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雕刻种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上,玉石雕刻工艺又被称之为琢玉、碾玉,近代和现代人称之为玉器工艺。 而中国数千年的玉石文化,使得玉雕作品的创作手法越加丰富多彩,阴刻、阳刻、镂空、俏色等工艺手法,辅以粗细、曲直、刚柔、毛涩、顺逆、繁简等线条表现,使得优秀的玉雕作品虽然气韵不一,但都极具收藏、观赏价值。 玉雕艺术利用玉这一载体,通过雕刻、琢磨等工艺手法,以景寓意,不但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还有精神上的启迪。可以说,一件好的玉雕作品,气韵绝不可少,这是一件作品的灵魂,也是玉雕艺术的生命力。 那什么是玉雕作品的气韵呢? “气”,是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一种生命力; “韵”,是事物所具有的一种独特姿态。 老子言:“大象无形”谓之大韵,而俞伯牙的“高山流水”又被谓之小韵。 气韵,隐藏在作品背后,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灵魂,是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精髓所在。而玉雕大师与玉雕工匠之间,真正的差距,往往也正是这一股“气韵”。 在鉴赏一件玉雕作品时,气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一件玉雕作品的艺术性,也决定着该作品真正的市场价值。 自有艺术品这一概念后,气韵便与之相伴始终。 好的作品总是相伴着气韵而生,纵观历史上的佳作,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雕刻、镶嵌等,无一不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玉雕自然也不例外。 在自然界,万象万物皆有气韵,只是气韵的表现形式各有差异。 有的显于外象,有的藏于内里。 有的看似炽烈,有的感于静穆, 有的表于恬淡,有的导于畅欢。 有的为至大至刚,像群峰万重,积健为雄; 有的则至小至微,如蜜蜂采花独有忠恋。 有的独立苍天,像鹰击长空; 有的为千里阵云,气象万千! 有的表现为动态,有的表现为静态。 这些形式各异的气韵都是其作品内在精神的一种展现。 此外玉雕中不同的品类侧重点也有不同。 传统人物玉雕强调“神气”、“传神”、“动势”; 山子雕则重视“气象”、“气势”、“意境”; 花鸟雕更是侧重于“态势“、“意趣”、“生机”等等, 但无论是哪种玉雕品类,最终都是为了诠释一个词:气韵。 玉雕艺术在各自的时代,都会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或者简约古朴,亦或者玲珑精致,然而不论是哪种风格,都凝聚着各自对于审美的理解和追求。 在中国艺术史中,对于“气韵”的形容词也有很多,如:骨气、骨韵、神气、神韵、风韵、雅韵等等…… 而每一位真正的玉雕大师,都会将其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于作品之上,也正是这份对美的孜孜以求和思考,才使得其艺术作品得以气韵生动,栩栩如生。 |
|