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红螺寺。
看照片上这蓝天,就知道我不是这几天去的。在这一大段连续雾霾来临前,我跑去京郊怀柔的红螺山,爬爬山,也顺便享受一下即将消失不见的蓝天。因为按照近些年的经验,入冬后北京会笼罩在一片灰色之中。果不其然,随后的一个星期,我只在这照片上看到过蓝色。失去才知珍惜,特别是在失去可以预期的情况下。看到这漫天雾霾,唯有苦笑。所以说拍照这事还是有意思的,定格瞬间自然是为了这北京秋季最后的蓝天,也可以是憧憬京城冬季少见的蓝天。
红螺寺,位于京北的怀柔区。始建于东晋年间,不考虑战火纷飞拆盖拆盖的话,也将近1700年了,如今所见都是明朝所修的护国资福禅寺了,也小600年了,不算短。
红螺寺是俗称,来源自民间故事,说玉帝有俩青春期逆反的闺女,反正是离家出走不做二代的下界了,后来化成两个巨大的的红螺。为什么变成红螺的原因众说纷纭,都不离爱慕人间帅小伙或是感情纠纷之类。反正久而久之红螺寺的原名被人遗忘了,反倒是这个带有些许风情的俗名被宗教和世人所接受。寺内两株银杏,一雄一雌,龄超千年仍生机不减,雄树雌树在春秋两季分别开花结果,算得上是珠联璧合。现如今,这里香火旺盛,多是求姻缘的。

▲解放后红螺寺一度成为学校,大雄宝殿也在文革期间被拆毁,寺内文物法器佛经等尽数丢失。重修后的红螺寺历史不超过30年。
▲只要一重修,就要想办法创收。红螺寺重修后自然也开辟了旅游线路,和后面的红螺山一起形成景区,门票半百,只看一个寺不算便宜,但好在还有后面的山,可以慢慢爬,当然要天气好的时候。
创收也没什么不对,你以为修缮古建筑都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
啊?
啊什么啊。

▲寺旁有柿子树,红杏出墙看不到,能看到柿子出墙,倒也有趣。

▲这就是雌雄银杏,体量巨大无比。实话说,50块钱的门票光是进来看这银杏树都值了。啥钓鱼台银杏大道,地坛银杏大道啊。。。全灭!

▲树高30多米,抬头看吧,治治颈椎。

▲千多年的树,这庙被拆了盖盖了拆的,也看烦了吧?



▲摄影爱好者自然很多,阳光明媚的时候,拍拍照,溜达溜达,有益身心。

▲尚未黄透。

▲每天对着大雄宝殿。




▲红螺寺的免费香很有趣,不同颜色,当然求的也不同。

▲敬畏之心要长存。


▲大雄宝殿后面的三圣殿前也有奇景,名为紫藤寄松。是一棵松树和两棵藤萝交缠构成,就像一把巨大的伞盖,覆盖大半个院落。最美的的时候5月份藤萝花开的时候,如同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


▲松树也800多岁了,殊为不易。

▲寺后有观音山,顺着台阶往上爬,三个多小时能登顶。太累的事我不干,爬一半溜达下来就行了。
▲爬二十分钟就可以俯瞰整个怀柔了,还可眺望50公里外的北京城。
▲虽然我没见过这些栏杆之前的样子,但肯定不是现在重修后的样子。。。你说这是螺?骗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