板等,丰富的接口非常省心。同时在高清时代,HDMI和DP接口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也要与您的设备支持接口的标准挂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面板类型


TN

TN面板,全称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是显示屏屏幕的一种类型,原生6bit。由于低廉的生产成本、与Film结合后增加了可视角度,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中低端入门级液晶显示器中被广泛使用。

 

其中无源驱动的TN-LCD(上图紫色)与TN-TFT-LCD(上图蓝色)液晶成分性质及排列方式完全一致,根本区别在于驱动方式的不同:
1、TN-LCD采用无源驱动,分辨率低;现在几乎只能在计算器、电子表等中见到。
2、TN-TFT-LCD技术用TFT控制TN液晶分子排列方式,,无交叉效应,显示效果好。

VA

VA类面板又可分为由富士通主导的MVA面板和由三星主导的PVA面板,两种面板也在不断的技术改造中适应了当前主流市场需求,与IPS面板形成两大主力。


MVA: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 

PVA是三星主导,MVA的继承和发展者,PVA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出物,获得更高的开口率,和背光源的利用率,所以比MVA的亮度和对比度都有了一定的提升。虽然屏幕视角比较广,但是也会造成色彩偏移。同时响应速度也需要提升,灰阶过度并不顺畅。

PVA拥有中高端的S-PVA和廉价的C-PVA两个版本。S-PVA原生8bit面板,C-PVA为原生6bit面板。



那么给VA面板做一个大致排序,由于等级和生产批次问题,仅供参考。


IPS:In-Plane Switching

日立于2001推出的面板技术,它也被俗称为“Super TFT”。IPS最初的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TN面板的两个主要缺陷:可视角度的限制和色彩质量的低下。这里所指出的IPS型号由于产能和技术程度大部分来自于LG Display,前身为LG和Phillips合资,后被LG全资收购。

1、定位于经济型的E-IPS和e-IPS。

e-IPS:economic IPS,定位于经济型的ips面板,用于和tn面板争夺市场,原生6bit,或者通过6bit+FRC抖动到16.2万色。较为低端的产品。

 

E-IPS,Enhanced-IPS,虽然挂着Enhanced名头,抱有广视角优势,在色域、对比度上比TN稍微提升但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优势。千元显示器首选面板之一。

 

相同定位的改款有S-IPS II和UH-IPS,基本都是S-IPS和H-IPS的缩水版。

 

2、定位于中端的AH-IPS和S-IPS

S-IPS:全称Super IPS,是IPS面板的第一个主要的进化,解决了IPS在原先的一些问题,
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供了相较传统IPS更好的响应时间。后期有AS-IPS(Advanced Super IPS)的改款,也是进一步加强了响应时间。

 

AH-IPS:Advanced High Performance IPS,是由LG Display 2011年推出的高分辨率硬屏。其设计目的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机提供最真实的颜色还原能力和更高的分辨率。高分辨率、精准的色彩还原能力、高透光性和低功耗是AH-IPS面板的特点。AH-IPS的使用率超广,从6bit到8bit,8bit FRC的色深面板都有,逐渐成为目前主流之一。



3、定位于高端的H-IPS和P-IPS。

H-IPS:Horizontal IPS,一个相对较新的IPS面板进化,H-IPS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像素排列和以往的IPS面板不相同每个像素都呈笔直排列像素之间连成一条从上到下的直线,同时每个像素之间都拥有较以往更小的电极宽度。原生8bit,通过HI-FRC可以实现10.7亿色彩,H-IPS也是当前最主要的IPS面板类型之一。

 

P-IPS:IPS由NEC在2010年年初推出现今IPS家族的最高端面板。NEC称P-IPS可以实现和高端OLED相当的原生10bit色彩,是H-IPS的进化。

 

虽然排序如此,但是具体型号面板也会有A+,A,A-,B等级别,生产批次也会有差别,所以仅供大致做参考用。



PLS:Plane to Line Switching

由于IPS面板在市场的成功,三星在开发PVA面板的同时,将目光瞄准并成功在2011年研发出了与IPS结构类似的PLS面板。区别在于IPS采用共面横向电场加压,而三星利用共面横向纵向双面加压。

PLS的设计旨在提供与IPS相同的广视角,并改进PVA一些缺陷如可视角度和亮度,大致推出了早期的S-PLS面板和后期的AD-PLS面板。其中S-PLS面板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E-IPS面板,同样的经济型面板的定位,实际使用中也非常非常接近,下图所示三个面板之间的对比。

后期AD-PLS是从2012年被命名的,提高了静态对比度和色彩。也有专业媒体猜测仅仅是为了迎合LG的AH-IPS而改名的PLS面板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背光源

LCD的背光源主要有CCFL和LED两种,


在这个坐标模型中,横坐标代表波长,而纵坐标代表辐射强度,下同。

 

CCFL

CCFL全称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萤光灯管),内充惰性气体(包含部分水银蒸气),内壁有荧光粉图层,外形看起来就像是日光灯管。CCFL也分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模式。

CCFL寿命短,功耗略大,易发热,一般含有汞,在长时间使用发热后会产生挥发的现象,逐步被一些国家淘汰。但是由于其背光较为均匀,而且短波蓝光无论是尖刺还是波长都有十分优秀的控制,在护眼和发色均匀上都有良好的表现,色域表现一般。


LED

LED背光源与CCFL背光源在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其中主要的区别在于LED是点光源,而CCFL是线光源。分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排布。直下式提供的效果更好。

最大的优点是使用寿命较长,LED背光板能做到很薄,能耗较低。同时设计合理的LED背光能提供更广的色域和更高的对比度。


1.W-LED

虽然是White-LED的缩写,实际上W-LED发出的并不是标准的D65白光,而是色温偏高的蓝色光。这会造成使用W-LED的显示器色域很难做到很广,并且使用者观看起来会觉得很累。此种背光LED制作成本低廉,但技术成熟是目前绝大部分液晶显示器的调光方式。短波蓝光尖刺较为突出,色彩损失严重。


2.GB-LED(GB-r-LED)

改善了G和R的辐射强度,使其与B匹配,色彩还原度比w-led更好,色域更广,但依然没有解决短波蓝光的问题。


3.RGB-LED

此种背光源比较少见,RGB LED使用三基色调和产生白色背光,色彩纯度极高,并且可以独立调整不同颜色LED实现色温的迅速变化,不必损失动态。缺点就是电压、电流变化导致的产生的色彩偏移,还需要考虑到RBG LED子led完全失效或部分失效后的影响等等问题,相比WLED,其制作成本高而且制作工艺复杂。最典型的如LG 的w2420r,虽然色域色彩空间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不专业的色彩管理导致色彩偏移的问题,LG这款型号并不受到追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调光


PWM调光

本质是一种循环亮灭的过程,会对人眼产生一种有规则的闪烁感,在弱光环境下尤为突出。但是PWM频率越高,眼睛对于这种闪烁的感知越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使用低频PWM调光的显示器时,会感觉到眼部疲劳,主要是因为这种冲击的频率接近于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可以感知闪烁的频率上限。

 

DC调光

DC恒流芯片都有一个检测电流的接口,用于将检测到的电压和芯片内部的参考电压比较,来控制电流的恒定,从而进行灯光明暗变化。从低亮度到高亮度都不会造成屏幕的闪烁,较为稳定。但是低亮度也会影响屏幕的均匀。

 

PWM+DC

为了确保屏幕不闪,部分产品如戴尔的U2713H和U2413,都是采用了20%亮度以上的DC调光,20%亮度以下的高频PWM调光。

从左到右分别为低频PWM,高频PWM,DC调光的频谱,下方屏幕演示了实际情况。

一般认为DC>高频PWM>低频PW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PS :

★、广色域显示器是什么东西?

这个概念没有具体的形容词汇,相对于CRT的sRGB色域,LCD可以做到超过100%的sRGB(72% NTSC),达到更高的Adobe RGB和NTSC区间,形成了所谓的广色域。

 

★、不闪屏显示器是什么东西?

所谓不闪屏其实是指高频PWM调光或者DC调光。PWM调光的本质是一种循环亮灭的过程,会对人眼产生一种有规则的闪烁感,在弱光环境下尤为突出。但是PWM频率越高,眼睛对于这种闪烁的感知越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使用低频PWM调光的显示器时,会感觉到眼部疲劳,主要是因为这种冲击的频率接近于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可以感知闪烁的频率上限。

屏幕的闪烁还与背光有光。当显示器采用CCFL背光时,背光电源关闭后,灯管还是会延续发光约几毫秒,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被称为余晖效应;当显示器采用LED背光时,LED灯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更快速的控制打开和关闭电源的速度,所以当断电后不会继续有延续发光 。因此LED背光的闪屏会比CCFL背光更为明显。

 

★、LED液晶是什么东西?

无论是网上商城还是线下实体店,大量充斥着LED液晶电视,LED液晶显示屏等说法,实际情况就很简单了,采用LED背光的LCD面板。与真正的OLED电视,OLED显示器不同。


★、一些厂商宣传的苹果屏是什么?

LG Display是苹果imac的LCD屏幕代号为“Cinema Display” 主要供货商,其中21.5寸的LM215WF3,27寸的LM270WQ1是此款屏幕的具体型号。那么流片后大规模生产的LCD屏幕在产能容许的情况下都可以供应给其他厂商,并改造称自己的显示器。如HKC的T7000+。这些厂商就会打出苹果屏的旗号。甚至更有比如AOC的显示器,直接把AH-IPS、H-IPS当做苹果屏进行宣传。这里具体的供货途径、供货面板品质(A+、A、A-)、品控等就不继续深入会在最后的购买建议会提及。


★、响应时间、刷新率、游戏FPS这三个有什么关系?

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响应时间和刷新率的关系,LCD的刷新率一般固定为60hz,那么只要响应时间小于16ms=1/0.016=每秒约显示 63 帧画面就能与60hz相匹配。

通常60fps以上的情况下,人眼无法识别出区别,而大多数LCD刷新率都在60赫兹以上,所以LCD也不像CRT那样强调刷新率。但是最新的3D显示效果需要LCD支持120赫兹以上的刷新率,因为是双画面同时输出的,120赫兹也只同等于普通的60赫兹刷新率。

而游戏的FPS(Frames Per Second)是指1秒钟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量,也就是显卡每秒输出的图像数量。帧数越多,采样越高,动作越自然。在没有垂直同步的情况下,帧数可以无限高,但刷新率会受到显示器的硬件限制。所以你可以在60hz的显示器上看到200多帧的画面,有效帧率仅为60帧。这种在第一人称射击(CS、使命召唤、战地等)、RAC(极品飞车、尘埃等)比较明显,所以TN面板的最高刷新144Hz专门为了此类型玩家设计而生。

由于传统CRT的显示原理,画面每刷新一次,显示器会变暗再亮,所以刷新率过低,会觉得屏幕在闪。但LCD的工作原理不同,画面刷新率过低不会导致屏幕闪烁。而帧数无论何时,越低画面越卡,有效帧数越高,画面越流畅。

对于FPS和刷新率,我们引进了垂直同步的概念。

垂直同步:打开后能防止游戏画面高速移动时画面撕裂现象。关闭后除高速运动的游戏外其他游戏基本看不出画面撕裂现象。

1.如果你的游戏画面FPS数能达到或超过你显示器的刷新率,这时你的游戏画面FPS数被限制为你显示器的刷新率。比如限制在60fps。

2.如果达不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跳帧现象,FPS与刷新率差距越大跳帧越严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资料:

TFT central:www.

Prad:www.

PCmonitors:www.

维基百科:www.

Chiphell:www.

LG Display:www.

友达光电:www.

Samsung Display:www.

NEC日本:www.jpn.

屏库:www.

 

 

第一篇的文章略显枯燥,主要是带有科普成分的介绍一些简单的知识,那么下一期我们将会使用蜘蛛调色仪对2台dell的显示器进行调色,对比评测。并在最后一期详细分析多家显示器,给您的购买提供意见。

 

以上数据在细节方面所难免会有失误地方,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中一款或多款,烦请观众老爷们不吝赐教,小编会随时更新,维护这篇文章的正确性。请继续关注我们主站推送的消息,喜欢小编的文章,请在下方点击收藏按钮哦。祝大家生活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