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会超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17年9月5日,NASA为了纪念旅行者号计划实施40周年,向旅行者1号和2号飞船发出了“你在繁星间带去友谊,你并不孤单”的问候。 似乎是为了配合这一纪念活动,太阳在其表面释放了两朵灿烂的烟花:北京时间9月6日17时10分和19时02分,编号为AR2674的太阳活动区爆发了两个能量巨大的太阳耀斑。随之发生的日冕物质抛射在9月7日—9日到达地球。 (SDO飞船拍摄的太阳耀斑大爆发。图中显示的时间为UTC时,即北京时间前推8小时。) 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将会给航天、导航、通讯、电力等方面的设施造成影响。 因此,当中美欧多家空间天气预警机构拉响空间环境的警报后,许多部门的工作人员就要忙碌起来,像地面上抗击台风洪水一样来采取措施了。 (大耀斑爆发瞬间,图片来自SDO飞船两个观测仪器数据的合成) 以上这些,似乎离普通人的生活都很远。 但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带来的绚烂的极光,却是不少朋友向往的美景。 (拍摄者:Lauri Kangas 地点:加拿大安大略省Fort Frances 时间:9月8日 12:55) 极光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才能看到极光?为什么身处我们国家很难有机会看到极光?
要了解这些问题,还要从极光产生的原理说起。 极光是如何产生的 (2013年10月1日,美国俄勒冈州上空的极光) 日冕物质抛射(CME)会将大量的高速带电粒子抛向地球。 由于我们的地球有着较强的地磁场,在地球上生活的人们不用担心赖以生存的大气层,会像火星大气那样被太阳风暴剥离。 然而,当CME袭击地球时,仍然能有一些带电粒子能够穿透地球的“铠甲”,进入地球磁场内部。这是因为CME从太阳附近携带而来的磁场像一把“钥匙”,可以通过与地磁场的磁力线连接,打开地球的“铠甲”,将物质和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地磁场的内部,触发整个地磁场的剧烈变化。 (太阳风暴吹袭地球过程的示意图,非实际观测。) 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进入到地球磁场,在经历一系列加速过程后,到达南极和北极的上空。 在那里,这些带电粒子将和大气中的氧、氮等元素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碰撞,将能量传递给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把他们激发到更高的能态。当这些高能态的原子和分子回归低能态时,会以发光的方式释放能量,就形成了绚烂的极光。 极光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当原子跃迁跨越的能级不同时,极光的颜色也就会不同。 (拍摄者:Chris Cook 地点:美国马萨诸塞州Cape Cod 时间:9月7日) 最常见的极光颜色是绿色,这种极光来自于氧原子在557.7纳米波长的辐射。 而红色、蓝色的极光在太阳活动非常活跃时也可能出现。至于黄色和粉红色的极光,则是红色和绿色混合的结果。 (2014年1月9日,一次CME吹袭地球在挪威上空引发的绚烂极光)
在哪里能看到极光 既然极光形成于南北极上空,来自CME对地磁场的影响,因此,影响你能否看到极光的因素也就有两个: 离南北极是否足够近,CME引发的地磁场活动是否足够强。 然而,与极光观测相关的南北极是地球磁场的南北极,它们和由地球自转轴定义的地理南北极存在偏差。地磁的南极相对于地理的北极向加拿大一带偏离,而地磁的南极也不与地理的北极重合。 与地理纬度类似,我们用磁纬度来衡量一个地区离南北磁极的远近。磁纬度的数值一般和地理纬度不同,例如,中国的北京和美国的纽约都处在地理纬度的北纬40度附近,但纽约的磁纬约为50度,而北京的磁纬约为34度,在同样的地磁活动下,纽约将比北京更容易观测到极光。 ![]() (全球磁纬度等值线,可见他们并不和地理纬度线平行) 像我们用蒲氏风级、里氏震级这些指标来描述狂风和地震强烈程度一样,地磁活动强弱也有指数衡量。 在这些指数中,与极光联系最紧密的是Kp指数。 Kp指数越大,意味着越强的太阳风暴在吹袭地球,产生极光的范围就会向远离地磁南北极的方向扩展,也就有越多的地区可以观测到极光。 ![]() (美国空间天气预报中心绘制的Kp指数与激光扩展范围的关系图。图示区域为北美地区。) ![]() (美国空间天气预报中心绘制的Kp指数与激光扩展范围的关系图。图示区域为欧亚地区。) 上面两幅图中标识了不同Kp指数时极光出现区域的范围。 由图中可知,Kp指数为5时,加拿大和北欧诸国上空就会出现极光;当Kp指数等于9时,美国一半的区域都将进入极光出现的范围,而我国只有东北地区的一小部分进入了该范围之内。 Kp指数越大,出现的频率就越低。据统计,Kp指数为5的出现概率为每11年900天,而Kp指数为9的出现频率,每11年仅有4天。 这意味着,距离磁南北极越远,看到极光的机会越少。
这里之所以以11年为一个统计周期,是因为太阳上的黑子数量以11年为周期变化,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现象发生的频率又与黑子数量紧密联系。在黑子数较多的年份,Kp指数高的情况也就会更多地出现,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极光。 目前,我们正处在第23个太阳活动周的极小期,太阳本该十分平静,像本次耀斑爆发这样剧烈的活动是十分罕见的。 ![]() (美国空间天气预报中心绘制的Kp指数与激光扩展范围的关系图及本次极光情况的预测。) 上图中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对本次耀斑伴随的CME所引发的地磁和极光活动的预报,最可能观测到极光的区域为黄线(Kp=7)以北的区域。美国北部的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将有可能获得观测极光的机会。 而下一次极光扎堆出现的“高潮”,应该在2023年—2026年之间。
在我国,最有希望观测到极光的是黑龙江漠河,这里是我国磁纬最高的地方,也就是Kp指数与极光范围关系图中,红线划过我国领土的位置。 然而,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统计,漠河在1956—2010年间,每年内观测到的极光的次数最高不超过15次,大部分年份都在5次以下。 把守在这里观测极光似乎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如果想获得比较好的观测效果,北欧和加拿大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 极光观看指南 虽然我们可以预测极光在哪一年出现得较多,但和天气预报一样,极光出现的准确情况只能提前几天做出。在美国和欧洲的空间天气预报机构网站上,都有专门的Kp指数预报和极光观测指南。你可以根据一段时间内的Kp指数情况及预报,和极光区域与Kp指数间的关系,来策划自己的极光之旅。 以下网站可以供您参考: 美国空间天气预报中心极光区域预报: http://www.swpc./products/aurora-30-minute-forecast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的极光区域预报: http://www.gi./AuroraForecast 一个极光爱好者维护的极光预报: http://www./ ![]() (国际空间站上看极光)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