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膏、玉露油膏、黄玉膏、文蛤膏、五枝膏 痈是一种发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的急性脓性恶疮。古人以为多由气血稽留荣卫不和所致。本病以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以高起皮面为特征。犹如土从平地壅起,故名痈。痈字在中医的古籍中多与疽、疮、疖联用,如痈疽,痈疮,痈疖等。其实皆由细菌性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体表炎症。古人以其外形各异,故分别命名。 1. 金黄膏 【方剂来源】《外科正宗》。 【适应病证】 主治一切阳证,如痈、疽、疔、疖等。 【药物组成】 天花粉300克,黄柏、大 黄、姜黄、白芷各150克,陈皮、厚朴、甘 草、苍术、天南星各60克。 【配制方法】 上药共磨细末,按药末1/5,凡士林4/5的比例,调匀成膏。 【使用方法】 局部涂敷,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疮疡属于阴证者勿用。 【典型病例】张某,男,30岁,1985年3月21日初诊。3日前因牙龈发炎,引起右颌下肿痛,经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佳。诊脉象弦数,舌苔薄。拟方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金黄膏外敷,每日1次。用药3次后,肿势大减,5日后肿消痛止而愈。 【按语】 此油膏原名“如意金黄散”制 成散剂备用,用时根据病情调成膏剂或糊剂即可。 2. 玉露油膏 【方剂来源】《药科启秘》。 【适应病证】 用于痈、疖等阳性疮疡。 【药物组成】 芙蓉叶(去梗茎)细末60 克,凡士林240克。 【配制方法】 先将凡士林熔化冷却,再将芙蓉叶细末徐徐调制而成,另加入医用石炭酸10滴,调匀。亦可用香油调。 【使用方法】 用时将该油膏用刮子均匀的涂在消毒纱布上,贴敷于患处。 【注意事项】 疮疡已破溃或疮疡半阴半阳证、阴证者不宜使用本油膏。 【典型病例】 陈某,女,19岁,1986年10月8日初诊。诉左腿腘窝处起肿块,疼痛,行走不便。经青霉素、鱼石脂膏等药治疗,效果不显。诊脉象数,舌苔薄黄。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法,经用玉露油膏外敷5次痊愈。 【按语】 本膏药具有较好的凉血、清热消肿的功效。近年来各地用此药治疗痈、疖、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结炎等均有疖、蜂窝
3. 黄玉膏(一) 【方剂来源】《北京中成药成方选集》。 【适应病证】 疮疡肿毒之红肿坚硬者。 【药物组成】 大黄15克,黄柏15克,黄 芩16克,白蜡90 -120克,麻油500克。 【配制方法】 将麻油置锅内上火熬前三 味至枯,去渣滤净,加人白蜡(夏多冬少)熔化,胶合均匀即成。 【使用方法】 将油膏涂敷患处,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注意事项】 属阴证疮疡者禁用。 【典型病例】周某,女,10岁。1988年11月3日初诊。右腋下出现红结块,疼痛3日, 经用六神丸、先锋霉素等药治疗,均告无效。查舌苔薄白,舌质偏红。证缘热毒结 聚,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为法。黄玉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换药5次即告痊愈。 【按语】本膏用麻油,白蜡调和而成。尤其适用于皮肤容易过敏的患者。对黑膏药,凡士林过敏者最为适宜。 4. 文蛤膏 【方剂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1990年第 【适应病证】 痈、疽、疖、肿。 【药物组成】 五倍子粉(研细末)2.5千 克,糯米1.5千克,红糖2.5千克,陈醋2.5 千克。 【配制方法】 糯米煮汁约5000毫升,去渣,把红糖、陈醋加入糯米汁内,文火煎约 30分钟后,再将五倍子粉徐徐加人,不断搅拌,文火煎约1小时成黏胶状即可分装备用。 【使用方法】 临用时按患处大小摊膏药,所摊膏药略大于患部,摊膏药所用材料消毒 纱布、牛皮纸均可。一般隔日或每日换药。 【注意事项】 用以痈、疽、疖肿外敷治 疗,未成脓或化脓溃破均可用。治疗溃破之痈、疽、疖肿,应将溃破处暴露,加用引流纱条使引流通畅。少数患者贴膏药后局部有痒感,无其他不良反应,可不作处理。 【典型病例】 胡某,男,40岁。右大腿 内侧脓肿溃破1天,左大腿内侧肿痛3天。检查:右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有7-8厘米大小肿块,中心溃破流脓,色紫红,触之边缘 有波动感。左大腿内侧有6厘米大小红肿硬 块。诊断:双侧大腿痈(脓肿)。即用文蛤膏外敷患部,每日换药1次,共换药4次,右大腿溃破愈合。换药6次,左大腿肿消痊愈。 【按语】 临床用以治疗痈、疽、疖肿患 者200余例,均获良效。
5. 五枝膏(一) 【方剂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6年 【适应病证】 外用治疗疮痈,溃疡。 【药物组成】 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制乳香、制没药、东丹,香油 【配制方法】 取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各4寸(如筷子粗,截 为数截),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研极细末),东丹60克,香油120克。铁锅内将香 油先行熬开,投入5种树枝,待炸焦后把树 枝与碎渣捞出,继人乳香、没药熬制滴水成珠状,始加东丹搅匀再用慢火熬3-5分钟, 离火冷却,密贮备用。 【使用方法】 膏药加温熔化,以无菌竹片或金属片蘸膏涂于消毒纱布上,膏药厚度为0.2-0.3毫米(分泌物多宜厚,少宜薄),其大小以刚覆盖疡面为宜,最后用胶布固定。分泌物多者每日换药1次,少者酌情3 -5天换1次。 【注意事项】 换药需无菌操作,动作轻柔,药后痛剧或疮周皮肤剧痒起疹,可能对膏药过敏,停用该药,反应即自行消失。 【典型病例】 本组40例次,除1例系72岁高龄,短期内未好转而自动出院外,余39 例次2 – 270天疮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 57.1天。 【按语】 本方中柳枝、桑枝除湿消肿、活血定痛;槐枝、榆枝、桃枝疏通经脉、利 湿解毒;乳香、没药祛瘀镇痛、生肌收口;东丹拔毒止痛,收敛生肌。诸药协同,共奏殊功。 注:本文仅供参考,请在正规医师指导下用药 |
|
来自: 过客bn2akq269w > 《理疗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