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辣道娘 主播 | 默声 01 前段时间, 美国国家统计局对各国劳动人口的总数 和人口参与劳动的比率发表了一组调查数据: 中国是世界人口劳动总量的第一名。 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中国的劳动参与率达到了76%, 也就是说,每10个中国人里, 就有7.6个人出来工作。 要知道,美国的劳动参与率只有65%, 日本只有58%, 同样是亚洲人口大国的印度也只有55%。 中国人民果然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
如果说还有比中国人更勤奋的人, 那一定是中国女人! 在中国,女性参与劳动的几率达到70%, 一点也不输于中国男人。 70%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厉害到什么程度呢? 要知道法国男性的劳动参与率才只有62%! 新西兰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0%, 法国女性为50%,美国女性为58%, 日本女性为30%多,印度女性才28%。 和全世界的女人相比, 中国女人就是女人中的战斗机。
不能说中国女人完全挑起了中国崛起的大梁, 但也丝毫不能否认, 在就业、经济、家庭、教育中, 中国女人用柔弱的肩膀展示着惊人的倔强。 图片来源:《绝望的主妇》 02 在70%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下, 中国女人累成了什么样?
有人总结中国女性的四大悲剧: 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 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中国有20.3%的家庭,女人包揽了全部家务; 41.7%的家庭,女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务; 只有22.4%的家庭能做到家务男女均分; 而男人承担大部分家务的家庭则仅有10.4%。
在中国大多数的家庭观念里, 家庭的整洁与否 直接代表着一个女人是勤奋还是懒惰。 但做家务从来不是 判定一个男人是否有价值的标准。 甚至有很多婆婆和老公用 “男人是要做大事的”的奇葩理由, 心安理得地逃避做家务。
图片来源:《绝望的主妇》 要知道在一些欧美国家, 如果一个女性既外出工作, 又承担绝大部分家务, 那会被认为是非常值得尊重和赞许的。 但在中国,这只是一种常态。 虽然日本、韩国、印度的女性们 也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 但她们的劳动参与率却远远低于中国女性。
在抚育后代方面,中国女人更加苦逼。 有91.1%的女性认为自己承担了一半、 大部分、甚至全部照料孩子的责任。 不得不否认, 在中国男人集体父爱卷入缺乏的现状下, 中国女人确实担负起了 繁重又繁琐的照料孩子的任务。
图片来源:《绝望的主妇》 如果说照顾孩子让中国女人耗尽体力心力, 那孩子的教育简直让她们哑巴吃黄连。 2012年,上海一项针对16个区县学生家长的抽样 调查显示: 由母亲负责与学校和老师联络的占到63%, 主要承担家庭教育职责的占到62.4%。 父亲也并非全然不参与教育, 但都是间断式的、一时兴起的,嗯,你懂得。
家长群、校讯通、家长会、学校活动 几乎都被妈妈们“霸占”。 陪写作业、陪上兴趣班, 陪做手工、陪玩、陪聊, 几年下来,孩子学得咋样不好评价, 妈妈们倒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诗经论语三字经张嘴就来。 有位妈妈在女儿上了3年幼儿园后, 创意美术、黏土手工、废物改造、 立体手工、儿童烘焙样样拿手, 后来干脆辞职办起了儿童创意培训机构。
所以有句话叫,孩子“入学拼爹,开学拼妈”, 中国孩子的教育几乎全压在妈妈们的身上。
但即便已经“累成狗”, 仍然有70%多的中国女性想兼顾事业和家庭。 纽约工作生活政策中心一项研究显示, 中国女性是全球最有野心的女性。 76%的中国女性希望在公司内担任高管职位 或者最高职位, 要知道美国女性只有52%有这种想法。 难怪胡润富豪榜曾在2017年发布过一份 全球各国白手起家女富豪排行榜, 在上榜的12个国家88名女富豪中, 中国女性占了56个席位,占比64%,位列第一。 前10大白手起家女富豪中, 中国女性占了6位,并包揽了前3名。 中国女人真是强悍的存在!
图片来源:《杜拉拉升职记》 中国女汉子们在承担生儿育女、照料老公、 繁重家务的同时,早出晚归、兢兢业业, 满脸疲惫却又内心坚定地想在职场上 “杀”出一条血路。 公司要求女性独立、勇敢、自信, 认真细致又敢于挑战,富有创意又踏实肯干。 丈夫要求妻子温柔体贴、勤劳贤惠, 出得厅堂,下得厨房。 孩子要求妈妈有学识、知教养、懂陪伴, 情绪稳定,最好还是本详解版“十万个为什么”。
一个中国女人, 不但需要做好员工、好妻子、好妈妈、 好儿媳,好女儿, 更可能需要做一个好厨师、好司机、好财务、 好保姆、好采购、好心理咨询师、好按摩师、 好垃圾桶, 更恨不得一天工作24小时不眠不休, 自带太阳能充电板,奔赴周旋在各个“战场”, 时时刻刻血槽满满。 曾经有一种品质叫“中国制造”, 而现在有一种新的精神,叫“中国女人”。
图片来源:《杜拉拉升职记》 03 中国女人,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累? 除了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客观现实, 让女性们不得不外出工作,贡献一份收入外, 除了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 女性独立意识增强, 视野不再拘泥于照料家庭外, 能让中国女人这么玩命“折腾”的更痛心的原因,就是强烈的无安全感。
在中国,女人的青春期似乎特别短暂。 25岁不谈恋爱,就会被各种催促; 28岁前还没找到男朋友, 就容易被认为是“嫁不出去的老女人”; 如果到了30多岁还没结婚, 就会被称为“大龄剩女”。 一个女人,最好能在25岁到35岁这短短十年里, 快速恋爱、结婚、生娃, 妥帖又踏实地进入妻子和妈妈的角色, 否则便会被视作“不会拥有幸福人生的另类”。 这种社会集体潜意识 逼迫着女人不能在最黄金的年龄 像男人一样全身心投入工作, 而是随时准备挂好标签,沽价待售。
图片来源:《杜拉拉升职记》 《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和罗子君 就是当今中国女性生存现状的典型代表。 唐晶精明、能干又雷厉风行, 三十几岁不婚不嫁没孩子, 把所有精力全放在事业上, 才能在男性世界中争得一杯羹。 而结果呢, 与她一样单身的贺涵被称为“钻石王老五”, 她却仅仅是在人们眼中的 一个“有钱的大龄剩女”, 坚强背后隐藏无穷心酸。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实施的确实是两套评判标准。 而顺利进入婚姻的罗子君又幸福吗? 十年倚靠老公, 光鲜的全职太太换来的是无情的抛弃和背叛, 所以她才会感慨 “婚姻是男人哄骗女人吃下的毒苹果, 早晚有一天会毒发身亡”。 离婚后她只能倒退回十年前刚毕业的自己, 逼着自己硬生生从零开始。
相对于国外,中国男性离婚的成本太低了。 日本女性离婚后,除了会分到房屋财产, 还能分到丈夫50%的退休金。 英国人离婚即使房产不在女方名下, 为了子女的生活,也能分到。 而美国、德国、荷兰等国是有离婚赡养费的。 男人想离婚,必须支付给前妻一大笔赡养费, 以保障她们离婚后的生活。 而中国女人,几乎是在婚姻里“裸奔”, 如果不工作、没收入, 那么幸福靠得几乎就是丈夫的良心。 这些都让中国女人有强烈的危机感和无安全感:不努力,是自取灭亡。 靠男人,死得会很快。 客观现实逼着中国女人必须不停努力, 不断进化,最好做到水陆两栖全能, 才能看起来像个“赢家”而不那么容易被踢出局。
图片来源:《念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