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太后 吕雉这个人物,有其悲剧性,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的固有缺陷导致,也来自刘邦这个丈夫身上,吕雉之子刘盈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其母亲形象上的悲剧色彩。刘邦的确怀有“安得猛士守四方”侵吞天下的豪情,就算西楚霸王项羽力能扛鼎,最后还是倒在他的脚下,但刘邦在骨子里,就算登上汉高祖这位,其实也还是泗水那个亭长一样的流氓。 吕雉作为刘邦的正宫娘娘,贫贱之妻,是实质上的“上厅堂,下厨房”,刘邦造反所引发的来自秦王朝势力、各方反王势力,尤其项羽所部对刘家所带来的如泰山压顶的风风雨雨,是吕氏一个人抗下来。吕雉“进化”成吕后,自然是无人敢一羽以加之,但就她对刘邦的付出而言,这样的地位和利益是分所应当。 吕雉之父吕太公,在刘邦未发迹时,也算当地有数的大人物,吕雉作为他的女儿,当然也是大小姐“一枚”。吕雉嫁给一个亭长,不要说当时刘邦的流氓之名“广为流传”,就算刘邦是正儿八经的文士之流,那也是谈不上门当户对的——吕父以刘邦的“龙虎之象”吕雉委身下嫁,是为其人生中最初的悲剧。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女的如意郎君不该是脚踏七彩祥云?或许这样说对前人不够恭敬,但昔日刘邦以泗水亭长的身份迎娶吕雉,脚上多半也应该是踩了点东西,否则恐怕没有这样的运气。 如果说“在家从父”是吕雉悲剧的开始,那“出嫁从夫”就是她悲剧的发展。刘邦落草后,刘邦家人因此受到牵连,吕雉首当其冲,几乎被讯问之人奸污;刘邦、项羽大军在荥阳对峙,项羽突然发狠,要在两军阵前烹煮刘邦家人包括吕雉在内,要逼刘邦就犯,却得了个“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刘邦虽未在回信中提到吕雉,但她无疑是首当其冲,本应脚踏祥云的英雄给了个这样的反应,虽是出于大局考虑的无奈应对,但打击是可想而知。甚至有传言,刘邦三番四次将妻儿踢下马车,只为了逃命快一些,若非樊哙等人相济,倒也不知谁人为刘邦后继,虽是传言,不见得确有其事,但刘邦薄情为人津津乐道,吕雉婚后的处境可见一斑。刘邦对戚夫人的宠信,甚至欲立戚夫人子为太子废除吕雉之子刘盈,则是吕后艰难处境的集中体现,刘邦死后,吕后为泄愤将戚夫削成人棍扔进厕所,是其怨念的集中体现。 吕后之子刘盈,是她悲剧发展的高峰。刘盈懦弱,实无政治家资质,对于母亲加之于戚夫人身上的报复并不理解,更加以刺耳的谴责,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何其悲事? 由上可见,吕后一生,可说生活在悲愤之中,她的确没有半分对不起刘邦,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她的操持,让刘邦免除了后顾之忧,而杀韩信、彭越等手握大权的功臣,则是为汉朝社稷稳定建功。吕后在伸手朝政时,固然打击对手,但也在稳定天下,一为稳固民生、社稷,二来也是求取一些中间派、反对派的支持,至于后来吕后去世,吕氏几乎遭遇族诛,实是男权社会女子掌权悲剧演进的极致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