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尤里蒙提 2017-09-11

      一,“盐帮古道”

  “盐帮”这是一个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名称,中国古代的盐,从开采到贩卖都是由官府控制的,因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缺盐人就难以生存,统治者控制了盐的供应,就等同于控制其统治下的百姓,所以中国古代的盐一直是由官府垄断控制,私人是不准进入“盐”这一领域的,官府颁发给一些盐商贩盐许可证,准许其贩卖运输官盐,所以最初的“盐帮”是正式的得到官府认可的贩运官盐的帮派,

  后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法制不完善,官府官员间的相互勾结允利,于是在官盐管理部门和“盐帮”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就有了所谓的“私盐”,

  在封建社会,官僚体系腐化堕落,他们往往利用其垄断的盐业贸易的特权牟取私利,当时盐价极高,其利润十分丰厚,所以江南的一些富商巨贾往往一起贩运私盐以图牟取私利,这些人的贩运团伙也是被称为“盐帮”,不过他们是贩运私盐的帮派,所以最初的盐商其实往往是一些草莽之辈,

  “盐帮古道”,就是古代的运盐之路,乍听一下,大家都会想起从小说中,电视剧里,电影内常有的记述:

  沿着“盐帮古道”,一路的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山民为挣一条生计,往来于这条古道,从宁海挑运私盐,跋涉于“盐帮古道”上,来到新昌贩卖,风霜辛苦自不待言,还面临着许多人为的风险,迫于生计,沿路村庄有些就强盗窝,而盐官差人更是如虎似狼一般,……

  诸如私盐,劫道,杀官,豪强之类的情节,大家都知道运盐之艰辛,盐帮之血性,因不管是运送私盐,或是运送官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是要依靠“盐帮”们手提肩扛的,从这条“盐帮古道”的这一头买进后,运送过来,再到“盐帮古道”的那一头去卖出,为了防备沿途豪强的劫道,防止盐官差人的抓捕,所以“盐帮古道”其实有好多条分岔路以避险,

  我们步行者计划在12月18日星期天那天去新昌走一下这条“盐帮古道”,计划线路是:从新昌大市聚镇青宅—结局山—里家溪—开口岩--新林乡棠家洲,计划徒步距离:20公里,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当天要走的这是一条从青宅村作为起点,通往结局山村……的“盐帮古道”,在中间的三岔路口还有通往“水帘尖”方向的“盐帮古道”,

 

     二,“水帘尖”

  “水帘尖”史志称东岇(岇:读ang)山,并有《东岇山志》:在新昌县城东南约25公里处,“水帘尖”海拔高656米,西接鳌峰,南联沃洲,脉自菩提峰来,遥接天台华顶,山体四面凌空,孤峰峭拔,登高远眺,新嵊两邑数百里如列掌上,山间有胜景水帘洞,自峰间直下,苍蟠翠峙间一洞天开,门悬飞瀑,高荡而下,壮丽无比,是新昌历史文化名山,水帘洞附近有潜公台,清斗潭,马蹄岩,画图岩,锁翠桥等景观,水帘尖山体四面凌空,孤峰峭拔,在山下看似乎不高,到了山顶,登高远眺,群山都在脚下,新嵊两邑数百里如列掌上,

  佛教般若学本无异宗创始人,东晋名士竺道潜曾在水帘尖那里隐居了三十年,

  唐朝诗人罗邺曾在水帘尖那里写过一首诗《题水帘洞》:“乱石飞下翠屏中,色共珍珠巧缀同,一片长垂今与古,半山还听水帘风”

  明代理学大师朱熹也曾在那里留有“水帘幽谷我来游,拂面飞泉最醒目,一片水帘遮洞口,何人卷得上帘钩”的神来之笔,

  登“水帘尖”,走“盐帮古道”,是新昌县重点推介的驴行线路之一,所以在走一走“盐帮古道”同时,我们也是要去攀登一下“水帘尖”,

 

     三,“盐帮古道”一(青宅-三岔口)

  2011年12月18日早上6:30步行者:马虎,波波,长生之道,丹顶鹤,润雨,LONG,桃子,小猪/不傻,清风,姚姚,开心每一天,东跑西颠,城东城西,道,雄鹰,逐渐消失,薰衣草,花非花,田田等一共19人在宁波农工商门口乘傅师傅和中巴车出发,直驶向步行起点:绍兴新昌县大市聚镇青宅村,终点:沙溪镇王家年村

  中巴车下高速,沿长碇线,经过大市聚镇,8:21我们到达青宅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的中巴车就停在青宅村大会堂旁边,大家纷纷下车,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然后出发走向“盐帮古道”,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走的这是一条从青宅村作为起点,通往结局山村……的“盐帮古道”,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8:35我们走在“盐帮古道”上,经过一座供行者休息的亭子,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一出青宅村,走在“盐帮古道”上,向对面山川处瞭望一下,就能遥望到青青的“水帘尖”山峰,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行走在“盐帮古道”上,时不时的能碰到有一些村民在这条“盐帮古道”上行走,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可是一条还没有荒废掉的古道呀,所以整条“盐帮古道”路况清晰,路面保护良好,基本上没有毁塌的地方,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条“盐帮古道”基本上是在半山腰上延伸,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有些地方是在山梁上蜿延前伸,“盐帮古道”甚至踌越“水帘尖”的峰顶,……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9:08来到一个三岔路口,这里竖有一块“盐帮古道”的路标牌,上书:“青宅”-“结局山”,指明中间线路是通往“水帘尖”方向,在旁边路标牌旁边还有一座凉亭可供步行者休息,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先要去攀登一下水帘尖,所以我在回望一下半山腰上的“盐帮古道”后,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就先往右拐,走向水帘尖方向的“盐帮古道”,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四,“盐帮古道”二(三岔口-“水帘尖”)

  沿“盐帮古道”走向水帘尖的途中,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有一个小村庄,名叫“上陈山”,这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老村,没有公路,就靠这几条“盐帮古道”,是一座老宅,老人的老村庄,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先穿越上陈山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遥望着水帘尖方向,向“水帘尖”峰顶上攀登,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是一条从峧头经上陈山村,通往“水帘尖”方向的“盐帮古道”,穿越“水帘尖”后,其将通往“水帘庵”,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这一条“盐帮古道”上系有各色丝带:有新昌驴友的红丝带,也有宁海驴友的黄丝带,……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大家奋力向上往“水帘尖”峰顶方向攀登,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9:32我们到达“水帘尖”(海拔660米)峰顶,“水帘尖”峰顶上有一座三角铁架子,我们先行到达的步行者在那里先拍摄了合照,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水帘尖”峰顶上还有一座国家测量标志,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水帘尖”峰顶上另外还有一块“盐帮古道”的指路牌,上书:“水帘尖-水帘庵”,就竖在通往水帘庵方向的“盐帮古道”旁,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水帘尖”峰顶上可瞭望到远处的我们曾经走过的“盐帮古道”全貌,还有层层梯田,和四周秀丽的山峰,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水帘尖”峰顶欣赏(海拔660米)

   9:38我们离开“水帘尖”时,原来的先遣队因他们想抄近路攀登“水帘尖”峰顶,所以对着“水帘尖”方向直插,结果走了岔路,所以与我们迎面相碰,他们还在继续往上攀登着“水帘尖”呐,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9:52我们重返上陈山村,穿越上陈山村,随后就直奔“盐帮古道”的三岔路口凉爽亭处,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9:59我们重返三岔路口凉亭,接下来我们按计划往右走,沿“盐帮古道”通往“结局”村_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五,“盐帮古道”三(三岔口-结局村)

  通往结局村的这一段“盐帮古道”有另一番风光,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0:09我们到达香炉殿,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一段的“盐帮古道”是:红土,红石,红山,……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一路基本是平行或下行的古道,比较;轻松的走向结局山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0:12我们到达“结局山”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结局山”村中有几幢老房子,这里还有几户人家,在村子中有一个小小的家禽养殖场,那里养着鸡鹅鸭,还有几只火鸡,村中还有一口有良好水质的水井,可以供大家洗脸,洗手,也可以做饭,不过我们还要继续前进,所以我们没有在“结局山”村停留,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穿越“结局山”,下面我们就走向“里家溪”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六,“里家溪”村

  “结局山”村走向“里家溪”村,这一路也都是下坡路,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一段的古道是另一种景色:青灰土,青灰石,青灰山,……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0:28我们到达里家溪村,里家溪村中有一座三孔石拱水泥桥,村民在桥上休息,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该桥建于1982年,建桥帐目仍公布在村中,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里是“里家溪村”走向“安岭头”古道的入口,一个美女拦在入口处向步行者收取买路钿,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七,“外泄下”村

  走向“安岭头”的进山古道也是路况良好,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走在“里家溪村”通往“外泄下”村的“安岭头”古道上,这条古道被盘山公路截成了好几段,我们随时穿越着公路,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重新走向对面的古道,这一路向上的古道路况仍是非常清晰,保存完好,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沿古道向上攀登,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1:00在一个三岔路口,因要翻越一个山岙,才能走向“外泄下”村,在这里出现了二个山岙,我们先向右拐,走上了错路,发现这个山岙方向不对,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幸亏发现及时,五分钟后,我们重新返回三岔路口,继续向上攀登,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1:11我们攀登上岭顶,穿越“安岭头”山岙,一路下山,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只走了三分钟后我们就到达一座废庙前,废庙里面有菩萨,厨房,床,……墙上到处是涂鸦,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废庙门口有路标,“上里家溪”,“旧许下”,“外泄下”,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方向对了,往左拐,走向“外泄下”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我们下坡走向“外泄下”时,古道又出现被公路截断,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条古道现在也仍是有村民在行走,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1:30我们经过“外泄下”村的小水库,走向“外泄下”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1:34我们就进入“外泄下”村,大家快速的穿越“外泄下”村,“外泄下”村比较大,五分钟后,我们在村子中找了一个地方,因我们准备在“外泄下”村子中吃中饭了,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外泄下”村中有许多老屋,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外泄下”村子中还有许多历史文字遗迹:“全党动员,大办农业”,“农业学大寨”,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外泄下”村口有二株香樟老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还有三棵梧桐大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步行者们在“外泄下”村用中餐,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2:21我们结束在“外泄下”村中餐后,准备重新出发,走向“年家岭”,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八,“年家岭”

  离开“外泄下”村后,我们沿公路走向“年家岭”,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公路王金线10公里里程碑牌处,步行者长生之道拍了一张特写景头,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2:32我们到达“年家岭”,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里还保存着一座过街古亭,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穿越“年家岭”过街亭后,沿“年家岭”古道走向“开口岩”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12:40我们已能遥望到“开口岩”村:对着“开口岩”村,我用照相机先远望“开口岩”村,再拉近距离欣赏“开口岩”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沿着“年家岭”古道继续走向“开口岩”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进入“开口岩”村前,我们见到一个特景:溪上“碇步”,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九,“碇步”

  “碇步”,是桥梁的原始形态,学术上称“堤梁桥”,因其形状酷似琴键,故有人称之为“琴桥”,据记载在浙江泰顺,永嘉,福建寿宁等地区分布广泛,在山里的溪水上处处可见,因溪水平时流量较小,只有夏季才偶发山洪,故勤劳聪明的山里人就发明了“碇步”这种坚固实用,省时省力的简易桥梁,它是山民过涧渡溪的主要依靠,它给山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碇步"石齿平整,一般每齿分高低两凳,其高凳可供肩挑者或涨水季节踏用,为主行道;低凳可容二人并肩同行,相对行人亦可从容互让,为次行道,古人在建设碇石,选择碇石时也颇费苦心,高的用白花岗岩,低的则用青方石,两种不同石质和色彩,构成了“碇步”优雅亮丽的外形,远远望去,似一排硕长的钢琴键盘,充满了节奏感,遥望整齐协调的碇齿,聆听潺潺溪流声,犹似徜徉于美妙的音乐境界,若夜晚渡溪过“碇石”,那碇石的参差错落和色泽分明,亦也可使渡溪人借微光而畅行,即使溪水初涨,行人也能摸着碇齿安然过溪,

  在“开口岩”村旁溪涧上见到的“碇步”,也是有高低二行道,其高凳主行道是“碇步”道,其低凳副道亦为长条青石道,“开口岩”村的这条“碇步”道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了,

  随着现代文明的拓展,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现在美丽古朴的“碇步”已很少能见到了,在溪涧跨渡溪流现在也都被水泥桥取代了,

  古“碇步”等原始风貌也许有一天会荡然无存,古“碇步”也许会从人们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不过它那优雅的身躯会残留在我抢拍到的照片中,

  12:49我们在溪涧见到一座“碇步”,有人在“碇步”上东跑西颠,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走向“开口岩”村时,遥望到前面有一座更长的“碇步”,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我们大家踏上“碇步”,在“碇步”上互抢景头,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现在是溪水的干枯期,所以大家都能轻松的走在“碇步”的主副道上,跨越过溪流,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一走过“碇步”,我们就到达了“开口岩”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十,“开口岩”村

  12:03我们到达“开口岩”村,在村中心广场上,一群老人在整理新昌小花生,与老人们略聊一会儿,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随后我们就一边穿越“开口岩”村,一边欣赏“开口岩”中的村景:村中心广场,村边溪坑,村办公室,村中“八星级文明家庭”,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开口岩”村口,我们一抬头就能遥望到“开口岩”,“开口岩”村以山命名,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开口岩”山下有红枫叶,在“开口岩”村口有300年树龄的苦槠”古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开口岩”村不远处,也就是在“开口岩”下,还有一座小庙:“它山殿”,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另外在“开口岩”山峰旁边,还另有一座秀丽的无名小山峰,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离开“开口岩”村,离开“它山殿”沿公路我们走向“生田”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十一,“生田”村--板栗林

  我们沿公路走向“生田”村,看到有近路就抄近路走向“生田”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3:28我们到达“生田”村,根据村民指点方向,直行是走向新林乡棠家洲村,因时间还早,在这里马虎老大准备加餐了,他向村民仔细的了介了线路后,征求大家意见,决定不去新林乡“棠家洲”村,改计划去沙溪镇“真诏”村,去村中欣赏一下新昌县级文保点,绍兴全市最长的石拱桥:“大庆桥”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根据村民指点:“生田”村中的这条道是通往走向沙溪镇“真诏”村的上山道,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二分钟后,在13:30我们出发走向沙溪镇“真诏”村,大家穿越“生田”村,向上攀登,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是一条半山腰的山道,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前面是一片板栗林,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穿越板栗林时,发现我们行走的板栗林山道上是一层厚厚的落叶,飘落的板栗树叶早己枯黄,落叶凋零殆尽,它将古道点缀得斑驳陆离,厚厚的落叶铺满一地,行走在这落叶道上,厚厚的落叶厚到把我们的脚面都掩盖住,我们在板栗树林中的落叶山道上快速的下行着,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板栗树林中的落叶山道我们快速的下行(录像)

  

  14:13路经一座“养鸡场”,在“养鸡场”中见识了真正的在山上放养的真宗土鸡,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条山道上平时也是有村民在行走,山道上的景色也还是不错呵,,有红枫树,有秋茅草,梯田上也有老人在耕作,……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4:26我们已能遥望到沙溪镇“真诏”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十二,“真诏”村

  我们大家快速的走向沙溪镇“真诏”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4:27我们就到达沙溪镇“真诏”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首先见到的是“真诏”村中一座长溪桥,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真诏”村中另外还有一座新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庆桥”,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十三,“大庆桥”

  大庆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沙溪镇真诏村西边,其横跨真诏溪,该桥为3孔石拱桥,全长56米,宽4.7米,高9米,两边各有32级石阶,桥孔跨径分别为13米,13.9米,和13.2米,条石干砌的桥礅立于岩石之上,桥礅设有分水尖,桥于牛郎织女渡河的七月七日造成,七月乃大庆之月,故名“大庆桥”,桥建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俞维乾募建(初为平桥,后被水毁,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由俞维乾在七夕日前召集村中父老议建洞桥,于翌年七月初七告成),此桥为绍兴市全市最长的石拱桥,在绍兴市区解放南路上另有一座桥,也名叫“大庆桥”,它是一座半圆拱古桥,为了二座桥的称呼上的区别,新昌的这座“大庆桥”就称为“真诏大庆桥”,

  “大庆桥”上披满了绿藤,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人站在“大庆桥”下,欣赏一下桥两边的绿藤,那是另一番景色,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大庆桥”上的台级道,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到“大庆桥”的桥面上,见到“大庆桥”的桥面是由小卵石舖成的,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大庆桥”的另一边竖着两块碑石:“大庆桥”碑牌和“大庆桥”说明牌,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在“大庆桥”上我们拍摄了个人照和集体照,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4:43我们离开沙溪镇“真诏”村,还要进行最后5里山路的攀登,这样才能走到“王家年”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十四,“王家年”村

  大家进行最后5里路的向山上攀登,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是条绕着山腰上的古道,我们沿古道走向“王家年”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从15:00开始是一路的向山下下插,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这一路都是板栗树林,我发现这一路的板栗树林中的土地是另一种颜色——黄土地,今天走“盐帮古道”见到三色(红,青灰,黄)的土,石,山,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5:10我们终于到达“王家年”村,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穿越着“王家年”村老屋,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欣赏着“王家年”村,那是老村,老屋,老人,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5:17我们来到省道公路旁,一天驴行爬山终点站到了,公路旁是一条从西坑水库流淌出来的大溪,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站在公路旁的大桥上,迎面的标语牌上书写着:“欢迎你”三个大字,其含义是:新昌欢迎你们去走一走“盐帮古道”,那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道,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15:27我们包的中巴车从棠家洲开到了,我们一天的“盐帮古道”爬山活动结束了,大家乘上中巴返回宁波来了,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十五,小结尾声

  从新昌大市聚镇青宅—水帘尖(上陈山)—结局山—里家溪—开口岩—生田—真诏—王家年直线距离18.1公里,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三位步行者实测的实际行走规迹图,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其具体距离是22.8公里,

  走“盐帮古道”,登“水帘尖”峰(海拔660米)

  早上8:21我们从青宅村出发,到下午15:17到达王家年村公路旁,再到15:27乘上中巴车,共费时约7小时左右(已包括中餐时间),

  这是一条保护得非常好的“盐帮古道”,整条山路基本上石级清晰,路况较好,路面较阔,线路比较安全,中途也有一些有特色的景点(水帘尖,开口岩,碇步,大庆桥……)可供步行者欣赏,此线路适合包车形式的大部队的驴友行走,途中村庄较多,有些村庄(如上陈山)就在山中,没有公路与与外界联系,就靠这条古道进出,所以这条线路上常有村民行走,

  想走“盐帮古道”全程的话,线路就比较长,有20公里左右,中途亦有许多村庄可供随时下撤,若想在中途下撤的话,那有些村庄虽然也有公路,但那些村庄就只适合小中巴客车进出了,所以要下撤就只能组织小分队去步行了,不过棠家洲,王家年紧靠公路,可是能停大客车的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