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首任帝——姒禹

 金色年华554 2017-09-11

姒禹(公元前2260年----公元前2198年),姓姒,名禹,又称戎禹、崇禹、伯禹、大禹,字文命,号高密。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首任帝。姒禹传说是黄帝的后裔,他的先祖为颛顼高阳氏,父亲是崇伯鲧,母亲为修已氏首领女志(又称女狄、女嬉)。鲧原是颛顼高阳氏的远支苗裔,其族因不被祖上重视,远迁于西部的边境地区,与西戎人为伍,故而又称他们为戎人。鲧年轻时到修己氏部落走婚,被年轻的女首领女志看中,二人便在修己氏的活动中心石纽(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南十里)结为夫妻。

帝密五年(辛巳,公元前2260年)六月初六日,女志在石纽生下了禹。据史书记载:修已氏梦见流星入怀,醒来就有了身孕;又说修已氏在山上游玩时,因吞食薏苡而怀孕。传说禹生下来时有虎一样的鼻子,嘴巴很大,耳朵有三个孔,头戴钩铃星宿,胸画北斗星宫,脚掌纹有字迹。因此便给他取名文命,又称禹,以姒为姓,称作姒禹,亦称姒文命。其父鲧是一位机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物,以善于治水而闻名天下。

在五任尧帝祁裘执政时,便奉命跟随共工氏治水,是共工氏的得力助手,但是共工氏多年治水无功,引起了朝廷的不满。有一次,五任帝祁裘命辅政大臣姜密往治水前线视察,因姜密毫无根据地对治水工作胡乱批评,激怒了年轻气盛的鲧,便当众顶撞了他,使他很没面子。姜密十分气恼,从此便和鲧结下了怨恨。后来,五任尧帝祁裘去世,六任尧帝姜密即位,大封群臣,把鲧封在了崇邑(今河南洛阳市嵩县北),此后鲧被称作崇伯鲧。共工氏因治水无功,被六任尧帝姜密免去了治水总指挥的职务,大臣们一致推选崇伯鲧。尧帝姜密向来与崇伯鲧不和,不打算让他去领导治水,便对大臣们说:“鲧毁败族人,狂傲自大,不可以让他担当这样的重任。”但是许多大臣们都认为,崇伯鲧为了治水曾多次奔波于各地,见多识广,有着丰富的治水经验,领导大规模的治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以让他试一试。尧帝姜密见大臣们众口一词,都举荐崇伯鲧,也不好再固执己见,只好任命鲧来领导治水。

崇伯鲧受命治水时已经五十岁,但身体依然十分强壮。他率领修己氏、龟熙氏、鸱鴞氏、应龙氏、句龙氏、鹳兜氏等族众,先从黄河壶口治起,开始了艰难的治水工程。崇伯鲧总结了共工氏治水失败的教训,创造出了自己的治水方案。他认为:治理洪水的关键是引导千条江河归大海,引水归海的关键是清理出河流下游的河道,而清理下游河道必须得截断上游水道才能进行。于是,崇伯鲧率领着治水大军先用积石截断黄河上游,让黄河水暂时流往人烟稀少的地方,然后在下游开工梳理河道。然而到了雨季,上游水位猛涨,冲毁了堤坝,黄河像一头猛兽,带着大量的泥沙咆哮着冲向下游,把人们辛苦数月清理出来的河道再次淤平。面对失败,许多人都垂头丧气,愁眉苦脸,对治水失去了信心。崇伯鲧却没有灰心,继续率领治水大军与洪水进行顽强的搏斗,堤坝冲毁了就再修筑,然后继续清理下游河道。可是第二年雨季来临,河堤再次被毁,河道又被淤平。就这样毁了修,修了毁,一连持续九年,累死的人成千上万,治水却没有丝毫成就。崇伯鲧心急如焚,为了制服这滔滔的洪水,他以身犯险,下令搬运圣山上的“息石”和“息壤”来修筑堤坝。据说息石和息壤具有超强的神性,有着不可抗拒的神力。果然,凡是用了圣山的息石和息壤的堤坝,洪水袭来时都安然无恙。崇伯鲧大喜,便下令在每一段堤坝上都用息石和息壤护理,以对抗凶顽的洪水。这一招果然灵验,洪水绕开河堤流往别处,治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所谓“息石”和“息壤”,实际上就是圣山上的岩石和粘土。圣山是尧帝的私有财产,是天子观光游览的地方。圣山在当时是不可侵犯的,动用圣山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要向天子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按规定动用。崇伯鲧私自动用圣山的砂石,就等于是藐视天子,因此引起六任帝姜密的极大不满。

崇伯鲧治水初见成效,正欲使人往帝都报喜,忽闻信史传来消息,说天子已经选定舜为帝位继承人,位列三公之首。崇伯鲧大怒,对信史说:“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此帝之不公也!。”便使人入朝质问,以示抗议!尧帝姜密问计于虞舜。虞舜说:如今天下有“四凶”为害,崇伯鲧就是其中之一,要想使天下宁静,必须要除掉四凶,以安民心。尧帝姜密觉得舜的主意很对,便授权给他,让他设计逮捕四凶族的大酋长,然后迫使其族远迁于边远蛮荒之地。虞舜以崇伯鲧盗用帝之“息石”“息壤”的罪名,将他逮捕治罪,并强行以武力迫使其族人迁往羽山。这时,崇伯鲧的小儿子姒禹已经二十二岁,生得虎背熊腰,身高九尺九寸。近年来他一直在跟随父亲治水,他认为父亲治水已经尽力,尧、舜两帝对父亲的处置很不公正,他要求为父亲讨回公道,便指责虞舜说:“如今洪水肆虐,万民受害,治水排险,刻不容缓,怎么能因家父有罪就停止治水呢?希望天子能容许家父戴罪立功,善始善终完成治水大业。”虞舜沉吟良久方说:“你父治水无功,而且犯有重罪,天子不可能再用他领导治水,我看你身强体壮精明强干,不如让我来奏明天子,保举你来领导治水。”就这样,舜把禹带回帝都,向尧帝姜密推荐他代父治水。

尧帝姜密任命禹为司空,代替他的父亲鲧领导治水。他认真地研究了父亲的治水经验,觉得父亲“开挖河道,疏通百川,引诸水归海”的治水经验是可行的,并没有什么不对,可见尧帝和舜对父亲的治罪,并非是因为治水,主要还是父亲居功自傲,得罪了尧、舜二帝。姒禹总结了父亲治水无功反而获罪的经验教训,十分注意摆正与尧帝和虞舜的关系,处处小心谨慎。他请求尧帝和虞舜给他调拨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同时给予他依法惩治阻碍治水工程的诸侯和部落的权力。尧帝和虞舜见他恭顺老实,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便答应了他的所有请求,对他的治水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于是,姒禹一面继续采用父亲所施行的疏通河道、加固河堤、引百川归海的治水方案,一面挑选一批强壮的勇士组成军队,征讨那些阻碍治水的部族,使治水工程大大加快了进度。

崇伯鲧被流放到羽山后,对尧帝和舜又恼又恨,自己全身心扑在治水大业上,辛苦操劳将近十年,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和封赏,反而落得个流放治罪的下场,真是可恼可恨!可是自己势单力薄,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崇伯鲧暗气暗憋,不久他便恼恨成疾,病逝于家中,终年六十二岁。他死后,遗体被葬在了羽山。他的儿子姒禹因忙于治水,无暇去看望父亲,父亲去世他根本就不知道,因此没能参加父亲的葬礼。父亲死后月余,他才得到凶信,只好望空拜祭,放声大哭。

姒禹化悲痛为力量,决心努力完成父亲遗留下来的治水重任,以此取信于天下,赢得民心。他始终认为,他的父亲崇伯鲧是尧和舜迫害致死,这杀父之仇将来一定要报。姒禹仍然采用的是父亲鲧的治水方法,筑坝挖沟(远古时称河为沟),清理水道。筑坝时,仍使用圣山上的“息石”和“息壤”,以镇河妖。可是,天子并没有因为他动用了“息石”和“息壤”而对他治罪。可见,当年天子治鲧之罪,并非是因为他盗用了“息石”和“息壤”,而是因为他与虞舜争权。姒禹把这一切都暗暗记在了心里。

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首任帝——姒禹

禹在治水工程中遇到了阻力,一些居住在黄河和长江沿岸的部落,为了本部落的局部利益,不允许禹在他们的土地上开挖河道,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进度。禹被迫向天子申请,要求建立一支维护治水的专业武装部队,对阻挠治水的部族进行打击和征伐。这一建议得到了尧帝和虞舜的支持。于是,禹便挑选一批勇武的壮士组成军队,使专人对这支军队进行军事训练。接着便开始以武力征伐那些阻挠开挖河道的部族,迫使他们牺牲局部利益,顾全治水的大局。姒禹先后以武力征服了曹、魏、屈骜、有扈等诸候国,不但使治水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还逐步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力量。一次次征战的胜利,也使姒禹进一步认识到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的重要性。

姒禹治水八年到达涂山(今浙江绍兴市西北约四十五里),结识了涂山氏的少女女娇,二人一见钟情,很快便在族人的主持下结了婚。为了治水大业,姒禹婚后四天便告别爱妻,踏上了治水的征途。女娇与他情深难舍,依依惜别,一直目送他望不见踪影,才独自带着侍女归家。姒禹也深爱着女娇,在治水的日子里,他时常梦见女娇依偎在自己怀里。他真想长上一双翅膀飞到女娇的身边。但是他不能,治水的责任重如山,他怎么能因为一己私情而误了治水大业呢!为了控制自己的情感,他后来曾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探看妻子,这不是因为他心狠,而是他实在不忍心再面对那痛苦的离别之情。在他最后一次路过家门时,一位邻居告诉他,说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让他回家去看看。他拒绝了,只是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作启。让邻居转告他的妻子女娇,说等他治水成功以后,马上就会回家去看望她和孩子。然后便匆匆赶往治水工地。姒禹一心扑在治水事业上,节衣缩食,自己住在十分简陋的屋子里,而把全部财力都用在开沟挖渠的水利工程上。治水十三年,他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大禹。后来,他终于引百川归海,治服了泛滥的黄河和长江,完成了治水任务。姒禹治水成功后,尧帝姜密为了表彰他,将他封在了高密(即阳翟,在今河南禹州市),并赐给他黑色的玉圭,特许他手捧着玉圭入朝。他治水归来入城时,全城百姓都扶老携幼走出来,争相观看这位了不起的治水英雄。

六任尧帝姜密去世后,虞舜即天子位,迁都于蒲坂(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蒲州镇),改国号为虞,仍命姒禹为司空,掌管农业和水利。由于姒禹治水立了大功,他的名气在全国也越来越大,声望已经超过了帝舜,他便渐渐有了谋取天下的野心。他先使匠人在一块绿色的石板上镌刻了一幅图,乘黄昏夜色朦胧之际,使人秘密潜入水中,用一条涂成黄色的雕刻着龙头的独木舟,将石板推上洛水岸边,连呼三声“文命”,然后又悄悄从水下把独木龙舟推走,这便是所谓的“黄龙献图”。姒禹命人将石板抬上岸。石板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红色文字,姒禹找来贤者辩识,说这是天书,载有“洪范九畴”,意思是禹乃真命天子,受命治理天下,舜应该让位于他。——当然这一切都是姒禹的亲信精心策划安排好了的。

虞舜醉心于歌舞音乐,疏于朝政,引起一些大臣的不满。司空姒禹借机广交朋党,招纳英雄豪杰,在国内形成了强大的势力。这年春天,一个爽心悦目的晴朗天气,虞舜正率一班大臣在宫中欣赏歌舞和音乐,钟、鼓、石、磬、笙、竽之声播散在国都上空,十分悦耳。就在这时,姒禹突然率军队包围了宫殿,凶恶的士兵手拿着武器冲入了宫中,一下子打破了宫中美好和谐的气氛。突发的暴乱仿佛晴天霹雳,烈火烧屋,宫中立刻大乱,演奏的艺人吓得丢掉鼓槌,推倒钟、罄,舞蹈的艺人吓得抱头卧地,乐队的指挥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跑。姒禹命令现场安静,然后在现场发表讲话,他列举了虞舜数条罪状,对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指责他贪欲误政,已经没有资格再当天子,强迫他把天子的神权交给贤德之人。于是朝中的一些大臣便请求虞舜让姒禹代行天子之事。虞舜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早就看穿了姒禹的阴谋,但自己年事已高,子孙中又没有一个是出类拨萃的人,也只好顺水推舟,同意让姒禹来代行天子之事。于是,虞舜传旨诏告天下,由司空禹代替他行使天子神权。他自己只负责管理朝廷上的一写普通政务。

虞舜的长子姚义钧不满于姒禹的专权,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企图把姒禹赶下台。这件事被姒禹知道了,他不动声色,暗中搜集姚义钧的不法罪证,准备除掉这个对他构成威胁的对手。姒禹给姚义钧罗织了数条罪状,请求虞舜对他治罪。虞舜明知道儿子是冤枉的,可又不敢据理力争,在姒禹的逼迫下,不得不把儿子姚义钧贬封在了商邑(今河南商丘市南),并限十日内离开帝都,无天子诏书不准私回帝都。实际上这种做法和迁徙流放没有多大差别,故史书上又称“帝放义钧于商”。此时,姒禹已经全面控制了朝政,完全把虞舜架空了。他首先对国家的行政区域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虞舜的十二州,将全国重新划分为九州。同时向各州牧摊派赋税(岁贡),建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税收制度。虞舜虽然对这项改革不满,但他已经无力与其抗争,也只好听之任之。

南方的有苗氏(古国名,又称三苗,为九黎蚩尤氏后裔)作乱,他们以姒禹专权为借口,不但拒绝纳贡,还向虞舜政权的边境发起攻击,疯狂掠夺边境居民的财产。虞舜以前曾多次派军队征讨,一直未能平服。姒禹决定亲征有苗,便把国内的工作都做了妥善安排,择吉日领兵出发。这一次征战打的十分艰苦,足足持续了三年。最后终于获胜,迫使有苗一族迁往三危(今甘肃九泉敦煌市东南)。姒禹南征期间,朝政名义上仍交给虞舜管理。但是,虞舜已经是八十多岁,虽然有心乘机恢复自己的旧制,无奈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朝中上上下下四梁八柱的主要官员都是姒禹的人,想恢复旧制谈何容易,也只好作罢。岁尾,姒禹南征凯旋而归。文武大臣和城中百姓都出城迎接,欢迎南征的大将军归来。

虞舜已经八十四岁,身体仍很健康。姒禹念念不忘当年先父遭尧帝和舜的迫害,全族流亡于羽山,使得父亲悲愤而死的旧账。于是,他在朝廷上宣布,为了体察民情,舜帝近日动身前往江南巡狩。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流放。众所周知,四千年以前的中国,还没有象样的道路,远行主要靠乘船走水路。如果走陆路,必须要有一拨人在前边开路,后面的人才能顺利通过。因此那时的出巡绝非像乾隆皇帝下江南那般潇洒,更不像我们今天坐火车乘飞机旅游那样轻松。那时的巡游极为辛苦,不要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长途跋涉的远行。但是,虞舜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姒禹已经向全国发布了帝舜南巡的公告,他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上路。他知道此番远行恐怕是再无归期了,便拉着爱妃女英的手老泪纵横。他的爱妃女英坚持和他同行,说是要和他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姒禹为帝舜南巡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文武大臣都护送到出城才止步。虞舜和他的妃子女英在卫队的保护下乘车离开帝都。由于舟车劳顿,南巡的队伍渡过长江以后,虞舜就病倒了。行至苍梧之野(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虞舜便含恨去世。他的妃子女英悲痛欲绝,独自跑到竹林中痛哭。她的泪水滴在竹叶上,竹叶上便出现了斑斑纹络,就形成了后来的“斑竹”。唐朝诗人胡曾有诗云:“虞舜南捐万乘君,灵妃挥泪竹成纹”,说的就是这段故事。女英又称灵妃,她痛哭之后,不愿再苟活于世,遂投河而死。虞舜死后,姒禹的亲信和那些见风使舵极力巴结讨好他的大臣,都劝他自立为帝。姒禹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为了掩人耳目,进一步收买人心,没有采纳大臣们的意见,而是假惺惺地把虞舜的孙子美叔扶上了帝位。他这样做,既掩饰了他迫害君王的真像,又显示了他忠君贤孝的美名,可谓用心良苦。

姚美叔是一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空长了一副好皮囊,思想颓废,灵魂空虚,根本不堪为帝。他虽然坐上了帝位,但姒禹并没有给他实权,他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帝王。好在他这个人对权力并没有多大兴趣,在他心目中,人生的价值就是享乐,天下兴亡无关紧要,每天只要能尽情地寻欢作乐,身边时刻有美女相伴这就足够了。其实姒禹早就看透了他,早就知道他是个不成器的花花公子,把他扶上台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过渡阶段的使命而已。因此,他便极力满足美叔的奢华和欲望,让他终日沉迷于音乐歌舞和美女之中。美叔的宫中有妃子和宫女百余人,都是姒禹从各地为他挑选来的美女。他贪色纵欲,日夜淫乐,强健的身体逐渐衰弱。但是,他却对姒禹感恩不尽,是姒禹满足了他生理上的种种欲望,姒禹才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人。由于姚美叔终日荒淫无度,身体日益衰弱,他知道自己阳寿不多了,便破天荒地临朝,召集大臣祭天告祖,宣布立姒禹为帝位继承人。

姒禹再次向二任舜帝姚美叔进献了两位极为性感的江南美女。姚美叔喜不自胜,对二女爱之颇深,日夜不离,仅月余便被二位美女靠的油尽灯干,一命呜呼。

----姚美叔称帝的这一段历史,在正统的历史书上是看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正统史书都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唐尧、虞舜都是儒家所塑造的圣贤,圣贤怎麽可以有这样的不肖子孙呢?所以便把这段历史改写了,让虞舜活了一百岁,又编撰了动人的禅让故事,世代流传,家喻户晓。而真正的史实却被当成了荒诞不经的野史,只能在民间悄悄流传。二任舜帝姚美叔病死,姒禹正式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夏,并以丙子年(公元前2205年)为夏禹元年。

姒禹正式即位后,首先对他的族人进行了分封,据《史记》记载:姒姓贵族一共受封了十二个诸侯,这十二诸侯是: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斟罐氏(又作斟戈氏)、彤城氏、有褒氏(又作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这十二诸侯分封在全国各地,是夏王朝的嫡系核心力量。

夏禹元年(丙子,公元前2205年),有个叫仪狄的人发明了酒,并献给夏王姒禹。因为酒味甘甜,姒禹多喝了几杯,就醉了。醒来后他对大臣们说:“酒能麻醉人的心智,后世必将有因酒而亡国者。”于是,他从此不再饮酒,同时还疏远了发明酒的大臣仪狄。这里所说的仪狄发明酒,只是指他第一次为酒命名,其实我国早在黄帝朝以前就已经有了酒,只不过那时不叫酒,称作醴酪。《通鉴外纪》载:“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可见中国的酒文化最少也有五千年历史了。同年,姒禹“颁夏时于邦国”。这是我国古代历法之一,简称夏历,又称阴历、农历、旧历,实际是一种阴阳历。史称夏历为夏小正。夏历以寅月为岁首,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以十二月或十三月为一年。月分大尽和小尽,大尽每月三十天,小尽每月二十九天。每年所差时间用置闰法调整。夏历的置闰法是: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同年,姒禹认为皋陶是国中之大贤,因此确定他为天子继承人。而此时皋陶已经年过百岁,比姒禹还大。

夏禹二年(丁丑,公元前2204年),年过百岁的皋陶病死于家中,姒禹又推举伯益为帝位继承人。据史书上说,唐尧和虞舜两朝施行的是“禅让制”,帝位不传给儿子或兄弟,而是传给本族内的所谓贤者。姒禹对此举并不赞成,但他为了能够赢得一个贤君之名,却不得不推举皋陶为天子的继承人。皋陶是位年过百岁的老头子,比他的年龄还大,不满一年就死了,姒禹便又推荐伯益为帝位继承人。但是,他确立伯益为接班人的同时,却把国家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儿子姒启。他让姒启率国家的常备军驻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练兵,并把朝中一些精明强干的大臣派到姒启身边去辅佐他。从而埋下了禹死后夏王朝内部暴发战乱的隐患。

夏禹五年(庚辰,公元前2201年),姒禹率众往南方巡狩,在涂山(即当涂山,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东南)大会诸侯。姒禹与众人乘船渡江,船行驶至江中心时,忽然看见有两条黄龙用背部把一条大船托了起来,船上的人都惊恐万状。姒禹笑道:“我受命于天,竭尽自己的能力为天下人造福,生是人的本性;死也是命中注定,对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那两条黄龙听了他的话,便摇头摆尾地离去了。同年,“禹以历山之金铸币”。姒禹下令把从历山(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雷首山)开采的铜铸造成货币,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铸币记录。

夏禹八年(癸未,公元前2198年)春,姒禹往江南巡狩,大会诸侯于茅山(今浙江绍兴市境内会稽山)。因为南方的防风氏(古部落族名,在今浙江湖州市德清县一带)首领到会迟些,姒禹当场就下令将他处死,吓得其它诸侯心惊胆颤,无不屈服。在这次茅山大会上,姒禹封赏了有功的大臣和诸侯,惩罚了有罪的官吏。此后人们便把茅山(又作苗山)改称会稽山。同年秋八月,当禹率领部分大臣向东巡狩,行至会稽山时,突发急病而死。他死后,他的后人遵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了会稽山禹陵(今浙江绍兴市禹陵乡禹陵村),王号禹,尊号夏禹、夏后禹,谥号帝禹。(夏王生前称“后”,死后谥号为“帝”。)

王族分封时代始于夏王朝(公元前2205年),止于西周王朝末年(公元前771年),历经夏、商、西周三个王朝(史称“三代”),历时一千四百二十六年。

一、夏王朝……传十九任王……传国虚记四百七十一年(公元前2205-前1767年)。

二、商王朝……传三十一任王……传国虚记五百七十二年(公元前1766-前1123)。

三、西周王朝……传十三任王……传国虚记二百八十六年(公元前1121-前771)。

周幽王十一年(庚午,前771),犬戎军攻破西周国都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姬宫湦(sheng),西周王朝灭亡。

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历史进入诸侯争霸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