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误区

 秦岭之尖 2017-09-11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误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能够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可分为几大类: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及促胰岛素分泌剂等。目前我国常用的降糖药分为两大类: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由于口服降糖药使用方便,大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门诊患者更愿意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

临床上,很多患者都能坚持长期服用降糖药。但是,能理想地控制血糖水平的糖尿病人不足十分之一。除了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患者病情差异外,多数人没有正确地使用降糖药物,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常见的误区是:

不控制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以帮助其恢复功能。不控制饮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药来抵消,好比“鞭打病马”,是错误并且危险的。

随意调整用药量。很多患者根据自觉症状,因无明显不适,随意调节降糖药用量,导致血糖控制不力。当血糖非常高时,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并不是说没有明显这些症状的时候就可以高枕无忧。

随便换药。普通患者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并不十分了解,例如有的患者不知道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的,而在服用过程中觉得无效,于是随便转换成别的降糖药。这样是不可取的。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不要太早下结论而擅自换药。

不定期复诊。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不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风吃药。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不接受胰岛素。该用胰岛素的时候不接受胰岛素治疗。

认为进口药或价格高的药就是好药。实际上在治疗过程中,不存在哪种药“更好”的概念,科学的说法是哪一种降糖药更适合。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盲目信任“根治偏方”或糖尿病特效药。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停止现阶段有效治疗,而去寻找“灵丹妙药”。殊不知,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人们与糖尿病长期斗争的智慧结晶,是经过严格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

盲目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人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损伤肝肾功能。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实,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患者应多咨询专科医生,克服治疗的盲目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口服降糖药的疗效,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资源浪费,达到安全用药、保证疗效的最终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