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一个充满昂扬雄浑之气的称谓,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 秦岭山脉与淮河构成了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古称关中。东有函谷关,西有萧关,南有大散关、武关,北有金锁关、秦关,其间的平原就是秦川,当地人称之为“八百里秦川”。 望秦川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此诗是诗人将归东川临离长安时,眺望秦川之作,它以明净的色调,简洁的笔触,描绘出长安一带山川明净而阔朗的秋天景色。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体现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之情;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条、清冷,体现了作者去官途中的怅惘和凄凉之情。全诗写景细致,笔墨简淡,线条清晰,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前两句用反问语气通过东流的渭水抒写思乡之情,后两句承接上文,写不能返回故乡的诗人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进一步表现自己的情思。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深沉。 骆谷晚望 唐-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此诗描绘了诗人傍晚登上骆谷时所看到的景色,用以反衬自己'去国还家'的屈辱之情。全诗以乐景写哀,通过对比反衬,使得诗味更显浓郁,诗意更显婉曲,令人回味无穷。 入秦川界 唐-卢照邻 陇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石径萦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 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秋晚野望 唐-左偃 倚筇聊一望,何处是秦川。 草色初晴路,鸿声欲暮天。 陇头水 唐-沈佺期 陇山飞落叶,陇雁度寒天。 愁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 西流入羌郡,东下向秦川。 征客重回首,肝肠空自怜。 谪居海上 唐-熊皦 家临泾水隔秦川,来往关河路八千。 堪恨此身何处老,始皇桥畔又经年。 长安春望感怀 宋-寇准 灞岸春波远,秦川暮雨微。 凭高正愁绝,烟树更斜晖。 渭上秋夕闲望 宋-魏野 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新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雨晴复赋一绝 宋-石介 过关何事懒摇鞭,酷爱三峰落马前。 天气清明新雨后,山光日色满秦川。 望秦川歌 宋-周麟之 锦囊留得玉环香,不见佳人空断肠。 北望秦川烟草满,尚疑飞燕舞昭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